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效飛行器
地(水)面效應飛行器(簡稱地效飛行器),是一種集飛機和船舶優點于一體、面向21世紀的新型高速運輸工具,可用于江河湖泊、沙漠草原作商業運營、旅游觀光、緝私巡邏、緊急救援等,用途廣泛,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1995年,在已故首任院長李緒鄂親自主持下,中國科技開發院聯合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701所、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605所成立了"中國科技開發院地效飛行器開發中心",兩院院士顧誦芬任技術總顧問;崔爾杰院士、宋明德研究員任總設計師.采用優勢資源整合思路,充分集成我國現有的相關科研力量和產業基礎,僅用三年時間于1998年11月開發出我國第一架實用型地效飛行器--天翼一號,并通過中國船級社的檢驗,同時取得國家交通部批準的運營許可證,成為我國和世界上首架(4噸級以上)投入商業運營的地效飛行器.
為加速地效飛行器的產業化步伐,中國科技開發院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開發總公司、廣州君華投資有限公司等六家股東合資成立了注冊資本一億元人民幣的廣州天象地效飛行器股份公司,開展地效飛行器系列產品的研制與生產.目前,該公司與浙江省湖洲市經濟開發區合作,在南太湖之濱旅游勝地建立的世界第一家地效飛行器商業運營機構--湖洲地效飛行器運營基地,已于2000年正式投入運營,游客們可乘座地效飛行器游覽太湖水色;新研制的天象二號兩架樣機,已分別在湖洲基地和廣州總部基地試飛成功;廣州總裝廠的改造工程已順利完成;50座中型地效飛行器天象五號的研制已開始啟動.
基因工程藥物
中國科技開發院原全資子公司--中國聯合生物技術公司(2001年改制為中國聯合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企業-新鵬生物技術工程公司,是專為開發和轉化國家"863"項目基因工程系列藥物而成立的高技術企業.
該公司聯合有關科研機構,先后成功地開發了基因重組人干擾素α1b、干擾素α2b、基因重組人白介素-2、白介素-3、基因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等6項國家"863"成果,以及基因工程長效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藥物.大部分項目經成功"孵化"后,通過技術轉讓和自主產業化方式實現了批量生產和銷售.其中以基因重組人干擾素開發為主的"科圳科興生物制品公司"整體轉讓給北京大學,成為了北大生物谷的主體之一;自行進行產業化的國家二類新藥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瑞血新"已實現量產、量銷,2001年銷售額近4000萬元人民幣.
特種顯示器
高亮度高分辨率特種顯示技術是信息產業不可缺少的基礎技術,而多束彩色顯示CRT是特種顯示技術的關鍵元件,是當前國際特種顯示技術的前沿領域.
中國科技開發院蕪湖分院所屬的蕪湖電真空研究所,是我國唯一的高亮度特種CRT技術專業研究所,也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特種顯示技術工程開發中心.該所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及設備,建成了國內一流的高亮度高分辨率小型CRT生產線和檢測中心,生產的AEI-160型高亮度高分辨率小型彩色顯示器,不僅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體積小等特點,還具有頻帶寬、頻率自動跟蹤、顯示圖像穩定等特點,完全可替代進口同類顯示器,可廣泛應用于各種監控系統、醫療儀器、數控機床、通用雷達、車載顯示等特殊顯示領域.該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壓電陶瓷變壓器
壓電陶瓷變壓器是二十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型器件.其主要器件壓電陶瓷片是用非金屬材料經高溫燒結和高壓極化等一系列工藝而制成的新型功能陶瓷材料.此類變壓器與傳統電磁變壓器相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不用銅鐵材料、不怕受潮、不會燃燒和擊穿、不受電磁干擾等優點.
