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使用以及客戶在使用單節鋰電池保護IC的時候遇上了這樣幾個問題:
1.過放釋放問題
具體如下,當保護板與電芯接駁成電池PACK后,為什么在P+ P-之間形成零電壓,但是有的又能出現與電芯電壓一致的電壓?當P+ P-之間形成零電壓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只需要將充電器接上開通MSFET就可以使P+ P-之間的電壓回升,或者短路P- B-也可以開通MOSFET,但是我們為什么要去開通MOSFET呢?為什么保護IC自己不能100%的開通MOSFET,使P+ P-之間的電壓與電芯的電壓100%一致呢?
2.過流保護恢復問題
具體如下,當做好的電池PACK在P+ P-之間有正常的電壓出現的時候,我們開始做過電流測試,當電池PACK接上重負載的時候,一旦到了極限,我們的保護IC的VM檢測到的電壓高于保護IC內部的電流檢測比較器的REF時,保護IC1腳發生電壓變化,使MOSFET關閉,關斷電池PACK對外輸出,一旦我們要恢復正常時,就必須斷開負載,但是問題就出來了,這個時候保護IC不恢復使MOSFET開通,這個時候很多電池廠家都慣用充電器或短路P- B-使MOSFET開通從而使電池PACK對外有正常的電壓出現,但是為什么有的保護IC過流保護后斷開負載,對外電壓能馬上出現,有的保護IC就不能出現電壓呢?而且就算是能恢復電壓輸出的保護IC也不能100%保證全部能輸出啊,這個是為什么呢?
3.保護IC的R1電阻的取值
我們都知道精工的R1電阻是300到1K之間,典型值是470,而臺灣的都是100,而且還沒有取值范圍,為什么R1要這樣取值?R1到底是做什么用的?為什么臺灣的保護IC都是100,這個是根據什么來的?
以上幾個問題都是客戶要了解的,我感覺客戶了解的很深,請各位大蝦討論討論,給小弟一點建議,謝謝哦
關于單節鋰電池保護IC的幾個問題
全部回復(18)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likecl
就沒有人能講講這個其中的道理嗎?其實單節鋰電池保護IC里面有很多東西要學啊.
我還是給你講講吧.算是給我們中國人做貢獻了.
這些問題都是技術問題:
1,至于BMS剛接到電池上面,這個時候是否有輸出電壓要看兩個方面:1,電池的電壓,如果電池的單體電壓有足夠高的話,比單體電池的恢復電壓要高的話,一接上BMS肯定就會有輸出.要是比較底的話,比如3.3V或許就沒有輸出了.一般電池的電壓要大于BMS的恢復電壓才能可靠的有輸出.2,跟你用的BMS的電路有關.需要充一下電就是要把電池電壓升高到恢復電壓以上,用P-B-短接一下可能是把P-的正電貨消除掉
2,過流,有的BMS有過流自恢復功能,有的沒有自恢復功能.有自恢復功能的,恢復的快慢也不一樣,是因為FET的G驅動信號上有一個電阻.恢復后電流要通過這個高阻值電阻把G機電壓抬高到能開啟FET為止,有一個時間的過程
3,IC的R1值是決定IC的工作電流的限流電阻.也跟IC的功耗有關系.
這些問題都是技術問題:
1,至于BMS剛接到電池上面,這個時候是否有輸出電壓要看兩個方面:1,電池的電壓,如果電池的單體電壓有足夠高的話,比單體電池的恢復電壓要高的話,一接上BMS肯定就會有輸出.要是比較底的話,比如3.3V或許就沒有輸出了.一般電池的電壓要大于BMS的恢復電壓才能可靠的有輸出.2,跟你用的BMS的電路有關.需要充一下電就是要把電池電壓升高到恢復電壓以上,用P-B-短接一下可能是把P-的正電貨消除掉
2,過流,有的BMS有過流自恢復功能,有的沒有自恢復功能.有自恢復功能的,恢復的快慢也不一樣,是因為FET的G驅動信號上有一個電阻.恢復后電流要通過這個高阻值電阻把G機電壓抬高到能開啟FET為止,有一個時間的過程
3,IC的R1值是決定IC的工作電流的限流電阻.也跟IC的功耗有關系.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