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N60950里對變壓器classB(130℃)最大溫度為120度
若環溫Tamb=25度, 最大溫升△Tmax = 120-25=95 度; 若環溫Tamb=40度, 最大溫升△Tmax = 120-40=80 度; 而變壓器滿載工作時的自身溫升應與環溫無關(由自身功耗決定), 這樣要保證高環溫時溫升通過,我認為25度時的最大溫升應是 △Tmax =Tmax-Tamblow-(Tambhigh-Tamblow)=120-25-(40-25)=80度,從以上算式可見最大溫升應與最高環溫Tambhigh有關.Tamb=25度時稱 △Tmax = 120-25=95 度是不準確的.
另,變壓器classB取120度據說是考慮線圈內外溫度的誤差而減去10度的
以上看法是否正確請XDJM指正.
疑問:1. 線圈溫升是指初級線圈還是次級線圈? 在變壓器結構上是外層線圈還是內層線圈? 如果是內層線圈,該怎樣測?
2. core 的最大溫升應在中柱?
變壓器溫升疑問
全部回復(14)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elecsafety
對于ClassB取120度需要減去10度,是因為考慮到所用的測試方法.表中所列的Tmax是指用電阻法測試時,而如果用熱電偶的方法測量,就需要在Tmax的基礎上減去10度.2001版的950對最高溫度的要求是T小于Tmax+Tamb-Tma,因此需同時考慮測試時的環境溫度及工廠聲明的最高環境溫度.測量線圈的溫升時,對初級,次級線圈都需要測量.希望這些解釋能給你些幫助,如有不同看法也歡迎一起探討.elec.safety@hotmail.com

如上圖, 如果環境溫度上限為40度, 則允許的最高溫升應是120-40=80度而非95度, 對嗎?
0
回復
@elecsafety
對于ClassB取120度需要減去10度,是因為考慮到所用的測試方法.表中所列的Tmax是指用電阻法測試時,而如果用熱電偶的方法測量,就需要在Tmax的基礎上減去10度.2001版的950對最高溫度的要求是T小于Tmax+Tamb-Tma,因此需同時考慮測試時的環境溫度及工廠聲明的最高環境溫度.測量線圈的溫升時,對初級,次級線圈都需要測量.希望這些解釋能給你些幫助,如有不同看法也歡迎一起探討.elec.safety@hotmail.com
看到實驗室對開關電源變壓器線圈溫升的測試是: 剝開黃色防火膠帶把熱敏探頭放進去再包上膠帶. 看不出是在測初級線圈還是次級線圈.似乎就這樣籠統的一帶而過.
初級線圈和次級線圈處理的功率是一樣的, 那么到底那個的溫升會高一些?理論上測較高的一個即可.
我所說的10=130-120 (是不是線圈最里面的溫度比外面高10度)
而你所指是10=120-110(熱電偶法)
請大哥指點, 謝謝.
初級線圈和次級線圈處理的功率是一樣的, 那么到底那個的溫升會高一些?理論上測較高的一個即可.
我所說的10=130-120 (是不是線圈最里面的溫度比外面高10度)
而你所指是10=120-110(熱電偶法)
請大哥指點, 謝謝.
0
回復
@friendless
看到實驗室對開關電源變壓器線圈溫升的測試是:剝開黃色防火膠帶把熱敏探頭放進去再包上膠帶.看不出是在測初級線圈還是次級線圈.似乎就這樣籠統的一帶而過.初級線圈和次級線圈處理的功率是一樣的,那么到底那個的溫升會高一些?理論上測較高的一個即可. 我所說的10=130-120(是不是線圈最里面的溫度比外面高10度)而你所指是10=120-110(熱電偶法)請大哥指點,謝謝.
你對標準的質疑,是因為你對標準理解還不到位.
首先,你上一貼的限值是摘錄老的標準,老標準中說CLASS B最大溫升95K,是基于測試環境溫度為25攝氏度的.不過,最新標準都已經把限值由最大溫升更改為最大溫度了. 所以說無論是老標準還是新標準,他們的意思是:CLASS B windings的最高溫度不能超過120.
