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视频免费?看_蜜芽MY188精品TV在线观看_国产免费无遮挡在线观看视频_深夜国产_亚洲精品欧洲精品_欧美黑人粗暴多交

  • 回復
  • 收藏
  • 點贊
  • 分享
  • 發新帖

求教:一個菜鳥該如何成長?

大家好,我今年畢業,對電路一知半解,如何才能在照明行業少走彎路,扎實而又快速的成長呢?還望前輩們賜教.相信你們的經驗對我們這些剛踏入和想踏入這一行列的人大有益處.
全部回復(8)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mwtwer
LV.1
2
2005-09-01 17:45
自己頂  :)
感覺這個話題會有意義的,對新人.
0
回復
czlxqj
LV.4
3
2005-09-01 23:38
@mwtwer
自己頂  :)感覺這個話題會有意義的,對新人.
先去工廠修修壞的板子,吸取教訓!
0
回復
億云凡
LV.2
4
2005-09-02 17:52
@mwtwer
自己頂  :)感覺這個話題會有意義的,對新人.
互相學習,天天向上!
多逛逛壇子,我是跟著大家一起學..
0
回復
njyd
LV.8
5
2005-09-03 22:56
從這個壇子里轉的:

從電子菜鳥到高手的成長必經之道!
本人做過技術開發工作多年,從焊電路板的小工程師逐漸做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現在做到總工程師,作為工程師有親身的感受,作為研發主管,對工程師的性格、心理和知識 結構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現在把自己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評指正,歡迎補充完善.  

    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條件,喜歡新生事物,對問題喜歡刨根問底,以鉆研為樂趣.那種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僅僅把工作當作飯碗的人連熟手都成不了,更何況高手.有好奇心的人,可以為解決一個問題通宵干,躺在床上也在尋思解決方案,這樣的人就是高手的胚子!  

    做事謹慎細致,考慮問題全面.技術工作來不得半點粗心馬虎,否則問題多多,后患無窮.甚至給生產、產品品質造成重大影響,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馬虎的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只可能當當助手,哪個上司敢把項目交給一個馬大哈?改,難吶,本性難移!趁早找個理由炒他魷魚!  

    模擬、數字,高頻、低頻,軟件、硬件,模具、結構,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寫產品使用手冊、工藝指導書等等也可看出一個人的專業水準)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企業中的工程師不是研究學問,也沒指望成為科學家,是為企業的產品服務的.因此,全面的知識架構對于迅速完成產品開發任務非常重要,復合型人才更為難得.既然是高手,當然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否則,難以獨挑大梁,只能做配角.沒有全面的知識,要上升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層面是不可能的.企業中的工程師必須時刻關注成本、生產工藝、用戶需求、測試環境、采購渠道、配套廠家工藝水平等等許多方面,一點不慎后續問題就冒出來了.你的設計再好,工藝性差,車間生產裝配調試困難,導致生產成本急劇上升,或者配套廠家工藝水平達不到又有什么用?或者器件采購困難,經常影響按期交貨也同樣對企業不利.時刻提醒自己,產品是賺錢的工具,自己才能的張揚要服從這一大前提.這里要特別提醒那些學歷高,某方面技術精深,但對企業運作、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物流管理  
、行銷模式、市場調查、用戶心理是“二把刀”的人,不要自恃一點DSP皮毛就以為可以天 下無敵,謙虛地深入基層,熟悉一切,虛心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才有大為!  

    思路開闊,能從市場、用戶和生產工藝角度考慮產品開發.唯技術至上的人,思路狹隘  ,即使聰明過人,只能扮演一個處理具體問題的小角色.企業的唯一目標是賺錢,能賺錢就是好產品,不能賺錢就等于零.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很多研究所、大學開發的產品填補了多少多少空白,但在產業化過程中卻總賺不到錢,最后落滿灰塵.企業的工程師,務必堅持市場第一,用戶至上的開發思路,你的工作僅僅是開發出低成本的、工藝性好的、品質穩定的,最關鍵是滿足目標用戶需求的產品,不能憑想象發揮,自以為是,要知道,用戶永遠是對的,你不能讓他們服從你的思路,你每天窩在實驗室,對市場又了解多少?,對 消費心理又知道多少,別自以為聰明,道聽途說幾句話就輕易下結論!
現實、靈活的開發思路是高手的重要特征.企業的產品開發是和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不是國家撥款的基礎理論研究.樹立市場化的研發策略是高手必備的素質!不要指望你能搞出超英趕美的世界級產品,你現在的實驗條件、項目管理水平、人員素質、資金投入、信息交流等等和人家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你憑什么搞出世界級的東西?家電巨頭投下數億元開發手機,高手云集,十余年了,手機的核心技術還是人家的.你做過的電路、編寫過的程序千萬人做過,你只不過東拼西湊地組合出了一個東西而已,必須要清醒地、謙虛地認識到這一層面.因此,在開發過程中,不要一切都自己開發、研究,大膽地借鑒國外的東西,絕大多數產品人家早已經普及,不妨照搬其中的功能模塊,再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去搞開發才是高明的做法.再者別人的產品經過現場用戶的使用,許多隱患已經消除,水平再高的人做的新產品也會從用戶哪里反饋回來一些缺陷,直接模仿別人的產品,即可消除許多缺陷點.同時,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減少研發費用,搶先一步推向市場,絕對是上策.當然,受到專利保護的技術要注意,仔細看看相關法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從事,體會一下總還是有辦法的!  

