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目前的數據統計顯示,全球智能手機上的圖像傳感器數量已達10億,根據預測,這一數字將有可能在未來增長到1000億,這一預測數字不是來自于別人,正是索尼器件解決方案事業本部圖像傳感器事業部IS事業戰略部統括部長大場重生。
大場在2015年8月20日舉辦的“SEMIMembersDay東京”上,以“通過‘Imaging的深化’和‘向Sensing進化’來創造新的感動和價值。圖像傳感器在IoT和IoE世界的可能性”為題發表了演講。他首先談到了CCD圖像傳感器。CCD圖像傳感器開始開發時的目標是“超越薄膜”。而如今已從CCD圖像傳感器時代進入CMOS圖像傳感器時代。CMOS圖像傳感器開發之初的目標是“超越人眼”。
現在,隨著CMOS圖像傳感器技術開發的進步,當初的目標已基本實現。大場從5個角度比較了人眼與圖像傳感器。第一個角度是速度。人眼的分辨速度為240幀/秒,而傳感器已達到1000幀/秒。第二個角度是感光度。索尼無反相機“α7s”配備的傳感器能夠以ISO409600的感光度拍攝,在幾乎漆黑的背景下也能拍攝。
第三個角度是動態范圍(明暗差)。現在市售相機的傳感器的動態范圍已達到128dB。如果能達到140dB,那么不管明暗差如何,什么都能看得見了。另外,大場還指出,圖像傳感器除了可見光區域外,還可以覆蓋紅外線區域,在近紅外區域尤其有用。第四個角度是視野(畫角),第五個角度是距離,CMOS傳感器在這兩方面均超過人眼。
IoT和IoE將拉動市場
這種超越了人眼的傳感器有沒有未來?這是此次演講討論的主題。現在,在索尼的傳感器業務中,用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傳感器占8成以上。據大場介紹,未來2~3年,用于移動終端的傳感器產品仍將占最大比例。而且,移動產品用圖像傳感器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億個。
大場表示,在圖像傳感器市場上,繼移動終端之后,拉動市場的將是“被描述為IoT及IoE的傳感用途。圖像傳感器的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00億個、甚至1000億個”。圖像傳感器市場的主角已由人看的“人類視覺(humanvision)”變成機器看的“機器視覺(machinevision)”,在傳感(machinevision)中,“超越人眼的價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場還介紹了圖像傳感器(相機)廣泛的應用領域,涵蓋了軍事與國防、環境與能源、防犯防災社會基礎設施、交通(ITS)與汽車、制造與流通、教育·學術·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
大場舉了交通(ITS)與汽車領域的例子,表示要實現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很多圖像傳感器。“只識別出什么位置有道路標志、信號燈、行人、障礙物、對向車、前方車、后方車這些還不行,如果不能預測接下來會如何,就很難進行自動駕駛。利用現在汽車上通常配備的130萬~200萬像素的傳感器只能判斷有東西。要想預測接下來的動態,需要更高分辨率的傳感器”。
由于交通設施應用場景的復雜性,因此要求攝像頭對于環境有著極高的適應性,要能夠在各種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工作的同時有著對雨水反射、逆光明暗差等因素的校正功能。未來的圖像傳感器要做的是代替人眼并最終超越人眼。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