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網上流傳的一篇瑞谷科技的公告引起電源行業的熱烈討論
公告中說明:因近年經濟不景氣,制造業處于倒閉潮中,瑞谷科技也是處于浪潮之中,風雨飄搖,經營困難,面臨破產的局面。
對于瑞谷科技,老代還是非常關注,原來在艾默生時,瑞谷給中興通信供模塊電源起家,后來又給成為華為的模塊電源供應商,在通信行業有很大的名氣。10年老代來深圳麥格米特后, 又在很多客戶的定制電源項目上遇到過。瑞谷的起家,以模塊電源為主,國內主要就兩家大的客戶,華為和中興,瑞谷由于種種原因,退出中興市場,加上華為從09年開始成立能基產品線,對原有的華為體系的電源供應商的生存空間造成了極大的擠壓,外部供應商只能做小批量多品種的產品,主業面臨嚴重的挑戰。在2010年左右,瑞谷戰略轉戰LED行業和太陽能,這個點從現在來看瑞谷的行業選擇還是非常準的,因為從現在看來,LED行業和太陽能行業過去幾年都出現了很多電源行業的優秀企業,例如陽光電源、固德威和英飛特等公司。在當時的條件下,照明行業的技術路徑還存在不確定性,政府出臺了很多刺激LED行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老代當時也調研過照明市場的電源需求,當時Philips在推廣自己的Cosmo方案,很多深圳的公司在推廣無極燈的方案,政府的LED鼓勵政策一出臺,就引起很多憤青的吐槽,當時的LED面臨成本高、壽命短、光譜等問題,這些都成為大家質疑的原因。太陽能當時的發電成本大約是現在的6倍左右,很多人認為光伏發電是個偽命題,因為生產一個太陽能板所消耗的電能,比太陽能板自己20年全壽命周期發的電還要多,這在當時也是事實,所以光伏逆變器的市場前景確實不是太好。瑞谷當時在通信模塊電源業務萎縮的情況下,轉戰LED行業和太陽能,說明肖老板的眼光還是不錯了,如果把當時的瑞谷和當時的陽光電源和英飛特來比,瑞谷的家底明顯比后面兩家殷實。2015年陽光電源的銷售額已經突破45億,利潤差不多3億;英飛特的銷售額突破5億,利潤估計在10%以上。
有句話講,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也不完全對,戰略和方向選對了,在執行層面出了問題,選的對也是白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對于瑞谷倒閉深層次的原因,群里的朋友眾說紛紜,我們沒有做深入的調查,也不好做點評。不過有一點體會,要和大家分享,創業公司靠著歷史的機緣發了第一桶金,剛開始業務比較單一,員工少,歷史的包袱也比較少,在瘋狂賺錢的時候一定要有危機意識,業務轉型和多元化一定要在主業形勢好的去做,如果主業走下坡路,公司的利潤已經不足以支撐新興業務的花費,這時候的轉型可能會面臨崩盤的危險,事實上,在2011年,很多瑞谷的核心骨干離職,當時已經有不好的苗頭。
由于風能和太陽能的大規模發展,加上高壓直流輸電,電力系統的電力電子化,交通電氣化、電機的變頻化和電力儲能等趨勢,電源行業在相對于傳統的制造的消沉,電源產業在過去幾年都有了飛速的發展,在各個細分領域都出現了很多細分領域的領軍公司。即就是已經做的很爛的手機適配器行業,也即將面臨洗牌,由于每年十幾億臺的龐大數量,前幾天和一個做適配器的朋友聊天,說華為已經要進入該行業,很多朋友對此很不屑,認為華為怎么也進入這個屌絲行業,老代卻認為,目前是很大的一個機會。究其原因有兩點:一個是電池的快充特性不斷在提高,手機能夠做到充電十分鐘,通話兩小時已經沒有問題。未來要做到充電五分鐘,通話四小時才是趨勢,這就意味著目前長期主導市場的5V1A、5V2A的充電器要在高端手機上退出市場,而更高功率的手機充電器會進入市場,老代在4月份APEC會議上,TI已經在推24W的產品。見下圖
也就是所未來的手機充電器要做到25W甚至做到50W,對于大部分電源公司來講,這么大的電源,也是小菜一碟;而真正的挑戰是由于手機是便攜產品,將來的充電器不能做的和手機一樣大,對客戶來講,最好的消費體驗是最好做到和現在的充電器一樣大,也就是手機充電器未來的功率密度要提高5倍甚至10倍,這是一個全新的技術革命,不是一般的電源公司可以做的。另外,隨著手機充電器功率的提升,市場容量擴大3-5倍也是在清理之中。
最近很火的充電樁行業,大家都擠破了頭要打進來,前一段時間聽說珠海**從自己投資的一家深圳充電樁模塊廠家中撤了股份退出該市場。電源行業和股市超不多,有人星夜趕考場,有人辭官歸故里。賣股票和買股票的人相視一眼,互相在心底說了一句傻逼。祝大家好運
老代也就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在評論里留言,集思廣益,分享您對該話題的觀點,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