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表示,華為公司投入5G的研究是從2009年開始的,一開始只是聚焦在單純的技術研究上,在2018年的時候,已經正式發布了5G的第一個商用版本,在5G的研究過程中,行業對5G這一張網絡要達成什么能力,基本是達成了一致的認識,整個的速率要達到10Gbps,時延最低一個毫秒,支持百萬級的連接,5G不單單是服務于人,也要服務于物與物的連接,5G在整個技術研究和整個的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大家共同重點思考的一個命題。
楊超斌表示,作為新的一代移動通訊技術,相信在未來的十年里面,在移動通訊領域的網絡建設,技術創新,應用創新,都會圍繞著5G開展。
楊超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5G整個產業的進展:“2018年代發布了5G的第一個標準以后,解決了兩個命題,第一個是解決了帶寬和高速率的問題,第二個是解決了5G的安全架構的問題。”
楊超斌表示,華為公司和中國移動、LG等公司已經部署了15000個5G基站,從在歐洲和中東商用部署的實施情況來看,現在大帶寬,高速度的目標是可以達成的。因為速率的提升,帶寬的提升,必然會帶來整個成本的極大的降低,這是完全可以達成的目標。
針對安全問題,楊超斌表示:“在過去五年的時間里,20多個國家的管制機構,全球50多個公司,一起共同的探討未來的移動網絡里面臨的挑戰,已經定義了非常完善的安全的框架以及機制,在5G的時代,必須考慮未來量子計算機的網絡攻擊,因此仍然可以保證安全可靠的通信。”
楊超斌補充道,“對于大帶寬以及安全的框架,在3GP的標準里面,實際上是定義了相對完善的架構。R16我們估計這個標準會在2020年會標準落地。第三步會拓展到MMTC,面向支撐未來非常海量的大規模物聯網數據的連接,估計會在R17,R18完成,可能在2021-2022年之間完成,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5G初期定義的偉大的目標就可以完全的實現了,對于物聯網來說,用不著對MMTC的標準定下來再去開展業務,因為中國的運營商也好,韓國的運營商也好,普遍的已經部署了EMTC,可以作為未來5G物聯網培育商業的手段,大家可以從EMTC上做物聯網的嘗試。”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