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軍突起不是春,《華為的冬天》正在來臨
運營市場如此,設備制造同樣面臨挑戰.在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華為真的可以被稱之為孤軍海外者.
華為總裁任正非有兩段話我非常欣賞,一個是他親筆寫的文章《華為的冬天》:“10多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沒有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失敗是一定要來的,這是歷史規律,大家要準備迎接.”在面對“走出去”戰略抉擇上,任正非的另一句名言是:“我們總不能等待沒有問題才去進攻,而是要在海外市場搏擊中,熟悉市場,贏得市場,培養和造就干部.”
華為是中國最出色、最有思想和最具挑戰市場的公司,但是我仍然要說,華為的冬天可能真的快要來臨了.
為什么我說華為的冬天快到了呢?從實際情況看,華為“走出去”很像當年八路軍插入敵后的作戰方式,很中國化,但確實很有效.2005年華為出口額達70億美元,比2004年基本又翻一番.但是即便再翻一番,跟國際上大的電信設備商相比,其在國際市場份額仍非常小,尚不足以讓電信設備巨頭們擔驚受怕.也就是說華為今天還不足已引起國際大的電信設備商把它作為對手,即便華為出口額達到一百億,也仍不足已作為跨國公司的對手.
從跨國電信公司的全球戰略看,大的設備商像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西門子,它們的目光都在盯著第三代移動通信以至第四代移動通信,新一代通信技術的商用所面對的設備市場價值將在幾千億以上,所以,它們根本沒有精力去跟華為去拼殺.但是,幾年后,當華為做到一定大,比如說出口額達到200億以上的時候,就會影響到海外跨國電信公司的戰略布局,以及影響到這些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戰略安排,那時,華為將面對這些跨國巨頭和其所在國家的全力封殺,華為的冬天就真的會來臨了.事實上,作為公司自身,華為在這方面已經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比如與海外公司結盟,擴大海外認證數量等,但是,華為的冬天不是華為自己能擺脫的,其競爭對手的國家戰略布局遠比競爭對手自身的保護能力強大得多.在這方面,我國石油、鋼鐵等在海外的境遇已充分說明了在國際競爭中,國家戰略及對本土公司保護的重要性.
國家的支持決不僅僅是資金的支持,而是在異國同類產業競爭中,國家戰略與國家戰略的抗衡.今天,國家要鼓勵華為“走出去”,不是說國家每年要給華為100個億或更多資金支持的問題,而是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對華為以及其它國內有能力“走出去”的大公司給予像發達國家對其重大產業和公司的國際保護政策、產品保護政策、出口推進政策,通過外交手段、政治手段、經濟手段和國際法規等,使之納入國家與國家合作與競爭的雙邊關系之中.
在此,需要中國決策部門和公司認真研究一下美國的國家戰略和日本19世紀后期至今的國家戰略.美國國家戰略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對內強保護,對外強擴張,世界為我之發展所發展.我們曾誤以為美國作為一個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其政府干預會明顯弱化,其實,當美國在高技術、經濟水平和海外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美國的國家利益已完全凌駕于公司行為之上,并賦予完整的法律約束體系,國家戰略這時真正強調的是國家對重大項目的干預,強調的是讓全世界作為美國的打工者,即遠離美國技術智力水平的體力輸出者.這一點,可以從美國的外貿依存度清楚地看明白,目前,美國的外貿依存度僅僅在14-20%之間,而中國的外貿依存度2004年是70%,其中,深圳為300%以上,上海為140%,北京為130%.進一步講,中國對美國的外貿依存度在40-60%之間浮動,而美國對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僅為4%左右,也就是說,中國近一半的經濟活動是在給美國打工.
同樣,華為、中興模式的電信業其實也是如此.
異軍突起不是春,《華為的冬天》正在來臨
全部回復(7)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