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的電池容量測試有3種:
1、恒流放電,計時,電壓終止.這個方法是IEC規定的方法,中國對電池容量最終的判定都是以此為判定依據.對其他的測試方法,也是以其他方法對照本方法來衡量精度的.
2、測試內阻的方法,可以見我引用的柯蘭電子的帖子.采用這個方法的,以前也有福州福光的測試類似.其核心是通過測試電池內阻來反推電池容量.就我使用該方法看,首先應該有先驗經驗,靠先驗經驗來修正計算數據.在先驗經驗不準確的條件下,測試誤差很大.特別是在推廣脈沖維修消除硫化以后,電池內阻明顯下降,往往會導致測試電池的容量很大,實際沒有那么大.
3、大電流放電方法.
4、比重計(密度計)測試法.等...
請教:有誰用過第四種方法來測試,怎樣判斷容量?準確度如何?我的電池充電完成後比重1.24--1.25,請問是否充飽?謝了!
請教:加水鉛酸電池容量檢測技術?
全部回復(8)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zhgzh19750811
對于狀態良好的蓄電池來講,比重法可以較準確判斷容量.但對于舊電池,就不那么準確的了.不同的電池的比重不一樣.常見的開口電池有起動電池和牽引電池.起動電池新的時候比重1.28,牽引電池大多是1.28(原來有少數1.265,近年不多見了).此類電池要想較準確得知容量,用比重法要先修復比重(按溫度),再要知比重下降0.01,電池放電多少——這個是按電池的不同而不同的.通常是比重下降0.01,電池放電1/15左右.你的電池可能較舊了.容量最多只有原容量的80%.不過比重值的離散不大,說明電池質量不錯.應該還沒有什么大的損害.電池可能存在硫化.
謝了!各位!
我們給一家電池廠做充電器,改了幾次充電曲線,卻總是充不到1.28!
請教:有哪位大俠有可以將其充到1.28以上的經驗!謝了!
我們給一家電池廠做充電器,改了幾次充電曲線,卻總是充不到1.28!
請教:有哪位大俠有可以將其充到1.28以上的經驗!謝了!
0
回復
@qqe(shenzhen)
謝了!各位!我們給一家電池廠做充電器,改了幾次充電曲線,卻總是充不到1.28!請教:有哪位大俠有可以將其充到1.28以上的經驗!謝了!
我轉抄一下別人的充電池修復技術:
近年來出現的鉛酸電池修復技術主要有:
? 采用大電流充電,使大的硫酸鉛結晶產生負阻擊穿來溶解的方法.
實驗中發現,這種消除硫化只可以獲得暫時的效果,并且會在消除硫化過程中帶來加重失水和正極板軟化問題,對電池壽命造成嚴重損傷,不易采用.
? 負脈沖
此方法應用至今已有 30 多年歷史,原理是在充電過程中加入負脈沖,對減低電池溫升有作用,但對"硫化"的修復效果不明顯,其修復率為20%,目前采用較多,屬淘汰產品,時常價約 1300 ~ 1600 元.
? 添加活性劑
采用化學方法,消除硫酸鉛結晶,不僅成本高,增加電池內阻,并且還改變了電解液的原結構,修復后的使用期較短,其修復率約為 45% .
? 高頻脈沖
采用脈沖波使硫酸鉛結晶體重新轉化為晶體細小、電化學性高的可逆硫酸鉛,使其能正常參與充放電的化學反應,修復率約為 60% .較負脈沖效果好.但因其修復時間長,需數十小時以上,甚至一周的時間,效率較低,對嚴重“硫化”的蓄電池修復不好,但技術簡單,目前有許多廠家再使用,市場價約為 2000 元.
? 組合式諧振脈沖
合理的控制修復脈沖的前沿,利用充電脈沖中的高次諧波與大的硫酸鉛結晶諧振的方法,在修復過程中消除電池硫化,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在給電池修復的時候,修復效率高,對電池損傷小,極大的減輕了鉛酸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使電池壽命延長,減少用戶因更換電池而帶來的巨額費用,因此前景廣闊.缺點是設備技術復雜,成本高,脈沖前沿控制與諧振技術要求高等.市場價約 -4 型(獨立 4 充放)為 2200-3800 元, -20 型(獨立 20 只充放)為 8500-15000 元.
