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二次型的boost變換器
1. 二極管D3短路故障分析
在P=0時二極管D3發生短路故障和電路正常狀態情況下一致,因此二極管D3短路故障不能在P=0時檢測出來。當P=1時二極管D3發生短路故障,此時二極管D1處于關斷狀態,二極管D2處于導通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短分支C2-D3-S回路中,儲存在電容C2中的能量通過二極管D3和開關管S迅速釋放,導致圖2.8中的保險絲FU會在二極管D3短路瞬間斷開。保險絲斷開后,無論P=0或P=1,開關管S支路總是處于斷開狀態,二極管D1處于導通狀態,二極管D2處于關斷狀態。短分支L2-C1-C2產生諧振后UL2逐漸減為0,同時iL2、UL1減小為0。
為了減少噪聲的干擾,本文選擇兩個閾值電壓Uth3=UD1, on和Uth4=-UD1,on,通過一個窗口比較器對UL1進行比較。可以得到判斷D3發生短路故障診斷邏輯關系為:
無論二極管D3在P=0還是P=1發生短路故障,故障都會延遲幾個周期才被檢測出來。
2、二極管D3開路故障分析
在P=1時二極管D3發生開路故障和電路正常狀態情況下一致,因此二極管D3開路故障不能在P=1時檢測出來。當P=0時二極管D3發生開路故障,此時二極管D1和二極管D2都處于導通狀態。此時,由于二極管D3發生開路故障,電感L2沒有續流支路釋放能量,因此開關管S和二極管D2會收到很大的沖擊電壓。考慮二極管D3的關斷電阻rD3,off,根據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可以得到電感電壓UL1=Uin-UC1和UL2=UC1-Uout-rD3,off iL2。電感L2兩端的電壓在P=0時二極管D3發生開路故障后UL2=UC1-Uout-rD3,offiL2與正常情況下UL2=UC1-Uout不一致,因此二極管D3發生開路故障P=0時檢測到。
由于二極管D3的關斷電阻rD3,off的值很大,因此在二極管D3發生開路故障后,在P=0時UL2為一個很大的負值,可選擇一個閾值電壓Uth5(Uth5=-VDC/2)比較UL2判斷二極管D3是否發生開路故障。因此得到判斷D3發生開路故障診斷邏輯關系為:
如果二極管D3在P=0時發生開路故障,則故障能被立刻檢測出來,如果二極管D3在P=1發生開路故障,則故障需要延遲到P=0才能被檢測出來,最長延遲時間為KT,延遲時間小于一個開關周期。
3.實驗結果
圖2 二次型boost變換器二極管D3故障波形圖:(a)二極管D3發生短路故障時信號P、UL1、UL2波形;(b)圖(a)對應的邏輯信號值;(c)二極管D3發生開路故障時信號P、UL1、UL2波形;(d)圖(c)對應的邏輯信號值
圖2為二次型boost變換器的二極管D3故障波形圖,其中二極管D1故障發生在[t0,t1]之間的某個瞬間。可以看出,指示二極管D3短路的信號S5在t2時刻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因此二極管D3短路故障直到t2時刻才被檢測到,根據表5.1中的變換器的元件型號和參數,在此使用Uth3=0.7和Uth4=-0.7,在t2信號P由低電平變成高電平且滿足Uth3<UL1<Uth4。指示二極管D3開路的信號S2在t1時刻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因此二極管D3開路故障在t1時刻被檢測到,此次選取Uth5=-5V,此時信號P 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且滿足UL1<0和UL2<Uth5。
實驗結果和1 .2 的理論分析的結果相同,在狀態P=0下無法檢測到二極管D3發生短路故障,在狀態P=1下無法檢測到二極管D3發生開路故障。可以看出,檢測故障的最大檢測延遲與故障發生的時間點有關。二極管D3開路故障的最大延遲為KT,小于一個開關周期。但是由于在開關管支路電流超過10A后熔斷器斷開后電感電壓UL1才能變為0,因此二極管D3短路故障將延遲兩個開關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