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跟隨時代的發展,無形中發現消費者們對手機的依賴是越來越高,手機不僅僅可以打電話,還可以購物,打車,旅游等使用,才讓消費者們愛不釋手。同樣手機充電的技術也讓廠商們尤為重視,由于各家廠商的推出五花八門充電方案,本文針對快充和閃充進行科普,希望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用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快充是怎么一回事?
先來普及兩個公式:能量W(可以看成是電池容量)=功率P×時間T;功率P=電壓U×電流I。在電池容量固定的情況下,快充就是通過增大充電功率P來縮短充電所需的時間。而增大功率有三個辦法,分別是提高電壓、提高電流以及同時提高電壓電流。這三種思路產生了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快充技術:以高通Quick Charge 3.0/2.0、聯發科Pump Express Plus為代表的高壓快充;以OPPO VOOC閃充、USB 3.1 PD為代表的低壓快充。(其他手機廠商的快充方案大多來自這三個,或者在這三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通過提升充電電壓來提高手機充電功率的,可以減少充電時間,絕大部分手機用的都是這種技術。
市場上常見的小米,華為使用的都是快充技術,不過在充電速度上會比較慢,但與此同時,更加安全,不存在手機充電發生故障的現象。
還有一個好處,當你用普通的充電器,會采用默認的標準充電器,只是會相對慢一些。缺點就是在充電過程中,手機發熱是跑不了的。
閃充是怎么一回事?
閃充是一種能使手機在短時間內充滿電的快速充電技術,由OPPO獨立自主研發的,并申請18項專利,將最快充電速度提升了4倍以上,并有無懈可擊的智能全端式五級防護,是全世界最快最安全的手機充電技術。
是快充的一種,是通過低壓高電流的形式來加快手機的充電速度。是一種簡單粗暴的充電方式,與快充效果相差不大,峰值功率都能達到20W左右甚至更高,相比傳統的5V/2A充電器來說能大幅縮短充電時間。
閃充雖然有著極高的充電速度,然而卻非常容易出問題。像電池損壞,充電器無法充電的問題都是閃充這一項技術帶來的影響。
快充和閃充一字區別,到底哪里不同?
其實是無論是快充還是閃充其實充電原理沒有差別的,就是方法有所區別,快充是通過提高充電電壓的方式來提高手機的充電功率,這種充電方式可以節省充電時間,大部分手機均采用此技術。
反之,閃充則是通過低壓高電流的形式來加快手機的充電速度,切記無論是快充還是閃充插頭不能亂用,用錯一定造成電池的損傷。
其實這兩種充電方式說通俗點,快充相當于高電壓,閃充相當于低電壓。快充充電就是通過電壓和電流不同,對手機電池以及電路板進行充電工作。
而閃充卻是通過低電壓高電流的形式來加快手機的充電速度,所以這兩種充電器的插頭不要隨便亂用,用錯了會一定程度上損傷電池。
除了上面提的充電插頭不能亂用,還有數據線也同樣注意。雖然快充和閃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區別還是很大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一定要注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總結:
快充是通過提高電壓,高電壓低電流,進行高壓充電。
閃充則是通過提高電流,高電流低電壓,達到快速充電。
快充、閃充最好是要分辨清楚要適配相應的手機,如果使用的是小米,華為,那么就不要使用OPPO的充電器。相反,使用OPPO的也盡量不要使用小米,華為的,因為它們的充電技術完全不同。這樣不僅能提高充電的效率,也能提高手機的使用壽命。
快充和閃充都能實現快速充電,但電壓和電流的不同,對于手機電池、電路板的影響都會產生日積月累的影響。所以切記,這兩種充電器的插頭不要隨便混用。
————————————————————————————————————————————————————
足夠了解電源網的電粉都知道,電源網VIP會員每個月都會收到我們送出的技術月刊。為了回饋各位電粉的支持,電源網決定將珍藏的《2022年電源網VIP會員技術??x》雙手奉上,一年的原創技術干貨知識,一次性放送,誠邀您的鑒賞~ 點擊文字即可查看詳情,獲取2022全年電源網VIP會員技術??x!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Microchip 推出全新電動汽車充電器參考設計 | 24-08-08 15:54 |
---|---|
電動汽車充電器新標配:觸摸顯示屏,可靠耐用是關鍵 | 24-07-17 17:26 |
芯聞速遞|杰華特JW3119E通過UFCS認證,助力融合快充發展 | 24-03-25 09:30 |
英飛凌推出新一代 ZVS 反激式轉換器芯片組,適用于先進USB-C PD適配器和充電器 | 24-01-24 13:07 |
安富利賦能電動汽車走上快充、超充之路 | 23-04-24 17:13 |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