至于你說到的120攝氏度比其溫度等級130攝氏度小10度原因并不準確,你想,什么限值都應該有余量吧,熱電偶法與電阻法的限值相差10度才是因為你所說的原因,上面有一位說對了.
另外,至于說測溫度是要測初級還是次級,我想這并不是關鍵,因為,在測試方法中就已經為你考慮了.當然,如果在WINDINGS表面,你就應該選擇溫度高的地方來進行測試.至于CORE,還是一樣,選擇你認為高的且可以測得到的地方.一般會是靠近內側的地方,你所說的中柱怎么能測得到呢? :)
首先,你上一貼的限值是摘錄老的標準,老標準中說CLASS B最大溫升95K,是基于測試環境溫度為25攝氏度的.不過,最新標準都已經把限值由最大溫升更改為最大溫度了. 所以說無論是老標準還是新標準,他們的意思是:CLASS B windings的最高溫度不能超過120.
至于你說到的120攝氏度比其溫度等級130攝氏度小10度原因并不準確,你想,什么限值都應該有余量吧,熱電偶法與電阻法的限值相差10度才是因為你所說的原因,上面有一位說對了.
另外,至于說測溫度是要測初級還是次級,我想這并不是關鍵,因為,在測試方法中就已經為你考慮了.當然,如果在WINDINGS表面,你就應該選擇溫度高的地方來進行測試.至于CORE,還是一樣,選擇你認為高的且可以測得到的地方.一般會是靠近內側的地方,你所說的中柱怎么能測得到呢? :)
0
回復
@網博電源
你對標準的質疑,是因為你對標準理解還不到位.首先,你上一貼的限值是摘錄老的標準,老標準中說CLASSB最大溫升95K,是基于測試環境溫度為25攝氏度的.不過,最新標準都已經把限值由最大溫升更改為最大溫度了.所以說無論是老標準還是新標準,他們的意思是:CLASSBwindings的最高溫度不能超過120.至于你說到的120攝氏度比其溫度等級130攝氏度小10度原因并不準確,你想,什么限值都應該有余量吧,熱電偶法與電阻法的限值相差10度才是因為你所說的原因,上面有一位說對了.另外,至于說測溫度是要測初級還是次級,我想這并不是關鍵,因為,在測試方法中就已經為你考慮了.當然,如果在WINDINGS表面,你就應該選擇溫度高的地方來進行測試.至于CORE,還是一樣,選擇你認為高的且可以測得到的地方.一般會是靠近內側的地方,你所說的中柱怎么能測得到呢?:)
您所說的“測試方法中就已經為你考慮” 具體是怎樣的考慮?
是不是像我上面所看到的那樣?
是不是像我上面所看到的那樣?
0
回復
@elecsafety
對于ClassB取120度需要減去10度,是因為考慮到所用的測試方法.表中所列的Tmax是指用電阻法測試時,而如果用熱電偶的方法測量,就需要在Tmax的基礎上減去10度.2001版的950對最高溫度的要求是T小于Tmax+Tamb-Tma,因此需同時考慮測試時的環境溫度及工廠聲明的最高環境溫度.測量線圈的溫升時,對初級,次級線圈都需要測量.希望這些解釋能給你些幫助,如有不同看法也歡迎一起探討.elec.safety@hotmail.com
1.對于限值的問題:為什么IEC,B級的限值是130度,到了950里就變成了120度以,用熱電偶測量,還要再減去10度,變成110度了?我一直把第一種減10度當裕量看(真是狠,10度裕量),第二種減10度為熱電偶的測量誤差(因為不能保證熱電偶的位置就是最熱的位置).但不能確認.看哪位XD能解釋一下.
下面的測量是指熱電偶測量法,電阻法不包括在內.
2.關于測量位置的問題:對于變壓器來說,完整的溫度測量要求應該是初、次極和磁心都要測的.但為了簡化測試,許多時候只測了初極(三文制繞法:次極繞在中間,初極和輔助在2邊)和磁心.
