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美國電池技術開發企業PolyPlus簽訂“鋰金屬電池”開發協議
計劃截至2021年,完成導電玻璃分離膜的開發工作 “推動鋰金屬電池商業化進程”
采用通過與外部專業機構分工合作,首個降低不確定性的“開放式創新”模型案例
SK INNOVATION發布消息指,已于18日下午4時(當地時間)在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利,與美國電池技術開發企業PolyPlus電池公司 (PolyPlus Battery Company) 簽訂旨在開發鋰金屬 (Li Metal) 電池的聯合開發協議 (Joint Development Agreement)。
此項技術是通過SK INNOVATION目前正在戰略推進的“開放式創新”方式確保,旨在積極確保未來核心技術。
SK INNOVATION 將通過此項協議,投資PolyPlus所擁有的導電玻璃分離膜 (Conductive Glass Separator) 研發項目。目前正在研究今后實施股權投資和技術許可證,確保選項的可行性。
SK INNOVATION計劃在2021年下半年前完成對導電玻璃分離膜的研究工作,并將其應用于鋰金屬電池開發項目。鋰金屬電池采用容量比石墨高10倍以上的鋰陰極,因此能量密度約達1,000Wh/L,性能是普通鋰離子電池的兩倍左右,成為未來電動汽車電池模型之一。
然而,模型仍存在著電池充電過程中產生鋰在陰極表面堆積形成樹枝狀結晶(Dendrite,金屬表面的某一部分異常產生的樹枝狀結晶),這種樹枝狀結晶可穿過分離膜,損壞電池,引起火災的限制。
導電玻璃分離膜抑制這種樹枝狀結晶,使其無法穿過分離膜,實現鋰金屬電池穩定化。從這一點上,被劃分為今后實現商業化的核心材料。通過此項技術,將進一步推動今后鋰金屬電池的商業化進程。
此項協議是通過 SK INNOVATION 技術創新研究院從去年起推進的“開放式創新”方式確保技術的首個案例。“開放式創新”是一種企業通過與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建立聯盟,與外部專家分工合作等舉措,有效降低未來技術投資不確定性的技術確保方式。
其優點是可通過快速決策實現風險最小化,并可與擁有技術的企業聯盟,加快開發速度。能夠反映快速進步的技術開發趨勢,及時確保技術,因此主要應用于生物制藥、環保能源材料行業。
SK INNOVATION 從2017年起,通過與位于美國、歐洲的主要研究所、大學構建網絡,建立起研發合作生態系統。計劃通過該系統,不斷嘗試向項目合作生態系統(包括此項投資協議在內)方向拓展。除此以外,還正在建立電池金屬制品回收利用、環保材料開發等領域的研發合作聯盟。
SK INNOVATION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李成準(音譯)表示:“在快速發展的未來電動汽車電池項目上擁有主導權的新一代核心力量就是技術力。今后也將利用開放式創新,擴大與各種外部團體的合作領域。”
另一方面,SK INNOVATION去年決定集中向電池項目進行投資,目前正在韓國國內、中國常州市、匈牙利科馬羅姆和美國佐治亞州地區安設電池生產設備,計劃截至2025年,通過額外接單,將總產量增至60GWh。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