復合諧振法消除硫化的原理和方法
雖然我們知道防止電池硫化的主要方法是防止電池不及時充電和過放電,但是在實際使用中,這種現象還是經常發生的.以前發生這種情況被認為是“不可逆”的.傳統的處理方法比較復雜,采用大電流充電;活性劑置換;正負脈沖充電等,這些方法修復成功率低,存在一定的負作用.現在采取的方法是復合脈沖修復的方法,可以把“不可逆”變成“可逆”,并且基本上對電池極板沒有任何損傷.這是鉛酸電池界取得的重大突破.脈沖修復的原理是比較復雜的.首先,任何晶體在分子結構確定以后都有諧振頻率,而這個諧振頻率與晶體的尺寸有關.晶體的尺寸越大,諧振頻率越低.如果充電采用前沿陡峭的脈沖,利用傅立葉級數進行頻率分析可以知道脈沖會產生豐富的諧波成分,其低頻部分振幅大,高頻部分振幅小.這樣大硫酸鉛結晶獲得的能量大,小硫酸鉛結晶獲得的能量小,從而形成大硫酸鉛結晶諧振的振幅大,在正脈沖充電期間比小硫酸鉛結晶容易溶解.既所謂“擊碎”粗大的硫酸鉛結晶.適當控制脈沖電流值,以較小的電流密度對正極板充電,基本上不會形成對正極板的損傷.對于密封電池來說,瞬間的充電電壓使電極板所產生的氧氣也可以通過氧循環在負極板上被吸收,電池也就不會形成失水.所以這是一種區別與其他修復方法的“無損失”修復.
采用高頻正負脈沖發生器,對電池不斷的產生高低變頻脈沖,其一可以具有溶解大硫酸鉛的條件,其二是脈沖擾動,破壞了大硫酸鉛繼續生長的條件,這種方法克服了以往修復技術的局限性,具有快速性、約 8-12 小時,修復效率高,耗電少,不會引起電池失水、正極板軟化和改變電解液原結構等優點,對嚴重硫化的鉛酸電池修復效果是過去的 3~4 倍,修復率達到 90% 以上,此技術的應用減少了電池的報廢數量.
近年來出現的鉛酸電池修復技術主要有:
? 采用大電流充電,使大的硫酸鉛結晶產生負阻擊穿來溶解的方法.
實驗中發現,這種消除硫化只可以獲得暫時的效果,并且會在消除硫化過程中帶來加重失水和正極板軟化問題,對電池壽命造成嚴重損傷,不易采用.
? 負脈沖
此方法應用至今已有 30 多年歷史,原理是在充電過程中加入負脈沖,對減低電池溫升有作用,但對"硫化"的修復效果不明顯,其修復率為20%,目前采用較多,屬淘汰產品,時常價約 1300 ~ 1600 元.
? 添加活性劑
采用化學方法,消除硫酸鉛結晶,不僅成本高,增加電池內阻,并且還改變了電解液的原結構,修復后的使用期較短,其修復率約為 45% .
? 高頻脈沖
采用脈沖波使硫酸鉛結晶體重新轉化為晶體細小、電化學性高的可逆硫酸鉛,使其能正常參與充放電的化學反應,修復率約為 60% .較負脈沖效果好.但因其修復時間長,需數十小時以上,甚至一周的時間,效率較低,對嚴重“硫化”的蓄電池修復不好,但技術簡單,目前有許多廠家再使用,市場價約為 2000 元.
? 組合式諧振脈沖
合理的控制修復脈沖的前沿,利用充電脈沖中的高次諧波與大的硫酸鉛結晶諧振的方法,在修復過程中消除電池硫化,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在給電池修復的時候,修復效率高,對電池損傷小,極大的減輕了鉛酸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使電池壽命延長,減少用戶因更換電池而帶來的巨額費用,因此前景廣闊.缺點是設備技術復雜,成本高,脈沖前沿控制與諧振技術要求高等.市場價約 -4 型(獨立 4 充放)為 2200-3800 元, -20 型(獨立 20 只充放)為 8500-15000 元.
