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眨眼間我已在模擬IC設計行業工作十多年了。今天靜下心來寫一些職場經歷、感悟和心路歷程,希望能給模擬設計的后來者一些參考。
我的家鄉在長江邊上,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考入清華,夢想和學習的都是物理方向。大二學微機原理時第一次接觸芯片,在實驗室做Z80單板機的上機實驗,老師說那個很小的芯片要上百元人民幣,一些用于軍工或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小小芯片值成千上萬元時,我大為震撼,第一印象是“小但是非常貴”。
  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出國留學大潮中,我來了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度大學。當時美國的信息工業革命正如火如荼,計算機專業非常吃香,許多學生還沒有畢業就得到了大把的工作offer,很多朋友都轉行到了計算機專業,甚至導師也鼓勵學生修一些計算機的課程,以便將來畢業后能順利找到工作。第一次與IC接觸的神秘印象讓我沒怎么猶豫,選了“微電子集成電路設計”作為輔修方向,憑著較扎實的數學物理基礎,學習了半導體器件原理、數字電路設計、模擬電路設計等幾門課程。也許從那時算起,我就選擇了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作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吧。
  然而2001年“911”之后,互聯網和計算機業泡沫破裂使美國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大批公司的倒閉加上大量的失業人員導致就業市場非常蕭條,很多美國的本地學生都很難找到工作,更別說我們這些需要公司贊助工作簽證的外國學生了。當時即將畢業的我,只能一邊積極找工作(在網上發簡歷、參加學校的各種招聘會、聯系以前找到工作的同學朋友尋求內部推薦等),一邊準備畢業設計完成學業。與此同時,我還堅持每天抽時間看書,當時美國科技領域的大公司幾乎只有模擬電路設計還招人,而當時美國高校里最流行的就是兩本模擬設計方面的“圣經”:一本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Paul Gray的《Analysis and Design of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還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Behzad Razavi的《Design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我不僅把這兩本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還把每章節后面的練習題也做了一遍。
  那段時間,我第一次感到什么叫“絕望”:一方面導師和系里都催著畢業,助研金也沒了;另一方面,找工作一直沒有任何消息和進展。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放棄希望,在等待中積極準備。后來,通過以前朋友的內部推薦得到個電話面試機會,我正確回答了全部技術面試題,拿到了現場面試機會,最后憑積極的態度和較為扎實的基本功,在沒有任何流片經驗的情況下,拿到南加州某大公司offer,從此正式開始了模擬設計職場生涯。

在第一家公司里待了將近五年,不僅對半導體行業有了更深的了解,拿到綠卡,而且通過完成許多項目的設計,鍛煉和提高了自己的模擬設計水平,豐富了自己的設計經驗。更重要的是結識了不少同行朋友,學到了很多東西甚至是精神財富:公司里分配給我的專業導師(Mentor)是一位有著多年實際工作經驗的伊朗人,他的師弟就是大名鼎鼎的模擬大牛Behzad Razavi,他不僅教會了我根據工藝參數和設計指標選擇電路的架構(topology),并通過手算估計出電路模塊的bandwidth、offset、current consumption、layout area等各種參數;還教會我很多電路設計和分析方面的訣竅,更重要的是從他那里學會了電源管理芯片的系統設計方法。

另外,我的第一個經理是參加過“沙漠風暴”的海灣戰爭,后來畢業于MIT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退伍士兵,我一直認為只有絕頂聰明自信和勇敢的人才能在真正的戰場上活著回來。他不僅在模擬電路設計方面給了我很多指導,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如何面對失敗挫折并重建自信:在他的指點下,我學會了健身、搏擊和各種野外生存,成為了一名肌肉男;在他的鼓勵下,我通過艱苦的訓練在四個小時內跑完了人生第一個馬拉松。盡管剛入職場的我那時工資并不太高,但是我一直覺得那幾年的時間過得非常充實而快樂: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長進,也發現以前浮躁的自己能夠慢慢沉下來,靜心長時間專注于一件事。

