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專家:
俗話 說隔行如隔山 那就完全相同的電路來說1.元器件采購不同,民品在市場上采購就可以了。軍品看用途不同采購的渠道也不同,有的要用“七 專”產品,有的元器件因生產數量少,要定制 ,設計人員不一定熟悉采用什么元器件。采購人員也不一定清楚采購渠道。2.價格不同,采購什么元件與到哪里采購度不清楚,怎么會接受訂單,往往按民品的價格提高幾倍接受訂單,認為軍品利潤高,干下來虧本了。3.技術工程師 對產品的使用條件不了解。民品不提在哪里使用,使用條件基本一致,而軍品不同使用條件要求不同。4.軍品的使用條件不是設計出來的要通過試驗條件來論證通過。試驗要用的試驗設備,民品生產廠家一般不具備這種條件要委托其他單位試驗,費用是個大問題。5.民品工程技術人員,平時不接觸這些試驗條件,對軍品使用條件的認識程度要差一些,不具備搞軍品的經驗。6.民品是粗活,設計生產完了交收試驗完就可以交給客戶,周期短。軍品除交收試驗還要進行例行試驗,某項試驗不合格要加倍抽驗,例行試驗用的產品不能按合格品交給軍方。生產周期長,民品工程技術人員一旦接受一項軍品會搞得焦頭爛額,頭痛不已,下次再也不想搞了。7.價值不同,因此要求不同,民品電源的價值就是其本身。千分之一,萬分之一都是合理范圍內,壞了換一臺,或只換不修客戶可以容忍,軍品不同了,要求萬無一失,這個要求看似簡單但沒有淵博的知識是難以完成任務,而這些知識正是民品工程技術人員的缺項。憑什么能達到萬無一失?你可知道為什么要萬無一失,衛星上的電源一失效,衛星發上天還有何意義,所以電源的價值不是以電源本身的價值來衡量而是以其服務的產品對象來衡量。除了價值以外時間的浪費與數千人努力的白費是驚人的數字。7.根據以上分析一旦發生戰爭要靠民品工程技術人員來完成優質的軍品任務是不可能的,解決的辦法是留有一定數量的軍工生產企業與人員。平時流入民品生產的軍品電源無非是測試軍品用的測試手段。以上意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