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的專題以及敘述結束,接下來是變壓器結構繞制的基本知識。
一、原邊繞組
圖 7. 初級側繞組
通常將所有初級繞組或初級繞組的一部分放置在骨架最里面。 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導線的長度,減少了導線中的傳導損耗。 可以減少 EMI 噪聲輻射,因為其他繞組可以充當法拉第屏蔽。
當初級側繞組有兩層以上時,最內層繞組應從FPS的drain pin開始,如圖7所示。 這樣可以讓最高電壓驅動的繞組被其他繞組屏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屏蔽效果 .
二、Vcc繞組
一般來說,每個繞組的電壓受相鄰繞組電壓的影響。 Vcc 繞組的最佳位置由過壓保護 (OVP) 靈敏度、Vcc 工作范圍和控制方案決定。
- 過壓保護 (OVP) 靈敏度:當輸出電壓由于某些異常情況而超過其正常工作值時,Vcc 電壓也會增加。 FPS 使用 Vcc 電壓來間接監控次級側的過壓情況。 然而,RCD 緩沖器網絡充當另一個輸出,如圖 8 所示,Vcc 電壓也受緩沖器電容器電壓的影響。 由于緩沖器電壓隨著漏極電流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FPS 的 OVP 不僅可以由輸出過壓條件觸發,還可以由過載條件觸發。
過壓保護的靈敏度與繞組之間的物理距離密切相關。 如果 Vcc 繞組靠近副邊輸出繞組,Vcc 電壓會隨著輸出電壓的變化而敏感地變化。 同時,如果 Vcc 繞組靠近初級側繞組放置,Vcc 電壓會隨著緩沖電容電壓的變化而敏感地變化。
圖 8. 初級側繞組
- Vcc 工作范圍:如上所述,Vcc 電壓受緩沖電容器電壓的影響。 由于緩沖電容器電壓根據漏極電流而變化,因此 Vcc 電壓可能會超過其工作范圍,從而在正常工作中觸發 OVP。 在這種情況下,Vcc 繞組應放置在最靠近由反饋控制調節的參考輸出繞組且遠離初級側繞組的位置,如圖 9 所示。
圖 9. 減少 Vcc 變化的繞組順序
- 控制方案:在初級側調節的情況下,輸出電壓應緊密跟隨 Vcc 電壓以獲得良好的輸出調節。 因此,Vcc 繞組應靠近次級繞組放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 Vcc 繞組與次級繞組的耦合。 同時,Vcc 繞組應遠離初級繞組,以盡量減少與初級繞組的耦合。 在次級側調節的情況下,Vcc 繞組可以放置在初級和次級之間或最外面的位置。
三、副邊繞組
對于具有多個輸出的變壓器,最高輸出功率繞組應放置在最靠近初級側繞組的位置,以減少漏電感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能量傳輸效率。 如果次級側繞組的匝數相對較少,則繞組應隔開以穿過繞組區域的整個寬度以改善耦合。 如圖 10 所示,使用多股平行導線還有助于增加匝數較少的次級繞組的填充因子和耦合。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負載調節率,具有嚴格調節要求的輸出繞組應放置在最靠近 由反饋控制調節的參考輸出繞組。
圖 10. 多股平行線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