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12V1000W全橋為例
主要設計參數:
輸入電壓為前級PFC輸出的直流母線,最低波谷電壓為350VDC,輸出電壓12VDC,輸出功率1000W。PWM頻率 F=100KHz,即PWM周期10us。最大占空4.5us,即最小死區500ns。
仿真電路如圖:
第一步:調整變壓器及電路初步參數
將變壓器耦合系數 k12=k13=k23=1(緊耦合,無漏感)。
仿真調整副邊電感 l2、l3,使輸出為12V,得到 l2=l3=1.6uH。
觀察變壓器原邊電流:
電流連續,且有相當富裕,說明原邊電感可以減少。觀察輸出儲能電感L1電流波形,紋波很小,說明L1還可以減小。保持輸出12V,調整變壓器電感,直到原邊電感接近臨界模式,調整L1電感,直到電流紋波系數大致為30%。
最后得到變壓器 l1=400uH、 l2=l3=640nH,L1=180nH。
校驗一下各部電壓應力,沒有超壓,最后校驗一下死區:
遠無直通可能,電流也是連續的。本階段調試OK!
第二步:調整吸收參數
將變壓器耦合系數設定為 k=0.995,對應1%典型漏感。
調整副邊吸收RC,直到滿足二極管反壓要求。
得到:C=15nF、R=2.2Ω 最佳,二極管反壓<32.3V,吸收功率3.54W。
改變變壓器耦合系數:
即:只要漏感 <2%,二極管反壓即可 <35V;檢測原邊開關管電壓沒有尖峰。
第三步:變壓器仿真
將上階段仿真的線性變壓器B1復制到電橋電路中。
再放一個三繞組非線性變壓器B2到電橋的另一臂,大致估計一個磁芯型號,比如EE42,設置好B2的磁芯參數。
所有繞組電阻設為最小(1p),每個繞組保持一端接地。如圖:
采用一個與電路PWM同頻率(這里是100KHz)的正弦電壓源驅動這個電橋。
先仿副邊繞組,調整激勵源電壓(105V)或者分流電阻(1Ω),使B1的副邊電流達到峰值電流 Ism=97A。
調整B2副邊繞組匝數,使電橋平衡。
這里,即使B2副邊繞組只有1匝,電橋仍然不能平衡,可以選擇的是采用半匝結構、或者增加氣隙。
調整氣隙到0.5mm,電橋平衡。且B2波形無畸變,說明磁芯夠大。
增加激勵電流,直到波形畸變。臨界值170A,抗飽和安全系數=170/97=175%。
安全系數很大,說明磁芯偏大,可考慮減少一號磁芯。
改用EE42/21/15磁芯,重復上述仿真,得到:
副邊繞組匝數 n2=n3=1,允許最大氣隙 0.345mm,抗飽和安全系數 130%。
評估:匝數,匝數不是連續分布,只能是1、2。。等自然數,特定情況半匝是可能的。設計中一般總希望用最少的匝數達成拓撲需要,以便獲得最少的銅損。經仿真,半匝不能滿足要求,最少是1匝。
氣隙,氣隙是客觀存在的,即使磨成鏡面的磁芯,仍然有um數量級的氣隙存在,這里的345um是最大允許值,適當的氣隙冗余量(這里是0~0.345mm)可保證規模生產時的安裝容差。氣隙超出最大允許值意味著拓撲將退出電流連續模式。
抗飽和安全系數,常規設計方法不能明確得出這個參數,因此這個參數究竟多大合適我說了不算,需要工程進一步驗證。如果這個參數可以用完,那我們還可以再減少一號磁芯。
原邊:全橋變換電壓傳輸是比例關系,根據 “感量比等于匝比的平方” 的關系,對應400uH:640nH的感量比,可以算出匝比為25:1。即:原邊25匝。
原邊仿真的任務是確定在不同氣隙狀態下變壓器的繞組電感量。
將電橋改接到原邊,設置低頻(50Hz)小電流(1V1KΩ)激勵,使電橋阻抗遠大于感抗。保持氣隙345um,調整B2原邊匝數,使電橋平衡。得到原邊匝數25匝,與計算吻合。
將B2氣隙設置為0,調整B1原邊電感,使電橋平衡,得到變壓器原邊最大電感Lpm=3.7mH。以及對應副邊電感5.5uH。不同的氣隙寬度對應不同的電感量。
第四步:變壓器設計
變壓器設計的任務是確定變壓器繞組結構。
EE42/21/15磁芯的窗口面積是278mm2,非常富裕。可增加導流截面以減少銅損。擬定載流密度3A/mm2。
原邊電流3.56A,需要截面 A=3.56/3*25=30mm2
副邊電流41.8A*2,需要截面差不多,A=41.8/3*2=28mm2
兩項合計,窗口利用系數不到21%,很單薄了。出現這種情況一般需要重新選磁芯(比如用兩只小磁芯疊繞),另外一種選擇是將副邊繞組定為2匝(如果有其他理由的話)。
根據以上數據可計算出繞組大致電阻:原邊25mΩ,副邊0.1mΩ。
儲能電感設計:
第五步:聯合仿真
將上述非線性變壓器B2和電感置于聯合仿真電路中。
先按照氣隙=345um的數據設置漏感,調整占空,使輸出=12V,檢查各部波形無誤,電流連續,紋波合理,效率92.8%。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