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穿戴市場推出的產品五花八門,但是最被看好的依舊是智能手表。目前智能手表的售價已經逐漸向親民化發展,消費者們也可以輕易買到。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智能手表也沒有真正的火爆起來,這是因為什么呢?
市場評估機構對智能手表市場一直都是比較樂觀的,而根據數據來看,2014年每個季度智能手表銷售增長都在上一年同期的200%以上,其中三星和Pebble在美國市場擁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其中Pebble手表目前已經成功售出100萬塊。但即便如此,智能手表相比智能手機、平板等設備的發展軌跡來說,依然不夠搶眼。而從業內的角度來說,智能手表遭遇冷流主要是因為下面幾個原因。
不獨立、不時尚
智能手表目前主要的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它們過于依賴智能手機,雖然提供了一種“助手式”的體驗,但對于很多用戶來說,這是一種更復雜、更分散的使用體驗。舉個例子,比如你想使用智能手表的計步功能監測運動,但仍需要攜帶手機才能讓手表正常工作,這顯然有些畫蛇添足。
另一個阻力是智能手表的設計。即便是Moto 360、LG G Watch等采用了圓形屏幕的機型,相比普通手表依然有些極客、另類,更不用說大部分方形表身的產品了。限制智能手表外觀的因素很多,包括屏幕、處理器、電池等組件,而在這些底層組件沒有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要想實現更棒的設計顯然是十分困難的。
電池壽命和功能難兩全
目前智能手表的主要形態為兩種,一種是類似Android Wear、蘋果手表這樣集成先進功能的產品,另一種則是Pebble、Withings等所謂的“極簡”風格產品。前者的優勢在于搭載智能系統、功能強大、可擴展性強,但電池壽命基本上僅有一天。后者則擁有4、5天的電池壽命,但往往不具備彩色屏幕(甚至沒有屏幕)、語音助手等先進功能。顯然,用戶想要最好的產品,而不論選擇哪一種形式的智能手表,都需要妥協。
更多樣化的可穿戴設備出現
聯合廣場風險投資公司的創始人Fred Wilson是Twitter和Etsy的早期投資人,他曾在科技峰會的討論中表示,可穿戴設備并不僅僅局限在智能手表的形式,甚至智能手表可能并不是一種最優的產品形式,而是一種過渡產品。事實上,很多廠商也開始將精力放在新的產品領域,基于傳感器的設備顯然并不僅僅局限在手腕上,還可以是服裝、飾品等等。
智能手表的與眾不同注定了其發展道路的堅信,而這種困難是目前暫時無法做出改變的。但各大廠商們正在努力嘗試,逐漸改變文中提到的那些致命缺點。三星已經推出了繼承數據集成功能的產品,然而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有廠商順利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之前,智能手表更加接近于玩具,而不是一款實用的科技工具。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大聯大世平集團推出基于中科藍訊產品的智能手表方案 | 23-11-07 16:02 |
---|---|
討論:關于智能設備監測人體數據是否科學? | 20-04-10 09:46 |
可穿戴設備之智能手表:所顯示的睡眠數據有科學依據嗎? | 20-01-21 09:35 |
CES 2020新品搶先知:無邊框電視、智能手表、新耳機......有你心中期待的那個嗎? | 20-01-03 10:30 |
大顯身手,華為Mate30系列手機/智慧屏/智能手表悉數亮相慕尼黑! | 19-09-20 10:48 |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