3.關于如果測量的問題:
一般有3種方法;
1)測量最外層的漆包線.撥開最外層的膠紙,將熱電偶直接點膠固定在最外的漆包線(或三層絕緣線、皮線,下同)上和.這種方式簡單,用得最多,但測出的溫度有點偏低.
2)測量最里層的漆包線.如果變壓器的結構比較緊,把熱電偶直接插進最里層去,再點膠固定好.如果變壓器的結構不是那么緊,則要減開骨架和外層的擋墻,再點膠固定在漆包線上.這種方式比較繁瑣,技術不好的話,容易剪斷漆包線.
3)專用溫升測試變壓器.繞制變壓器的時候,就將溫度線點膠到相應的測量位置了(包括初、次).這種方式也比較繁瑣,還需要專門去繞制變壓器.如果變壓器的結構非常緊湊的話,加了溫度線后可能會繞不下.
下面的測量是指熱電偶測量法,電阻法不包括在內.
2.關于測量位置的問題:對于變壓器來說,完整的溫度測量要求應該是初、次極和磁心都要測的.但為了簡化測試,許多時候只測了初極(三文制繞法:次極繞在中間,初極和輔助在2邊)和磁心.
3.關于如果測量的問題:
一般有3種方法;
1)測量最外層的漆包線.撥開最外層的膠紙,將熱電偶直接點膠固定在最外的漆包線(或三層絕緣線、皮線,下同)上和.這種方式簡單,用得最多,但測出的溫度有點偏低.
2)測量最里層的漆包線.如果變壓器的結構比較緊,把熱電偶直接插進最里層去,再點膠固定好.如果變壓器的結構不是那么緊,則要減開骨架和外層的擋墻,再點膠固定在漆包線上.這種方式比較繁瑣,技術不好的話,容易剪斷漆包線.
3)專用溫升測試變壓器.繞制變壓器的時候,就將溫度線點膠到相應的測量位置了(包括初、次).這種方式也比較繁瑣,還需要專門去繞制變壓器.如果變壓器的結構非常緊湊的話,加了溫度線后可能會繞不下.
0
回復
@friendless
[圖片]500){this.resized=true;this.width=500;this.alt='這是一張縮略圖,點擊可放大。\n按住CTRL,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this.style.cursor='hand'}"onclick="if(!this.resized){returntrue;}else{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44/1155288495.gif');}"onmousewheel="returnimgzoom(this);">如上圖,如果環境溫度上限為40度,則允許的最高溫升應是120-40=80度而非95度,對嗎?
從你所貼的數據看,應該是用99版的950,考慮的是最高溫升.
老版對溫升的要求是T-Tamb不大于deltaTmax+25-Tmra. 如果工廠聲稱的最高環境溫度為40度,則所允許的最高溫升為80K.如果工廠聲稱的最高環境溫度為25度,則所允許的最高溫升為95K.
因為你的圖片只是截取了一部分,沒看到完整的報告內容.從所列的數據上看,估計當時工廠聲稱的最高環境溫度為25度.
老版對溫升的要求是T-Tamb不大于deltaTmax+25-Tmra. 如果工廠聲稱的最高環境溫度為40度,則所允許的最高溫升為80K.如果工廠聲稱的最高環境溫度為25度,則所允許的最高溫升為95K.
因為你的圖片只是截取了一部分,沒看到完整的報告內容.從所列的數據上看,估計當時工廠聲稱的最高環境溫度為25度.
