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全橋llc諧振變換器變壓器線包發熱嚴重……
本人現在在做全橋LLC,功率1kw,輸入48v,輸出175v,滿載運行時變壓器溫升非常高,大概有70度吧,400w時溫升也有40度;磁芯發熱非常少,溫升20度左右(滿載);而且氣隙附近溫度明顯高于遠離氣隙處溫度,相差大概有10幾度吧,看資料說是散磁的緣故,不知如何改善,還是別的原因?關于磁的知識有點欠缺,望高人指點。PS:變壓器磁芯采用EER42,諧振頻率100KHZ;諧振電感采用分離式方案,單獨繞制。
全部回復(12)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lewise88
其中考慮了趨膚效應,采用0.41mm漆包線32股并聯,400W時電流不到10A,不可能這么熱的,呼喚牛人!
首先,重新考慮一下趨膚深度。我計算的應該在0.2以下。另外直徑按照0.4來計算,在趨膚深度的位置0.2毫米處,導線的導電能力僅僅是表面的30%左右。導線利用率很低。綜合考慮雖然你的電流密度僅僅在4A/平方毫米,但是導線的利用率卻很低。
所以導線的直徑最好取的更細一點。最好直徑在0.2毫米以下。不要僅僅看公式,那個公式是有條件的。經驗值一般還要減半。
另外,可以考慮一種變壓器的骨架,他在骨架的中間有氣隙的地方是凸起的。這樣減少了氣隙出的磁力線的切割作用,減少了損耗。我們平常測溫升的時候,其實在這個位置的內部靠近骨架的地方,溫升是最高的。
不過,你把線徑減半以后,估計熱量就會下來的。
0
回復
@ballastt
首先,重新考慮一下趨膚深度。我計算的應該在0.2以下。另外直徑按照0.4來計算,在趨膚深度的位置0.2毫米處,導線的導電能力僅僅是表面的30%左右。導線利用率很低。綜合考慮雖然你的電流密度僅僅在4A/平方毫米,但是導線的利用率卻很低。所以導線的直徑最好取的更細一點。最好直徑在0.2毫米以下。不要僅僅看公式,那個公式是有條件的。經驗值一般還要減半。另外,可以考慮一種變壓器的骨架,他在骨架的中間有氣隙的地方是凸起的。這樣減少了氣隙出的磁力線的切割作用,減少了損耗。我們平常測溫升的時候,其實在這個位置的內部靠近骨架的地方,溫升是最高的。不過,你把線徑減半以后,估計熱量就會下來的。
我用0.1mm的利茲線也試過,溫升跟現在差不多的。因為利茲線不太適合用于100KHz以上,且焊接不充分的話會使效果變差,因此就放棄了。其實我發現主要還是氣隙的原因,你說的是什么型號的磁芯?
0
回復
@ballastt
首先,重新考慮一下趨膚深度。我計算的應該在0.2以下。另外直徑按照0.4來計算,在趨膚深度的位置0.2毫米處,導線的導電能力僅僅是表面的30%左右。導線利用率很低。綜合考慮雖然你的電流密度僅僅在4A/平方毫米,但是導線的利用率卻很低。所以導線的直徑最好取的更細一點。最好直徑在0.2毫米以下。不要僅僅看公式,那個公式是有條件的。經驗值一般還要減半。另外,可以考慮一種變壓器的骨架,他在骨架的中間有氣隙的地方是凸起的。這樣減少了氣隙出的磁力線的切割作用,減少了損耗。我們平常測溫升的時候,其實在這個位置的內部靠近骨架的地方,溫升是最高的。不過,你把線徑減半以后,估計熱量就會下來的。
400W的時候,輸入電流不到10A,就算是0.4mm不太合適,但流過10A應該不會發熱太嚴重吧?
0
回復
@lewise88
我用0.1mm的利茲線也試過,溫升跟現在差不多的。因為利茲線不太適合用于100KHz以上,且焊接不充分的話會使效果變差,因此就放棄了。其實我發現主要還是氣隙的原因,你說的是什么型號的磁芯?
0.1的你用了多少股?要計算線的截面積,而后乘以股數。你用了0.1的線如果截面積小的話,整個的電流密度很大,照樣會發熱的。0.1的發熱,肯定是股數不夠。
頻率100K的話,電流密度最好控制在4以下。
另一個問題,我說的是骨架。磁芯都是正常的磁芯,骨架的中間部位凸起,就是解決你說的散磁的方法。你可以找一些做大功率骨架的廠商,跟他們交流一下。
100K頻率下,0.41的線徑有效利用率很低。電流密度是成指數下降得。體現在交流阻抗上面。你可以下載一個交流阻抗的計算公式。是關于趨膚深度的。
0
回復
@ballastt
0.1的你用了多少股?要計算線的截面積,而后乘以股數。你用了0.1的線如果截面積小的話,整個的電流密度很大,照樣會發熱的。0.1的發熱,肯定是股數不夠。頻率100K的話,電流密度最好控制在4以下。另一個問題,我說的是骨架。磁芯都是正常的磁芯,骨架的中間部位凸起,就是解決你說的散磁的方法。你可以找一些做大功率骨架的廠商,跟他們交流一下。100K頻率下,0.41的線徑有效利用率很低。電流密度是成指數下降得。體現在交流阻抗上面。你可以下載一個交流阻抗的計算公式。是關于趨膚深度的。
大概有400股的樣子,算下來大概4mm2吧,確實可能有點小,但是窗口有限,并繞放不開,效果一般,就放棄了。再試試吧,謝謝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