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0年的中國IC設計年會上,中科院許居衍院士以AnARM(Android+ARM)為著力點,來激發業界“彎道超車”的信心。其實,就Android與ARM而言,中國的IC業者無需動員,沉醉于消費電子市場的本土Fabless,眼看著中國IC設計盤子在逐年變大,有人已信心滿滿著實的可愛,但以為搏一下自己就能成為博通了,高調一下似乎離高通也不遠了,就未免太自愛了點。許居衍遺憾的表示:由于Android和ARM的核心技術不是在中國開發,中國只能是應用。這意味著,我們要超車也只能局限在應用層面上了。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我們有設計、制造、應用的話語權,但在創新的話語權上仍與其它領域一樣——失語。相對于Wintel,AnARM是個開放的開發環境,在Android統一平臺上各家公司都可進行增值開發,這對底層技術較弱的中國設計公司來說絕對是個難以抵御的誘惑。與封閉系統不同,Android幾乎可應用于各類SoC上,OS必需與處理器匹配的產品開發模式被徹底打破。并且,Google聯合ARM、 MIPS在推Android的同時提供了各種參考設計,因此把Android作為基本堆棧,就更能實現timetomarket這一消費電子經營理念。
中國的微電子產業與中國的股市風格比較類似,做長線往往會讓你從哪來再回哪去,甚至被徹底套牢。現實版的中國IC也是如此,以技術創新為發展驅動力的Fabless沒有一家日子過得寬松的,而以低技術含量和仿制芯片為主的IC設計公司卻過得相當滋潤,但也大都是“一代拳王”。IP、EDA、Foundry加上設計服務業者構成的“保姆”群體,為中國IC設計公司短平快經營提供了可能,所以,同質化競爭導致的價格迅速下跌,只有“timetomarket”才能搶到飯吃,否則連喝湯的份都沒有。我們一直說中國IC設計公司規模太小,如果換成你來RUN一個以timetomarket為經營理念的公司,你會擴大規模嗎
我們都知道,ARM的中國粉絲具有很高的忠誠度,但ARM技術開發聯盟中卻少有中國公司的身影。同時,我們也很清楚,同樣基于 ARM核開發出的處理器,不同廠商做出芯片在處理速度、功耗等性能上有優劣之別。國外設計公司大多采用優化設計方式提高芯片性能,而國內的Fabless 公司則更多地是依靠先進工藝和EDA工具的進一步完善
表面繁榮的消費電子市場,今年似乎對晶圓廠的產能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來自Foundry廠的看法是,國內許多Fabless公司設計的產品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差異,而不少終端廠家更是同時找了多家設計公司的方案加以評估,這勢必導致國內Fabless公司對晶圓產能的需求被過分放大,而且,能真正上量的產品并不是很多, 悉,比亞迪的IGBT等大功率器件,就是和Foundry廠工程師一起開發,不僅大幅加快了開發速度,而且在產品的性能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以IP核復用、軟硬件協同設計和超深亞微米/納米級設計為技術支撐的SoC(片上系統/單芯片,SystemonChip)已成為當今超大規模IC主流。但本土公司中能提供自有IP者少之又少,特別是近年來在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實現創新者,幾乎難見蹤影。承接摩托羅拉M*Core的蘇州國芯這兩年在商業化過程取得了進展,比亞迪、同方、聯想等國內知名公司,目前都成了蘇州國芯IP的授權對象。要真正實現自主掌控,IP才是硬指標,但國內公司以IP為生者屈指可數,這才是需要我們下力氣反思之處。
當下,消費電子產品的差異化越來越集中于用戶界面(UI),這也是方案提供商留給終端廠商僅有的想像與發揮空間。現在,IP、 EDA、IC設計服務、Foundry等都在對IC設計公司說如何能“TimetoMarket”,而IC供應商也在給系統廠商說 “TimetoMarket”的故事。只恐怕如果這么一直傳下去,我們會有更多的電子垃圾出現(但有人總喜歡以電子產品的生命周期在縮短來解釋)。拿著拐杖去“彎道超車”,也許會變成UI包裝讓“洋人”成功復辟。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電源網。本網站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本網站轉載的內容(文章、圖片、視頻)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未能及時和您確認,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請電郵聯系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tbroad.com。
微信關注 | ||
![]() |
技術專題 | 更多>> | |
![]() |
技術專題之EMC |
![]() |
技術專題之P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