0
回復
@網博電源
你對標準的質疑,是因為你對標準理解還不到位.首先,你上一貼的限值是摘錄老的標準,老標準中說CLASSB最大溫升95K,是基于測試環境溫度為25攝氏度的.不過,最新標準都已經把限值由最大溫升更改為最大溫度了.所以說無論是老標準還是新標準,他們的意思是:CLASSBwindings的最高溫度不能超過120.至于你說到的120攝氏度比其溫度等級130攝氏度小10度原因并不準確,你想,什么限值都應該有余量吧,熱電偶法與電阻法的限值相差10度才是因為你所說的原因,上面有一位說對了.另外,至于說測溫度是要測初級還是次級,我想這并不是關鍵,因為,在測試方法中就已經為你考慮了.當然,如果在WINDINGS表面,你就應該選擇溫度高的地方來進行測試.至于CORE,還是一樣,選擇你認為高的且可以測得到的地方.一般會是靠近內側的地方,你所說的中柱怎么能測得到呢?:)
您好!我對比了一下新老標準,果然不錯,厲害.
但是有一點我還是不是很贊同,請您給予解釋:
Class B windings最高溫度不超過120度,那么無論再什么環境溫度下溫度都不能超過120度嗎?應該不是吧.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比較溫升,他這個120度應該有一個基于的環境溫度(應該是25度,標準看的不仔細,沒有發現).不然,我在10度和40度的要求都是120度肯定是不合理的.我認為這樣表述比較合適:無論新老標準,他們的意思都是最大溫升是95K.因為120-25=95K.
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區分溫升和溫度.
如果指最大溫度,必須指明所基于的環境溫度;而溫升就不必了.
以上是個人見解,請大家提出建議!謝謝!
但是有一點我還是不是很贊同,請您給予解釋:
Class B windings最高溫度不超過120度,那么無論再什么環境溫度下溫度都不能超過120度嗎?應該不是吧.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比較溫升,他這個120度應該有一個基于的環境溫度(應該是25度,標準看的不仔細,沒有發現).不然,我在10度和40度的要求都是120度肯定是不合理的.我認為這樣表述比較合適:無論新老標準,他們的意思都是最大溫升是95K.因為120-25=95K.
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區分溫升和溫度.
如果指最大溫度,必須指明所基于的環境溫度;而溫升就不必了.
以上是個人見解,請大家提出建議!謝謝!
0
回復
一般有3種方法;
1)測量最外層的漆包線.撥開最外層的膠紙,將熱電偶直接點膠固定在最外的漆包線(或三層絕緣線、皮線,下同)上和.這種方式簡單,用得最多,但測出的溫度有點偏低.
2)測量最里層的漆包線.如果變壓器的結構比較緊,把熱電偶直接插進最里層去,再點膠固定好.如果變壓器的結構不是那么緊,則要減開骨架和外層的擋墻,再點膠固定在漆包線上.這種方式比較繁瑣,技術不好的話,容易剪斷漆包線.
3)專用溫升測試變壓器.繞制變壓器的時候,就將溫度線點膠到相應的測量位置了(包括初、次).這種方式也比較繁瑣,還需要專門去繞制變壓器.如果變壓器的結構非常緊湊的話,加了溫度線后可能會繞不下.
1)測量最外層的漆包線.撥開最外層的膠紙,將熱電偶直接點膠固定在最外的漆包線(或三層絕緣線、皮線,下同)上和.這種方式簡單,用得最多,但測出的溫度有點偏低.
2)測量最里層的漆包線.如果變壓器的結構比較緊,把熱電偶直接插進最里層去,再點膠固定好.如果變壓器的結構不是那么緊,則要減開骨架和外層的擋墻,再點膠固定在漆包線上.這種方式比較繁瑣,技術不好的話,容易剪斷漆包線.
3)專用溫升測試變壓器.繞制變壓器的時候,就將溫度線點膠到相應的測量位置了(包括初、次).這種方式也比較繁瑣,還需要專門去繞制變壓器.如果變壓器的結構非常緊湊的話,加了溫度線后可能會繞不下.
