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人工智能,大家并不陌生。小到手機中的智能功能出現,大到智能產品的琳瑯滿目的問世。我們的生活已經不能離開AI的協助,那么發展到2023年,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路在何方?
人工智能下一個發展方向主要是認知智能,這也是人工智能的未來。
認知智能是人工智能領域至高點,也是極為重要的技術領域,認知智能的突破決定是否能夠真正的實現機器對世界的認知、思考、回應。人工智能的前兩個層次——計算智能和感知智能只能說在工具層面實現了突破,而不能實現新的物種的誕生;認知智能的發展將使大量繁瑣但很重要的工作變的更人性、更極具效率、在搜索、交互、翻譯、閱讀、推薦、預測等方面幫助人類達到一個新高度。
趨勢一: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結合,給人們生活帶來更多方便
人工智能的本質讓使計算機模擬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簡單的說,是能夠做出和人類智能相似反應的智能機器,這個領域還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總體而言,它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而服務的。比如智能家居,智能廚房,將廚房的所有電器連在一起,通過一塊電子屏幕可以操作各種家電,給廚房的使用帶來了便利。比如停車場無感支付,智能識別車牌號,將支付軟件和車牌綁定,實現停車場的通行順暢,節約了車主大量的時間成本。相信在未來人工智能會應用到更多場景里,給人們帶來更多便利。
趨勢二:自主學習成為人工智能的志高目標
目前,大家聽的可能是早某一領域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之后,會逼近人類專家顧問的水平,這個學習的過程也是大數據的獲取、積累和輸入。其實,讓AI“大腦”變聰明是一個分階段進行的過程,1階段是機器學習,2階段是深度學習,3階段是自主學習。只有達到自主學習的階段才會更加貼近人類智能的水平。
趨勢三:人工智能將對勞動力產生沖擊,影響就業
事實上,人工智能搶走勞動者飯碗的事件已經在全球上演,阿里的無人超市已經實現自動收銀,隨著此類智能收費的推廣,消費者可以自己繳費,超市、商場、停車場、小區、高速公路收費站的收銀員將逐漸被替代。馬云在一次大數據峰會上說過:“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后我們的孩子們將找不到工作。”阿里巴巴在電商領域的對手,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也曾表示:“五年后,給你送貨的都將是機器人。”
這樣清醒的認知讓每個人都感受到壓力,但事實上,人工智能對就業的積極影響超過負面沖擊,簡易工作被取代之后,相繼而來的是大量勞動力的釋放,人類技能的升級才是重點,人才也會被分配到合理的崗位。
也許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們還是會有擔憂,無法判斷人工智能是充滿災難的潘多拉魔盒還是幫助人類發展的高速列車,但人工智能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它終將改變世界,相信未來可期!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萊迪思和英偉達的網絡邊緣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榮獲2025年人工智能突破獎 | 25-06-26 17:23 |
---|---|
Microchip增強TrustMANAGER平臺以支持CRA網絡安全合規 | 25-06-25 13:52 |
英飛凌推出XENSIV? TLE4802SC16-S0000, 以電感式傳感技術實現更高的精度和性能 | 25-06-25 13:49 |
英飛凌與Typhoon HIL合作,通過實時硬件在環平臺加速xEV功率電子系統的開發 | 25-06-23 15:30 |
Otii 評估物聯網設備的太陽能供電可行性 | 25-06-16 15:04 |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