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中國AI軟件及應用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AI軟件及應用市場規模達52.8億美元(約330.3億元),相比2020年漲幅為43.1%。相比2020年同期預測值,漲幅略為降低,疫情的影響明顯,以及行業端對AI投資日趨理性謹慎。
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美國市場,近幾年來,主流廠商的市場格局一直在不斷演變,遠沒有達到格局穩定、幾家公司形成壟斷的階段。在未來,技術創新型企業仍有可能勝出。
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盧言霞表示:“AI技術還在不斷突破創新,新的應用場景百花齊放。市場格局仍有很大的演變空間,在一些細分賽道仍有可能培育出獨角獸型企業。與此同時,市場上規模化效應日益明顯,早期的市場進入者都應該建立聚焦的戰略路線,聚焦在重點業務領域積累客戶群體以及實踐案例,以盡早形成規模效應。”
具體市場格局
計算機市場規模:
計算機視覺市場2021H2相比2020H2增長47.0%,市場規模達13.5億美元,全年實現 23.4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該市場增長驅動力來源于工業質檢、預測性維護場景,以及疫情防控帶來的分散的視覺相關應用場景。
企業層面,商湯、曠視、海康威視、創新奇智、云從科技作為Top5的廠商,構成了45.6%的市場份額。在未列出的其他廠商中,百度智能云、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也貢獻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語音語義市場規模:
語音語義市場2021H2相比2020H2增長37.0%,市場規模達12.3億美元,全年實現21.7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市場增長驅動力來源于NLP技術的成熟以及相關應用場景的增長,智能語音以及對話式AI子市場均已進入緩慢增長期。
整體格局越來越聚焦在頭部廠商中。在其他廠商中,華為云、京東云貢獻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其次是對話式AI廠商、智能客服廠商。
機器學習平臺市場規模:
機器學習平臺市場2021H2相比2020H2增長37.0%,市場規模達3.2億美元,2021全年實現5.7億美元。
市場增長驅動力來源于政企構建AI中臺,也來源于廠商端對于產品功能的不斷完善以及在降低機器學習開發門檻方面所做的舉措。
AI對傳統行業帶來的挑戰
智能化是目前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更多的AI將走進生產生活中,這個過程也會改變整個產業結構的資源分配和創新模式,對于人才構成也會形成明顯的影響。
從大層面來看,AI對于傳統行業的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AI將產業改變鏈。AI技術對于當前產業會逐步深入,傳統的產業鏈將在AI技術的推動下進行全面改變,這個過程會打開很多新的價值空間,同時也會吸引大量的創業者進入AI領域發展。目前,在眾多企業逐步實現業務上之后,傳統行業的產業鏈結構正在發生變化,行業資源的整合效率也有了顯著的提升,相信隨著AI技術的運用,產業間的合作效率會有新一步的提升。
其次:AI將推動新的創新模式。AI技術的運用會經歷多個階段,早期的人工智能主要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比如來替代掉一些勞動強度大的低附加值工作崗位等等,而AI技術未來將全面促進企業的創新,為創新賦能將是AI技術的一個重要應用意義。隨著諸多大型科技公司紛紛開放自身的AI平臺,未來基于AI平臺的創新會越來越方便
再者:AI將驅動新的管理模式。AI技術的運用對于企業的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對于智能體的管理能力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企業的管理水平,而這個過程需要企業從技術和制度兩個方面作出調整。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西門子 NX 新增 AI 助手等多項功能 | 25-07-03 16:04 |
---|---|
瑞薩電子推出全新GaN FET,增強高密度功率轉換能力, 適用于AI數據中心、工業及電源系統應用 | 25-07-02 17:07 |
西門子推出 Questa One 智能驗證解決方案,借 AI 之力縮小 IC 驗證生產率差距 | 25-05-14 15:25 |
芯海科技發力BMS領域,打造AI賦能能源管理新范式 | 25-04-28 13:49 |
MPS慕展解碼智駕、能源、AI與工業新圖景 | 25-04-27 12:04 |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