0
回復
@enun13
您好!我對比了一下新老標準,果然不錯,厲害.但是有一點我還是不是很贊同,請您給予解釋:ClassBwindings最高溫度不超過120度,那么無論再什么環境溫度下溫度都不能超過120度嗎?應該不是吧.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比較溫升,他這個120度應該有一個基于的環境溫度(應該是25度,標準看的不仔細,沒有發現).不然,我在10度和40度的要求都是120度肯定是不合理的.我認為這樣表述比較合適:無論新老標準,他們的意思都是最大溫升是95K.因為120-25=95K.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區分溫升和溫度.如果指最大溫度,必須指明所基于的環境溫度;而溫升就不必了.以上是個人見解,請大家提出建議!謝謝!
關于溫升和溫度的問題:
一般來說,溫度的測量UL會采用溫升的方式,而TuV Rheinlad采用溫度的方式.不管采用何種方式,判斷的方法的一樣的.個人覺得TuV的方式會更嚴酷一些.
UL的方式:UL要求在室溫下測量(25度),測出的溫升不得超過所測量位置的最大溫升.這個最大溫升和測量位置的溫度限值以及最高環境溫度有關,具體的算法上面就有介紹.
TuV的方式:TuV要求在最高環境溫度下測量,測出的最高溫度不得超過所測量位置的最高溫度限值.
一般來說,溫度的測量UL會采用溫升的方式,而TuV Rheinlad采用溫度的方式.不管采用何種方式,判斷的方法的一樣的.個人覺得TuV的方式會更嚴酷一些.
UL的方式:UL要求在室溫下測量(25度),測出的溫升不得超過所測量位置的最大溫升.這個最大溫升和測量位置的溫度限值以及最高環境溫度有關,具體的算法上面就有介紹.
TuV的方式:TuV要求在最高環境溫度下測量,測出的最高溫度不得超過所測量位置的最高溫度限值.
0
回復
@lij_2008
一般有3種方法;1)測量最外層的漆包線.撥開最外層的膠紙,將熱電偶直接點膠固定在最外的漆包線(或三層絕緣線、皮線,下同)上和.這種方式簡單,用得最多,但測出的溫度有點偏低.2)測量最里層的漆包線.如果變壓器的結構比較緊,把熱電偶直接插進最里層去,再點膠固定好.如果變壓器的結構不是那么緊,則要減開骨架和外層的擋墻,再點膠固定在漆包線上.這種方式比較繁瑣,技術不好的話,容易剪斷漆包線.3)專用溫升測試變壓器.繞制變壓器的時候,就將溫度線點膠到相應的測量位置了(包括初、次).這種方式也比較繁瑣,還需要專門去繞制變壓器.如果變壓器的結構非常緊湊的話,加了溫度線后可能會繞不下.
75K=75C 嗎?
0
回復
看了各位DX的貼子,想寫寫自已的看法.但我不是從事電源行業的,以下只是基于安規的原理而發:
1、溫升還是溫度:從我們測試的經驗來看,在標準規定的環境條件下,溫度才是與環境無關的,我們分析過不確定度,發現溫度數據比溫升數據的不確定度低很多.但理論上而言,環境溫度肯定會影響我們的測試結果,因為熱交換的條件會發生變化.所以標準規定環境條件是為了對同一器具在不同檢測機構間所得數據的復現性而設,要不然各實驗室做出來的數據就沒了可比性.因此我們首先應跟從標準在規定的條件下測試,但當所得的溫升超限時,也可退而求其溫度不超,且溫度的限值是絕不可以超限的.TUV就是如此處理,而UL直接就是將所得的溫度-25C來得溫升.
2、電偶還是電阻:從常識而言,電偶法是不能反應出繞組內部的準確溫度情況的,而且電阻法與電偶法所得數據到底有多大差距(這個差距是因為繞組內部溫度高于外部溫度引起的),10C還是5C,甚至20C?這是沒有定論的,即便在內部溫度相同的情況下,也會由于層數多少、散熱條件、材質等因素不同而不同,但電阻法則可以相對準確地反映繞組內部的溫度情況,特別是對于內外兩重繞組的情況,你如何可用電偶測內部?因此,我們用電偶法都只是用于參考,最終是要以電阻法為準的.
3、初級還是次級:其實,這不用說,都應該測,到底是初級高還是次級高?不知,因為各種變壓器情況也不同.
