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LED 光引擎的定義
有人把它定義為“LED光引擎(light engine)是指包含LED封裝(組件)或LED數組(模塊)、LED驅動器、以及其它亮度、熱學、機械和電氣組件的整體組合。該裝置要通過一個與LED燈具匹配的常規連接器直接連接到分支電路,該LED燈具設計成不使用標準燈座。”這個定義看上去好像很完整,但是往往會使人困惑,因為它還包括了“其它亮度、熱學、機械和電氣組件”。
其實可以非常簡單地給光引擎下一個定義:那就是凡是把LED光源和LED驅動電源結合為一個模塊的就可以稱為光引擎。更通俗一點的可以這樣來說,凡是把恒流驅動源放到LED鋁基板上去就成為光引擎。而如果把LED做成光引擎,它就也像白熾燈一樣接上220V就可以亮(當然還需要有與其相配的散熱器)。
二、LED光引擎的優勢分析
拿LED球泡燈來說,需要統一的基本上就是光引擎和散熱器的尺寸,具體涉及到定位螺釘孔和散熱器的定位螺釘孔的尺寸位置。采用光引擎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LED光引擎可以大大加速LED燈具的推廣
最近幾年隨著白熾燈的禁產,LED燈具即將迎來爆炸式的增長。LED燈具廠如雨后春筍般的大量涌出。這雖然是一種必然趨勢,但是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尤其是表現在LED燈具的質量上的良莠不齊和各個廠商之間的無序的價格戰。LED光引擎的出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類問題。因為質量是由幾家生產光引擎的大廠決定,價格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出入。這就大大地減少了由無序競爭而引起的內耗。有助于LED燈具產業的高速發展。
(2)LED光引擎提升了LED燈具的整體性能
例如提高了整體光效(lm/W),這里是指包括電源效率在內的整體光效,當然對于整燈來說也還應當包括燈罩的透光率(不過這不是由生產光引擎的公司負責,而是由生產散熱器的公司負責)。也可以提高色溫,顯色指數等指標。
(3)LED光引擎縮短產品生產周期
因為所有0燈具的光學和電氣指標都由光引擎生產廠家制定了。甚至還推薦了相應的散熱器。燈具廠家只要把光引擎安裝到散熱器里面去就可以了。燈具廠商甚至不需要經驗豐富的光學、電子工程師,也不需要購買昂貴的光學和電子儀器設備。換句話說,光引擎可以大大降低LED燈具廠的準入門限,但卻不會因此而降低LED燈具的產品質量。當然這要求光引擎的生產廠家本身就要有極高的水平才行。
(4)LED光引擎降低了成本
目前來說,最簡單而最重要的就是用于LED球泡燈的光引擎。由于采用光引擎至少可以省去了恒流驅動源的印制板,及其生產成本。
三、LED光引擎的劣勢分析
還拿LED球泡燈來說,如果要做成光引擎就必須把它的電源板和LED板合成為一塊板,可以看出其難度是很大的。采用光引擎的劣勢主要有:
1) 開關電源不適合做LED光引擎
開關電源雖然性能比較好,效率也比較高,但是最大的缺點就是元件數目非常多,要和LED燈板集成在一起有很大難度。有人就曾經試圖這樣做,其結果是非常擁擠。
從上圖可以看到,整個開關電源幾乎占據了70%以上的面積,而把LED的空間減到最小。這種結構顯然是不可行的,因為它不但減小了LED的發光面積,也擋去一部分光線。而且最大的問題是減小了LED的散熱面積。圖中看來可能是5個1W的LED.如果要做成9W或10W的球泡燈更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了。
2) 線性電源可以減少元件數但效率過低
為了減少元件數,最簡單的方法是改用線性電源,通常線性電源只有5-6個元件,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小所占用的面積。目前市面上的光引擎大多數都是采用無電解電容的線性恒流源,無電解電容方案是美國ExClara公司于2011年8月提出來的,以后有6-7家公司模仿他們的思路開發出類似的芯片。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在輸入交流電壓波形的不同值時接入以不同恒流值驅動的LED串,以得到和交流整流以后半個正弦波形相匹配的電流波形,從而可以得到接近于1的功率因數。效率過低也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點體現出。
● 效率低下,約為88%左右。
● LED不是直流驅動,而是時通時斷,所以LED利用率低,最后一串LED的高脈沖電流也會影響其壽命。
● 整體發光效率要比有電解電容低15%左右。
● 電流波形接近半個正弦波,所以會有100Hz的閃爍。無法用于數碼相機照相和安保系統中。
3)電源和燈板合并會引起嚴重的散熱問題
采用普通的線性恒流源是不是一種可行的LED光引擎方案呢?不是如此。雖然它解決了占用空間的問題,但是除了上面已經提到的缺點以外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缺點,那就是散熱問題。雖然不管電源放在哪里,它的熱量總歸是要通過散熱器散到空間,但是當電源和燈板放在一起的時候,電源所消耗的功率會變成熱量而直接加到燈板上,就會增加燈板所需散去的熱量,這就會增高LED的結溫,降低其壽命。而且線性恒流源最大的缺點就是效率極其低下。所以這是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