中國科技開發院全資企業深圳市佳德高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控股的深圳富康精密電子陶瓷有限公司,是研制、生產和經營以壓電陶瓷變壓器為主的電子陶瓷器件及系列產品的專業企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備年產100萬片壓電陶瓷片生產能力的廠家,在壓電陶瓷變壓器的開發、研究、生產方面居世界先進水平.公司生產的大功率壓電陶瓷變壓器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列入國家火炬計劃,并獲中美兩國專利.該產品及其相應的各類高壓電源產品可廣泛應用于PCT筆記本型電腦LCD背光電源、復印機高壓電源、汽車點火高壓電源、攝像機電源等.產品已遠銷美國、歐洲、非洲、東南亞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生物酶制劑
中國科技開發院所屬的生物工程開發所、參股企業深圳國科日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分院所屬的浙江中開生化廠,是主要從事生物酶制劑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專業協作團隊.
纖維素酶項目的研制及工業化生產填補了國內空白,改變了我國纖維素酶基本依賴進口的局面.
α-乙酰乳酸脫羧酶、耐高溫淀粉酶項目工業化批量生產與銷售,使中國科技開發院在生物酶制劑領域,實現了由研發孵化向產業化的躍進.
新藥項目孵化與轉移
我院與國家科委生命科學技術發展中心共同組建了中國科技開發院醫藥科技開發所,探索采用國際通行的CRO(合同制研究)模式加快新藥研發和產業化的新路子.從新藥項目篩選、種子基金投入、研發、轉讓全過程,探索了一套新藥項目孵化轉讓的有效辦法.
為了加快發展速度、擴大經營規模,1999年10月我院以醫藥所為依托,與新加坡億勝投資集團(擁有多個海外上市公司的跨國經營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香港億勝公司合作,引進外資660萬港幣組建了深圳億勝醫藥科技公司,共同建立新藥項目孵化器公司,目的是整合中國科技開發院醫藥科技開發所在新藥項目篩選、研發、信息網絡、轉移渠道,以及新加坡億勝投資集團在資金、風險投資等方面的優勢,加快新藥項目研發和產業化的步伐.
幾年來,醫藥所與深圳億勝公司合作,已成功開發、轉讓10個新藥項目,其中一類藥1個、二類藥2個、三類藥4個、保健藥品3個,新藥項目轉讓合同金額為1500萬元人民幣.同時還建成了擁有先進試驗設備的醫藥開發中心,除自用外,可對外開放.兩家機構的業務范圍已從單純的新藥研究開發和技術成果轉讓,拓展到可為醫藥科技園和企業的發展進行總體策劃,為醫藥項目的篩選、評估、投融資顧問及開展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兩家機構優勢互補,已發展成為深圳市醫藥行業新藥項目孵化的生力軍.
多晶硅太陽能電池
多晶硅太陽電池項目,被列為國家科技部"九五"重點攻關課題和浙江省科委"九五"重大科技項目,由中國科技開發院浙江分院所屬的中國光電技術發展中心承擔.
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在性能上已接近單晶硅太陽電池,平均轉換效率有12%-14%(實驗室可達到19.8%),但它對原材料要求相對寬松,生產效率高,適宜于規模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是世界上發展得最快的一種太陽電池.在國際市場上,其份額已趕上單晶硅太陽電池,占整個硅基太陽能電池總產量的40%,逐漸成為硅基太陽電池的主流產品.我國在2001年以前,由于未掌握其關鍵技術和工藝,多晶硅太陽電池的工業化生產仍是空白.
為加速該項目的產業化進程并縮小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確定以合資方式引進國外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與國內攻關技術相結合方式實施該項目產業化.經科技部推薦,由中國光電技術發展中心與意大利國家石油公司下屬的歐洲太陽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合資公司--浙江中意太陽能有限公司,在浙江寧波保稅區建立了我國最大的多晶硅硅片和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研發生產基地.
總投資380萬美元的一期工程,已于2001年8月通過國家科技部"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課題產業化驗收,正式投入生產.產品為103 × 103mm及125 × 125mm兩種規格的多晶硅硅片,年產量可滿足裝配生產2MW太陽能電池的需要,填補了我國多晶硅太陽電池工業化生產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