至于CORE的最大溫升在何處,也是不知,如果真是要測到最大值,唯一的辦法是多布點,或者用紅外儀先測一下何處最高才布線.
1、溫升還是溫度:從我們測試的經驗來看,在標準規定的環境條件下,溫度才是與環境無關的,我們分析過不確定度,發現溫度數據比溫升數據的不確定度低很多.但理論上而言,環境溫度肯定會影響我們的測試結果,因為熱交換的條件會發生變化.所以標準規定環境條件是為了對同一器具在不同檢測機構間所得數據的復現性而設,要不然各實驗室做出來的數據就沒了可比性.因此我們首先應跟從標準在規定的條件下測試,但當所得的溫升超限時,也可退而求其溫度不超,且溫度的限值是絕不可以超限的.TUV就是如此處理,而UL直接就是將所得的溫度-25C來得溫升.
2、電偶還是電阻:從常識而言,電偶法是不能反應出繞組內部的準確溫度情況的,而且電阻法與電偶法所得數據到底有多大差距(這個差距是因為繞組內部溫度高于外部溫度引起的),10C還是5C,甚至20C?這是沒有定論的,即便在內部溫度相同的情況下,也會由于層數多少、散熱條件、材質等因素不同而不同,但電阻法則可以相對準確地反映繞組內部的溫度情況,特別是對于內外兩重繞組的情況,你如何可用電偶測內部?因此,我們用電偶法都只是用于參考,最終是要以電阻法為準的.
3、初級還是次級:其實,這不用說,都應該測,到底是初級高還是次級高?不知,因為各種變壓器情況也不同.
至于CORE的最大溫升在何處,也是不知,如果真是要測到最大值,唯一的辦法是多布點,或者用紅外儀先測一下何處最高才布線.
0
回復
@wiltoncou2005
看了各位DX的貼子,想寫寫自已的看法.但我不是從事電源行業的,以下只是基于安規的原理而發:1、溫升還是溫度:從我們測試的經驗來看,在標準規定的環境條件下,溫度才是與環境無關的,我們分析過不確定度,發現溫度數據比溫升數據的不確定度低很多.但理論上而言,環境溫度肯定會影響我們的測試結果,因為熱交換的條件會發生變化.所以標準規定環境條件是為了對同一器具在不同檢測機構間所得數據的復現性而設,要不然各實驗室做出來的數據就沒了可比性.因此我們首先應跟從標準在規定的條件下測試,但當所得的溫升超限時,也可退而求其溫度不超,且溫度的限值是絕不可以超限的.TUV就是如此處理,而UL直接就是將所得的溫度-25C來得溫升.2、電偶還是電阻:從常識而言,電偶法是不能反應出繞組內部的準確溫度情況的,而且電阻法與電偶法所得數據到底有多大差距(這個差距是因為繞組內部溫度高于外部溫度引起的),10C還是5C,甚至20C?這是沒有定論的,即便在內部溫度相同的情況下,也會由于層數多少、散熱條件、材質等因素不同而不同,但電阻法則可以相對準確地反映繞組內部的溫度情況,特別是對于內外兩重繞組的情況,你如何可用電偶測內部?因此,我們用電偶法都只是用于參考,最終是要以電阻法為準的.3、初級還是次級:其實,這不用說,都應該測,到底是初級高還是次級高?不知,因為各種變壓器情況也不同.至于CORE的最大溫升在何處,也是不知,如果真是要測到最大值,唯一的辦法是多布點,或者用紅外儀先測一下何處最高才布線.
你的說法正確.
標準要求繞組溫升使用電阻法測量,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使用熱電偶法.電阻法必需測量初始狀態電阻值和環境溫度\并測量終了時電阻值和環境溫度,最后用計算求得繞組的溫升.
標準要求繞組溫升使用電阻法測量,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使用熱電偶法.電阻法必需測量初始狀態電阻值和環境溫度\并測量終了時電阻值和環境溫度,最后用計算求得繞組的溫升.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