
對于32位設計方案來說,ARM7還是cortex-M3都是不錯的選擇。并且這兩種方法在很多方面都用大致相同的作用,所以很多初學者對于兩者之間的區別和應用便較為模糊,本文將為大家介紹ARM7和cortex-M3在應用范圍和配套工具上的不同。
應用范圍
雖然ARM7內核并沒有像Cortex系列那樣集成很多外設,但是大量的基于ARM7的器件,從通用MCU,到面向應用的MCU、SOC甚至是Actel公司基于ARM7內核的FPGA,都擁有更為眾多的外圍設備。大約有150種MCU是基于ARM7內核的(根據不同的統計方法,這個數字可能會更高)。
你會發現ARM7都可以實現幾乎所有的嵌入式應用,或采用定制的方式來滿足需求。基于標準內核,芯片廠商可以加入不同類型、大小的存儲器和其他外圍設備,比如串行接口、總線控制器、存儲器控制器和圖形單元,并針對工業、汽車或者其他要求苛刻的領域,使用不同的芯片封裝,提供不同溫度范圍的芯片版本。芯片廠商也可能綁定特定的軟件,比如TCP/IP協議棧或面向特定應用的軟件。
配套工具
ARM7應用已經非常普及,它已經有非常多第三方的開發和調試工具支持。在ARM的網站上有超過130家工具公司名稱列表。
大多數廠商提供了基本的開發板,并提供下載程序的接口、調試工具以及外部設備的驅動,包括LED燈的顯示狀態或者屏幕上的單行顯示。通常,開發套件包括編譯器、一些調試軟件以及開發板。更為高級的套件包括第三方的集成開發環境(IDE),IDE中包含編譯器、鏈接器、調試器、編輯器和其他工具,也可能包括仿真硬件,比如說JTAG仿真器。
內電路仿真器(ICE)是最早的也是最有用的調試工具形式之一,很多廠商都在ARM7上提供了這一接口。
軟件開發工具范圍很廣:從建模到可視化設計,到編譯器。現在很多的產品也用到實時操作系統(RTOS)和中間件,以加速開發進程、降低開發難度。
此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應用時間較長,因此目前ARM7的開發者們經驗都較為豐富。而Cortex-M3的開發人員的經驗稍顯不足。但是其將單片機的調試變得較為簡單高效,這一點是ARM暫時難以突破的,并且Cortex-M3目前無需內電路仿真。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