復合諧振法消除硫化的原理和方法
雖然我們知道防止電池硫化的主要方法是防止電池不及時充電和過放電,但是在實際使用中,這種現象還是經常發生的.以前發生這種情況被認為是“不可逆”的.傳統的處理方法比較復雜,采用大電流充電;活性劑置換;正負脈沖充電等,這些方法修復成功率低,存在一定的負作用.現在采取的方法是復合脈沖修復的方法,可以把“不可逆”變成“可逆”,并且基本上對電池極板沒有任何損傷.這是鉛酸電池界取得的重大突破.脈沖修復的原理是比較復雜的.首先,任何晶體在分子結構確定以后都有諧振頻率,而這個諧振頻率與晶體的尺寸有關.晶體的尺寸越大,諧振頻率越低.如果充電采用前沿陡峭的脈沖,利用傅立葉級數進行頻率分析可以知道脈沖會產生豐富的諧波成分,其低頻部分振幅大,高頻部分振幅小.這樣大硫酸鉛結晶獲得的能量大,小硫酸鉛結晶獲得的能量小,從而形成大硫酸鉛結晶諧振的振幅大,在正脈沖充電期間比小硫酸鉛結晶容易溶解.既所謂“擊碎”粗大的硫酸鉛結晶.適當控制脈沖電流值,以較小的電流密度對正極板充電,基本上不會形成對正極板的損傷.對于密封電池來說,瞬間的充電電壓使電極板所產生的氧氣也可以通過氧循環在負極板上被吸收,電池也就不會形成失水.所以這是一種區別與其他修復方法的“無損失”修復.
采用高頻正負脈沖發生器,對電池不斷的產生高低變頻脈沖,其一可以具有溶解大硫酸鉛的條件,其二是脈沖擾動,破壞了大硫酸鉛繼續生長的條件,這種方法克服了以往修復技術的局限性,具有快速性、約 8-12 小時,修復效率高,耗電少,不會引起電池失水、正極板軟化和改變電解液原結構等優點,對嚴重硫化的鉛酸電池修復效果是過去的 3~4 倍,修復率達到 90% 以上,此技術的應用減少了電池的報廢數量.
0
回復
@cyzhang2006
我轉抄一下別人的充電池修復技術:近年來出現的鉛酸電池修復技術主要有:? 采用大電流充電,使大的硫酸鉛結晶產生負阻擊穿來溶解的方法.實驗中發現,這種消除硫化只可以獲得暫時的效果,并且會在消除硫化過程中帶來加重失水和正極板軟化問題,對電池壽命造成嚴重損傷,不易采用.? 負脈沖此方法應用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原理是在充電過程中加入負脈沖,對減低電池溫升有作用,但對"硫化"的修復效果不明顯,其修復率為20%,目前采用較多,屬淘汰產品,時常價約1300~1600元.? 添加活性劑采用化學方法,消除硫酸鉛結晶,不僅成本高,增加電池內阻,并且還改變了電解液的原結構,修復后的使用期較短,其修復率約為45%.? 高頻脈沖采用脈沖波使硫酸鉛結晶體重新轉化為晶體細小、電化學性高的可逆硫酸鉛,使其能正常參與充放電的化學反應,修復率約為60%.較負脈沖效果好.但因其修復時間長,需數十小時以上,甚至一周的時間,效率較低,對嚴重“硫化”的蓄電池修復不好,但技術簡單,目前有許多廠家再使用,市場價約為2000元.? 組合式諧振脈沖合理的控制修復脈沖的前沿,利用充電脈沖中的高次諧波與大的硫酸鉛結晶諧振的方法,在修復過程中消除電池硫化,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在給電池修復的時候,修復效率高,對電池損傷小,極大的減輕了鉛酸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使電池壽命延長,減少用戶因更換電池而帶來的巨額費用,因此前景廣闊.缺點是設備技術復雜,成本高,脈沖前沿控制與諧振技術要求高等.市場價約-4型(獨立4充放)為2200-3800元,-20型(獨立20只充放)為8500-15000元.復合諧振法消除硫化的原理和方法雖然我們知道防止電池硫化的主要方法是防止電池不及時充電和過放電,但是在實際使用中,這種現象還是經常發生的.以前發生這種情況被認為是“不可逆”的.傳統的處理方法比較復雜,采用大電流充電;活性劑置換;正負脈沖充電等,這些方法修復成功率低,存在一定的負作用.現在采取的方法是復合脈沖修復的方法,可以把“不可逆”變成“可逆”,并且基本上對電池極板沒有任何損傷.