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變壓器設計軟件有幾個觀點
1.軟件計算結果供參考,要靠打樣作修正;
這類軟件外觀比較漂亮,軟件編者在計算機編程方面是里手,但對變壓器知識深入不夠,或由有經驗的變壓器設計人員提供資料,軟件計算結果與打樣結果有較大的差距;
2.軟件計算結果保證一次打樣成功。可作仿真。
這類軟件外觀比前一類軟件要差的多,但對變壓器知識是里手,軟件中有豐富的實驗數據,軟件計算結果與打樣結果誤差在技術條件允許范圍內。
你認為軟件的合理要求是什么?
目前國內變壓器設計軟件有幾個觀點
1.軟件計算結果供參考,要靠打樣作修正;
這類軟件外觀比較漂亮,軟件編者在計算機編程方面是里手,但對變壓器知識深入不夠,或由有經驗的變壓器設計人員提供資料,軟件計算結果與打樣結果有較大的差距;
2.軟件計算結果保證一次打樣成功。可作仿真。
這類軟件外觀比前一類軟件要差的多,但對變壓器知識是里手,軟件中有豐富的實驗數據,軟件計算結果與打樣結果誤差在技術條件允許范圍內。
你認為軟件的合理要求是什么?
軟件要使變壓器設計變壓器一次OK,是能做到的,但大多數軟件做不到,
軟件與書本不一樣,書本內容是透明的,軟件的內容不可拿出來交流,既沒有這樣的機構也不可能將辛辛苦苦開發出的軟件隨手交給別人。
有的軟件能一次打樣成功,其他軟件為什么做不到,首先軟件在理論上要有創新,起碼要超越書本理論水平,別人有的,你也有,這樣的軟件是沒有生命力。只有書本上沒有的,你有,而且你掌握的知識是經得起實際考驗的。
要說軟件能一次打樣成功,我相信網友大多數不會相信。原因在于,目前技術人員的經歷是打樣與設計是同一個人,每天繁重的工作任務,使其只能滿足于現狀,若要求打樣與設計分兩人來干,設計出圖后,打樣結果不能一次打樣成功,要填報廢單,有幾個人能干下來。
往往理論與實際有大的出入,這一點我不能認可。
過去電子工業部有條件將變壓器行業的精英集中起來,給科研經費,出了兩本資料,一本叫“典型計算”,一本叫“試驗總結”的將全國設計統一起來,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大量實驗數據。典型計算,列出參數表,分發到各廠,沒有人說理論和實際很大出入。同樣的參數,各廠計算出來的變壓器參數幾乎一樣。看起來一次設計成功不是做不到而是你沒有掌握。
縱觀現在的設計人員,要設計一個變壓器,在他熟悉的范圍,他可以背的滾瓜爛熟,但要你拿出一些磁性能的曲線,恐怕很少有人能拿出來,不要說變壓器設計人員拿不出,就是磁性材料廠的技術部門也不能給你提供,變壓器計算本事是一個實驗學科,在這種情況下要理論與實際沒有大的出入豈非怪事。
看起來問題討論該結束了,出現了兩種對軟件不同的看法
1.軟件僅僅是用來計算圈數與線徑,所謂變壓器是一們實驗學科是變壓器算出圈數與線徑后還要進行優化與修正工作,
2.軟件要計算出變壓器全部參數,并一次計算到位,所謂變壓器是一們實驗學科是事先將材料性能曲線測試出來,將溫升計算出來。
按目前來看,會第二種計算方法的廖廖無幾,看了趙修科老師書上有介紹。
我也同意按第一種計算方法軟件可有可無,計算中某一種材料只是△B不同而已,電流密度憑經驗。這樣的軟件是沒有生命力的,
拿一個生產成熟的變壓器不論是工頻變壓器還是高頻變壓器,不允許你拆,要通過軟件基本準確計算出圈數與線徑,與測試結果基本一致,也能猜出鐵心性能,這樣的軟件才有生命力。要人相信會有這樣的軟件出現倒有的困難。
從我們自己的經歷來說,客戶拿來一個變壓器,拆后數圈數的要居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