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在此行業之邊緣游走多年,略知一二,和大家分享一下電動車的感受,或者說困境:
1. 從ZF到企業,真正以市場的形成帶來利益為目的的,我還沒有看到,表面上是,其實一個為眼前政績,一個為扶持資金;這樣下來,技術不再是重點,能忽悠就行,有得吹就行;批量賣,是斷然不肯的;
2. 電池企業,尤其是鉛酸電池,教科書和各種論文,都說的清楚,此產品目前還沒有系統的理論,僅有假說,該產品是試驗性的科學,換句話說,沒有1+1=2這樣的確定性,一切以試驗結果為準;而國內某些專家、教授等,一旦和利益掛鉤了,就忘乎所以了,把電池的改進及其特性,說的頭頭是道,就是不肯真正投入精力和資金來試驗;產品效果可想而知。一上批量,就怪兩頭,一頭怪生產工人,其實讓他自己生產也不過如此,因為樣品中結果好的,他認為那是他改進的結果,不好的是生產的結果,其實說不定正好相反,所以批量生產后結果就不確定性,也不知道該控制哪些量;另一頭怪用戶,典型的是說充電不合理,其實他也不能給出該如何充電,但他就可以咬死充電不合適,怪不怪?
3. 新型的電池廠家,很多被B公司帶壞了,盲目追求產量;B公司自大,以電池技術企業自居,其實它的長處在于將復雜的工藝要求分解為多個簡化的人工操作,并以當年中國低人工成本盈利;這些年,為了扶持資金,開始吹是電池研發技術企業,而且忘了量變引起質變,照搬手機電池生產經驗,生產動力電池;結果是喊了快五年電動車,就是不敢向公開市場投放,僅是限定特定用戶試驗而已。
4. 電動自行車安全問題,一方面是車本身的,有摩托車的速度沒有摩托車的剎車;一方面是交通管理低能,如摩托車被限行等,都是明證。
5. 電動小車,唉,都不知道該用哪個詞了,因為被用爛了。此處電動小車指:以電池為動力源,通過直流控制器或交流控制器給電機供電,達到驅動小車行走的一類小車。典型的有景觀旅游用車、場館用車、電動小貨車、電動高爾夫球車、清潔車、電動叉車、短途代步車。電動小車,從國外市場發展來看,相對較好,至少比電動大巴、電動汽車等靠譜。國內的問題一個依然在政策層面,就是管制,恐怕難以正常上路,雖然目前沒有法律禁止,但中國的事情,有時候就是某領導頭腦一熱或一拍桌子,就成為非法了,即便不知什么是合法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控制器的可靠性與穩定性,目前經國外品牌能夠做到可靠性可以接受,如果從事控制器研發的,可以交流一下啊。但個人認為,這的確是國內電動車發展的方向:a、正確的政策引導,要求所有此類車輛按非機動車上牌,銷售必須包牌,登記實名制;采用類似身份證相片等照相館認證方式,政府放權,民間商務合作,因為量大,可以做到低成本注冊登記管理,達到電動汽車標準的,按機動車輛管理;b、按照不同性能等級標準限速;c、劃分限制區域,限速80以下電動小車,主干道不得行駛;d、統一制定電池接口標準、電池外形尺寸、電氣參數標準等,便于互換;e、制定執行電動小車國家安全標準和性能標準;f、對于上牌,也可以考慮與移動通訊公司合作,采用手機技術牌照,類似于現在的手機付費業務;通過嵌入此功能,通過基站定位技術,還可以確認該車輛是否存在違規上主干道行駛等問題。g、此類車輛特別適合中國鄉鎮和市郊區的代步;h、電池和電動小車回收標準及政策
補充了第5條,其他的暫時沒有了,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此交流,或提問,或拍磚,不罵人就好,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