  然后我從南加州跳槽去了北加州的硅谷。硅谷,對任何一個集成電路設計工程師來說,就像伊斯蘭教的“麥加圣地”。一個芯片設計師要是沒在硅谷混過幾年,就好像生命不完整一樣。剛去硅谷時我在一家規模較小的公司里從事電源管理芯片的設計,小公司節奏較快,不僅一個人當好幾個人使,而且經常參與Application、Sales、Marketing等其他部門的各種會議,項目時間緊時周末還會加班。那段時間雖然較辛苦,但也鍛煉了我的項目設計和項目管理方面的綜合能力,以及與公司其他部門之間的交流溝通能力。
  兩年半以后,2008年9月,我再次跳槽到硅谷一家大公司。沒多久,百年不遇的美國經濟危機就降臨并且很快蔓延,很多銀行和公司紛紛倒閉,甚至連百年老店“萊曼兄弟投資銀行”也倒閉關門。我們公司也從當年10月初開始裁人,我所在的大組裁了10%。2009年1月又裁了不少人,公司內部人心惶惶,我們組的經理2009年3月初跳槽了,整個組沒人管了。我當時感覺很不好,馬上開始找工作,但那時經濟很差,外面根本沒有任何機會。然后,當年4月中旬公司第三輪lay-off我就被裁掉了(公司對我不錯,雖然沒干滿一年,但給了我三個月薪水的遣散費)。之后,我趕緊與以前的同事朋友同學聯系,可是他們公司都沒有空缺職位。一時半會誰也看不出經濟危機什么時候能結束,也不知道就業市場什么時候能好轉,我知道我必須開始長期“抗戰”了。
  于是,我一邊積極地聯系獵頭并在網上發簡歷,一邊每天去附近的圖書館復習和自學各種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方面的知識,每天都在圖書館學習至少七八個小時,然后晚上去健身房鍛煉身體來放松自己,周末除了學習之外還去打球爬山游泳等來調劑生活。6月初,在朋友的推薦下,我通過面試得到了一個半年合同工(contract job)的工作機會:一個在硅谷的臺灣初創公司需要設計一個高頻鎖相環(用于高速數據傳送和時鐘恢復的芯片)。盡管工資很少,但在當時極差的經濟情況下,一時半會我也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加上我也想學學怎么做serdes(串行/解串器),同時不想在簡歷上留下太長的空缺,所以我開始在那里工作。公司四五個人練在一大房間,每天工作十幾小時,周末也常加班,還常常不能按時發工資。雖然那段時間感覺很苦很累,但我一直努力工作每天也堅持鍛煉身體。那個初創公司最后還是沒堅持下來,就在我做完serdes后,于10月中旬關閉。
  在接下來的11月和12月(包括感恩節,圣誕節和元旦新年),我幾乎每天都是在圖書館的緊張學習中度過的,很苦很累也很充實。我知道當時失業的人太多,工作機會很少,所以我必須全面地準備電話面試中可能遇到的任何問題,這樣才可能脫穎而出拿到現場面試的機會。所以,那段時間我有針對性地系統學習了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中的很多方向:流水線式ADC/DAC、高階sigma-delta modulator、VCO/PLL等,還復習了有關“開關模式電源管理芯片、微波射頻、通信原理和信號處理”等方面的知識。看了大概十幾本書,做了不少練習題。刻苦復習加上前幾年的工作經驗和積累,使我感覺自己像一個打通任督二脈的武林高手,把這些知識牢記在我腦海里變成了自己的東西——我基本能從系統原理推導出系統和各部分電路結構以及各部分電路設計時主要參數的估算和注意事項等,并能比較各種設計方法的主要優缺點。盡管那段時間我也接到幾個獵頭或者公司打來的電話,但由于當時美國經濟非常差,公司在招人時非常挑剔,似乎想找那種有十幾年二十年工作經驗的什么都會的全能戰士。所以一直沒有拿到一個現場面試機會。我也曾試著聯系國內工作機會,可能是因為我在美國工資較高的原因,也沒有任何回應。
  那是我來美國后第二次感到絕望,也是我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最大的時候。好像整個世界的所有大門當時全都向我一個人關閉了,所有的壓力和痛苦全部由我一個人死扛。只有周末獨自開車到海邊,看著遼闊的大海,或者去健身房鍛煉才能讓我心情稍微放松。盡管如此,但我知道我絕對不能松懈不能放棄,仍然每天堅持去圖書館學習和自學,積極地為可能到來的電話面試做準備。因為我知道中國有句老話“天道勤酬”——上帝只會幫助那些永不放棄堅持不懈的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堅持不懈,只有繼續奮斗,只有鼓足勇氣不放棄,才能從絕望中尋找到希望。
2010年元旦過后,美國經濟似乎開始有所好轉,工作機會也多了起來。從1月中旬開始的一兩周內,我一連通過了4個電話面試,拿到4個現場面試機會,最后在2月初拿到其中3個工作機會(剩下的那家公司當時還在面試別人尚未作最后決定,但也對我很有興趣地保持著聯系),我選擇了一個工作最有趣最有挑戰性,假期工資等待遇也不錯的公司。
  但從那時起,我有了新的打算和夢想:半導體業在美國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甚至逐漸走下坡路的行業,在美國不同公司中不停地跳槽,工作性質都大同小異,一眼就能看到自己未來二十年是什么樣子。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大陸,半導體卻是一個新興的充滿機會的朝陽產業,尤其是中國“十八大三中全會”之后,因為國家信息安全的需求,將對半導體行業進行重點支持。如果真的想要自己的人生充滿挑戰,如果真的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不能只盯著美國。那段時間我一直問自己:你有夢想嗎?夢想是什么?打算怎么去實現它?希望自己未來是什么樣的?
  2013年我回到了深圳,和朋友、同事、還有清華校友們一起,朝我們共同的夢想努力。從“芯”開始,夢想,我在路上。
  最后我想對模擬設計領域的后來者說說,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工程師。
  1.必須有較強的數學物理基礎和較強較快的自學能力。眾所周知,模擬設計領域之難、范圍之廣,很多設計人員窮其一生也最多精通其中兩三個領域;然而實際工作中,你可能常常要設計你以前根本沒接觸過甚至都沒聽說過的電路,這時你唯一能依靠的是自己較強的數理基礎和自學能力。同時,較強的數理基礎能保證你對電路性能估算的直覺能力,這也是一個設計工程師經驗水平的主要標志。另外,模擬設計這行發展更新也非常快,各種新的仿真工具時不時出現,所以,較強的自學能力才能保障你不會落伍。
  2.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積極的心態會讓你成熟地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成敗,會讓你時刻看到自己專業技術能力的不足并努力去提高,也會讓你學會在挫折中走向成功。
  3.時刻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IC設計就像是繡花一樣必須仔細、必須嚴謹,任何一個細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整個芯片的失敗。所以,無論是電路設計還是版圖設計,都必須仔細。
  4.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現在的芯片設計越來越大,功能也越來越復雜,每個人只能負責其中一小部分,整個團隊必須齊心協力才能完成整個芯片的設計、版圖、后仿和驗證等。所以,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是芯片成功的基本保障。
  5.有效的項目管理能力。IC芯片研發周期長、環節多,如果負責一個芯片的研發,不僅需要考慮項目管理的方方面面:從需求、系統、性能、架構到模塊,從設計到版圖布局布線等;還必須發揮各個設計人員的長處,首先考慮他們各自能夠做什么,把合適的設計人員安排在合適的項目上。
  6.強健的身心。現在中國的IC行業仍然處于追趕歐美的狀態,這就要求從設計到流片再到量產必須適應現在電子市場的快速節奏,因此加班加點不可避免。所以,也就要求設計人員必須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和抗壓的心理能力,并且善于調節自身的各種壓力,否則很難在這行取得成功。
最后,希望我的這篇短文能給中國的半導體行業發展盡微薄之力,謝謝。
 
