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網(wǎng)址:http://bbs3.news.163.com/board/rep.jsp?b=photo&i=313644 復制
武當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內(nèi),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山岳型風景名勝區(qū),是世界著名的道教圣地.以其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飲譽海內(nèi)外的武當武術、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而聞名于世.1982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0年被建設部授予“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qū)”,被國家旅游局授予“4A級旅游區(qū)”,2001年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游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示范點”.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相傳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飛升,也是武當拳術的發(fā)源地.武當意為"非真武不足當之".名勝區(qū)面積為321平方千米,有眾多的自然勝景和人文勝景,主要包括三潭、九泉、九井、九臺、十池、十石、十一洞、二十四洞、三十六崖和七十二峰等,構成一幅瑰麗無比的丹青畫卷.
山上現(xiàn)存的大量古建筑多為明代所建.據(jù)史載,明成祖朱棣崇奉道教,在建設北京宮殿(今故宮)、太廟、社稷壇、天壇等基本完工后,于永樂十年(1412年)即命人率30萬眾進駐武當山,大興土木,以十三年之功,從筠縣(今丹江口市)城內(nèi)的凈樂宮到天柱峰金頂之綿延70公里的路旁,建成后來形成的九觀、九宮、十二亭、三十六庵堂、三十九橋梁、七十二巖廟等整套關聯(lián)完整而雄偉壯觀的建筑群之33處建筑,古棧道似銀線串珠,連接著主體建筑和點綴性小品建筑,計殿堂廟宇2萬多間、400多處,總占地面積160萬平方米,超過故宮一倍以上,構成龐大的道教建筑群,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其規(guī)模之宏大、技藝之精湛、工程之艱巨,實為世所罕見.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中國名山開發(fā)史上可說是僅有絕無.整個建筑體系按照政權和神權相結合的政治意圖,每一建筑單元都建在峰、巒、坡、崖澗的合適位置上,借自然風景的雄偉高大或奇峭幽壑,構成仙山瓊閣的意境.既體現(xiàn)了皇權的威武莊嚴,又體現(xiàn)了神權的玄妙神奇,創(chuàng)造了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融合的名山景觀.
武當不僅是風景勝地,還是道教名山.而且,武當?shù)奈湫g也非同小可,令武當山真正名揚天下的是一代宗師張三豐,他創(chuàng)立的武當派與嵩山少林派齊名.武當武術與道教淵源極深,道士修煉學道,往往伴以習武,武當武術以養(yǎng)身練功、防身保健為宗旨,以柔克剛,后發(fā)制人,自成一派,被稱為“內(nèi)家拳派”.
使武當獨領風騷的,當論它的建筑.武當有著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道教宮觀建筑群.據(jù)記載,當年朱棣修武當前后共動用了三十萬工匠,歷時十二年,修成宮觀大約有八千余間,武當山各宮觀中神像、供器、法器及寶幡、神帳等設施多為皇室欽降,富麗無比.當時盛傳武當山道場是“富甲天下”的“黃金白銀”世界.后來,由于不斷的擴建,武當?shù)牡澜探ㄖ_到了2萬間之多.
武當山建筑是根據(jù)真武帝修仙神話來安排布點的,并且按照政權和神權相結合的意圖營建,體現(xiàn)皇權和道教所需要的“莊嚴”、“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圍.從山腳下到山巔天柱峰金殿,用一色青石鋪盛成一條70公里長的“神道”,沿神道兩旁修建了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三十九橋梁、十二亭臺等龐大的建筑群.在十二年里,朱棣始終關切殷殷,前后共發(fā)60多道上諭,其內(nèi)容大到調(diào)譴人力,小至設計圖紙審批,建筑余料處理,事無巨細.朱棣再三叮嚀順從自然,對山體不要有分毫修動,這也是武當?shù)澜探ㄖ旱挠忠粋€特點,體現(xiàn)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
武當建筑充分利用了峰巒的高大雄偉和崖洞的奇峭幽遂,將每個宮觀都建造在峰巒巖洞間的合適位置,使它們與周圍林木、巖石、溪流和諧一體,相互輝映,宛如一幅天然圖畫.
作為一座道教名山,琥當山今日香火依然,那歷經(jīng)滄桑的宮觀,悠揚的道家音樂,豐富的神話傳說,連同那些虔誠的香客,傳遞著古老的文化氣息.
現(xiàn)在雖然許多宮觀已成瓦礫,然而現(xiàn)存的建筑仍透著宏偉和精美,而且有許多絕妙之處令人稱奇.如復真觀一座五層高樓中,有一柱支撐十二根梁枋的結構奇特的杰作;九曲黃河墻可傳遞聲音,與北京天壇回音壁異曲同工;轉身殿里的大鐘在撞擊時殿內(nèi)幾無聲息,而殿外卻分明聽到鐘聲裊裊;山巔那座銅鑄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藝珍品,圍繞著它有幾大奇觀,其中之一為“雷火煉殿”:古時金殿未有避雷設施,雷雨天時,金殿四周往往電光閃爍,火球翻滾,景象絢麗萬千,而每次雷擊過后金殿不僅分毫未損,而且燦然如新……凡此種種使人不由得為古人的智慧發(fā)出由衷贊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