這是鉛酸電池界取得的重大突破.脈沖修復的原理是比較復雜的.首先,任何晶體在分子結構確定以后都有諧振頻率,而這個諧振頻率與晶體的尺寸有關.晶體的尺寸越大,諧振頻率越低.如果充電采用前沿陡峭的脈沖,利用傅立葉級數進行頻率分析可以知道脈沖會產生豐富的諧波成分,其低頻部分振幅大,高頻部分振幅小.這樣大硫酸鉛結晶獲得的能量大,小硫酸鉛結晶獲得的能量小,從而形成大硫酸鉛結晶諧振的振幅大,在正脈沖充電期間比小硫酸鉛結晶容易溶解.既所謂“擊碎”粗大的硫酸鉛結晶.適當控制脈沖電流值,以較小的電流密度對正極板充電,基本上不會形成對正極板的損傷.對于密封電池來說,瞬間的充電電壓使電極板所產生的氧氣也可以通過氧循環在負極板上被吸收,電池也就不會形成失水.所以這是一種區別與其他修復方法的“無損失”修復.采用高頻正負脈沖發生器,對電池不斷的產生高低變頻脈沖,其一可以具有溶解大硫酸鉛的條件,其二是脈沖擾動,破壞了大硫酸鉛繼續生長的條件,這種方法克服了以往修復技術的局限性,具有快速性、約8-12小時,修復效率高,耗電少,不會引起電池失水、正極板軟化和改變電解液原結構等優點,對嚴重硫化的鉛酸電池修復效果是過去的3~4倍,修復率達到90%以上,此技術的應用減少了電池的報廢數量.
引文出自何處?
此文中數據不確.這應該是哪一家做脈沖修復儀器的東東.傾向性明顯. 對負脈沖的知識認識有故意的偏差:負脈沖僅用于消除充電過程中的極化,從而提高充電效率,而不是用于修復的.
添加劑種類很多,且作用機理不同,其修復的效果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修復,修復率都不可能達到90% .可以說對于硫化的有效 率有多高,但不同種類的電池的硫化、軟化、活物質脫落等等的比例本身就不同,而且就是同類型同組的電池,其容量下降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所有引文中的“復合諧振法”有嘩眾之嫌.
此文中數據不確.這應該是哪一家做脈沖修復儀器的東東.傾向性明顯. 對負脈沖的知識認識有故意的偏差:負脈沖僅用于消除充電過程中的極化,從而提高充電效率,而不是用于修復的.
添加劑種類很多,且作用機理不同,其修復的效果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修復,修復率都不可能達到90% .可以說對于硫化的有效 率有多高,但不同種類的電池的硫化、軟化、活物質脫落等等的比例本身就不同,而且就是同類型同組的電池,其容量下降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所有引文中的“復合諧振法”有嘩眾之嫌.
0
回復
@zhgzh19750811
引文出自何處?此文中數據不確.這應該是哪一家做脈沖修復儀器的東東.傾向性明顯.對負脈沖的知識認識有故意的偏差:負脈沖僅用于消除充電過程中的極化,從而提高充電效率,而不是用于修復的.添加劑種類很多,且作用機理不同,其修復的效果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修復,修復率都不可能達到90%.可以說對于硫化的有效率有多高,但不同種類的電池的硫化、軟化、活物質脫落等等的比例本身就不同,而且就是同類型同組的電池,其容量下降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所有引文中的“復合諧振法”有嘩眾之嫌.
做人要厚道.轉抄.就是我自己搞不明白放上來大家看一下.
你自己也是作電池修復的吧,有什么好的建議說出來,聽一下.
申明:我只作變壓器,充電器.所以你老兄說話溫和一點.
你自己也是作電池修復的吧,有什么好的建議說出來,聽一下.
申明:我只作變壓器,充電器.所以你老兄說話溫和一點.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