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參加了一個“LED室內照明技術論壇”,下午主持人問了個問題:大家認為LED照明的推廣與普及,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
嘉賓的發言都很好,但是我感覺無人關注LED驅動,于是舉了手,得到主持人欽點,上臺和大家聊了聊對LED驅動的看法:
就LED球泡燈而言,主要是三個部分:光源、驅動和外殼。
光源都是大廠生產,他們對質量比我們更關心,現在也都做到5萬小時以上,并且都在加大馬力往十萬小時奔著。
外殼,散熱與美觀,解決起來不是太難,而且我認為這塊做的比驅動漂亮多了。
而驅動呢?我看到很多家的LED燈泡都寫著“可使用5萬小時”,你真的認為你們的驅動能抗5萬個小時?
我認為,LED驅動是LED的短板,LED驅動的質量嚴重影響到LED照明的推廣與普及。
我今天借壇子的地,把我的想法再詳細的叨叨。
LED驅動(特別指3~7瓦,交流源),由于天生的原因,和充電器長的特別像:整流橋+線圈耦合+開關管+驅動控制芯片,差別是充電器看重恒壓而LED驅動看重恒流。
由于長的像,很多長期忍耐著5%毛利的充電器廠終于找到了好方向,紛紛搭上了LED驅動這條船;人多力量大,這是好事。
但是呢,由于大家的努力,這個LED驅動已經競爭激烈到慘不忍睹。
上月我到古鎮的幾個市場去看了兩天,聽到很多人說:小瓦數驅動,沒錢賺啊,沒有量是沒法做的。
而更多的看到,在低毛利的壓力下,一部分就只看重如何降低成本了,從最值錢的幾個地方上動手:線圈、開關管、電解電容、PCB板。至于安規與EMI,他們就認為那基本屬于資本主義的毒草,更要不得。
這樣的驅動帶來的什么后果呢?
輕者老化一小時后輸出功率大幅下降,電流不穩;重者千分之五以上活不過48小時(借了壇子里兄弟的話),最悲慘的就是:大片大片的炸雞。
這些人損壞了LED,這樣做出來的產品讓消費者對LED的印象非常糟糕:聽說LED諸多好處,今天終于看到一顆價格能勉強承受的燈泡了,結果呢,如同某人鼓足二十年勇氣來一次親密接觸卻遇到了某位姐姐一般。
這種驅動廠家,這種產品流入市場簡直就是排毒水,和東邊小矮子的壞有得拼。
我想,大家都在LED這片水域里生活,我們應該珍惜,把驅動做好,把LED的短板修好。LED有了好日子,我們就有好日子。
今天是周末,祝大家:把驅動做好,把日子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