  【KT咨詢顧問點評】:在職業經理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考驗,這些時候恰恰是人生最關鍵的時候,相信生活不會放棄你,機會總是會來的。逆境是上帝幫助職場人士淘汰競爭者的法寶。閱歷是成長的源泉,成功是成長的動力,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作者從清華驕子到美國求學、工作,再到海歸,遠涉重洋歷經種種生活之艱辛、失業之惶惑、奮斗之收獲,內心世界的跌宕起伏,接受現實的努力奮斗……此文讓我們看到一個內心日趨強大、心智日益成熟的職業經理人的蛻變成長史,希望對各位成長中的職業經理人有所啟示。

  本書編者簡介:胡運旺
人稱“老胡”,看上去80后實際上70后,畢業于華東師大心理系,劍走偏鋒混跡于IC圈12年余,IC咖啡(國內首家以IC產業鏈為主題的咖啡館)發起人,上海KT咨詢公司總裁。前后為50余家IC與電子公司獵尋過人才,分析過上萬份IC人才簡歷,約談過上千名IC人才。2007年在一些大學跟準電子工程師們交流,反響強烈;2011又應邀去清華等十余所高校交流,忝獲大學生們熱烈歡迎;2013年應邀再次奔向大江南北。琢磨著把這12年來的心得整理成冊,把HR和大牛的經驗介紹給“菜鳥”,加快他們成長的步伐,也算為“中國芯”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