    這里要一再強調,我所指的是“企業里受歡迎的高手!”不是科學院里的專家,不是陳景潤!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企業里的高手,不僅僅要了解技術、工藝以及生產方面的知識,團隊意識,管理才能,協調溝通能力,系統規劃能力,甚至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重要的,這些是高手的綜合素質的體現.  

    特別對畢業2-4年的年輕工程師提個醒,要清楚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斤兩,不要以為做過2-3個項目就飄飄然,人家也是那樣過來的!其實還差得遠!等到了二十七、八歲,你會逐漸明白的.學海無涯,除過極個別特殊天才人物,大家都是普通人,互有長短,謙虛謹慎,心態平和是成就大事的基礎,總那么浮躁,狂妄,藐視他人,將導致團隊合作困難,同事關系緊張,項目的進展必然不順利,從而延長成為高手的時間,單純從技術來看,不過在某個狹小領域有小小心得而已,距離經驗豐富、技能全面的高手還有八年抗戰的歷程,一般來講,畢業5-6年,技術初步達到全面成熟(那些得過且過的人,二十年也成熟不了,現在幾十歲來應聘的人也不少,水平還是馬馬乎乎),再逐漸吸收管理知識、市場知識 等其他企業里所涉及的方面的技能,30歲左右基本圓滿已經非常不簡單了!時刻要有謙和 的心態,是在團隊中脫穎而出的必須條件.

一個研究生畢業以后的人生規劃
我今年39歲了, 25歲研究生畢業,工作14年,回頭看看,應該說走了不少的彎路,有一些經驗和教訓.現在開一個小公司,賺的錢剛夠養家糊口的.看看這些剛畢業的學生,對前景也很迷茫,想拋磚引玉,談談自己的看法,局限于理工科的學生,我對文科的不懂,身邊的朋友也沒有這一類型的.

  91年研究生畢業,那時出路就是1種:留在北京的國營單位,搞一個北京戶口,這是最好的選擇.到后來的2~3年內,戶口落定了,又分成4條出路:

  1、 上國內的大企業,如:華為
  2、 自己做公司,做產品開發;
  3、 上外企,比如:愛立信、諾基亞
  4、 自己做公司,做買賣;
  5、 移民加拿大

  我想,首先要看自己適合做什么?做技術還是做買賣.

  做技術,需要你對技術感興趣.我掰著數了一遍,我們研究生班的30來號人,實際上,適合做技術的,大概只有3、4個人,這幾個人,1個現在還在華為,3個移民加拿大了,現在這4個人混的還可以,在華為的同學也移民加拿大了,他在華為呆了6年,在華為獎金工資加起來大概30萬吧,還有華為的股票,再過幾年,華為的股票一上市,也能值個100~200萬.要是一畢業就去華為,那現在就絕對不是這個數字了.

  要是做技術,最好的就是上大公司,國內的大型企業,象華為中興肯定是首選,能學到很多東西.華為雖然累,但是,年輕人不能怕累,要是到老了,還需要去打拼,那才是真的累啊.

  在外企,我想他們主要就是技術支持和銷售,但是技術是學不到的,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我指的是象愛立信和諾基亞,真正的研發不會在中國做的,學到的也不如在華為多,其它的中興我不是很了解,我想應該也不錯啊.一個人都有一技之長,有傍身之技,那是最好的,走到哪里,都能有一口飯吃,還吃的不錯,這是傳統的觀點.

  任何技術都是要在某個行業去應用,這個行業市場越大當然越好;要在一個領域之內,做深做精,成為絕對的專家,這是走技術道路的人的選擇.不要跳來跳去,在中國,再小的行業你要做精深了,都可以產生很大的利潤.

  研究生剛畢業的時候,做產品開發的有不少人,都是自己拍拍腦子,覺得這個產品有市場,就自己出來做.現在看來,我的這些同學,做產品開發的成功的沒有一例,為什么?資源不足.

  1. 資金,剛畢業的學生啊,就是沒錢;沒錢,也意味著你開發的東西都是小產品;而且只能哥幾個自己上,研發、生產、銷售都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自己來,沒有積累,什么都是重新來過.

  2. 人脈,任何一個行業,要想進去,需要有很深的人脈,否則,誰會用你的東西啊?誰敢用你的東西啊?

  我看到的我這個班上開發產品的,自己還在堅持的,只剩下一個人了,說實在的,到現在,沒有自己的汽車,也沒有自己的房子,混的挺慘的.現在出國的不說了,在外企、在華為,至少都是幾十萬的年薪了,還有各種福利,就是產品開發成功了,又能如何?也就是這樣了,但是以前那些年,都沒有金錢的積累,等于白干.

  我身邊的一個自動化系的研究生班的同學,能靠自己開發產品活得還可以的,也只有2個人.說明這條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其次就是上外企.我的2個同學,一個上了愛立信,一個先到愛立信后到諾基亞,都混的不錯.到諾基亞的后來利用在諾基亞結識的人脈(就是哪些電信的頭頭腦腦),自己開了公司,也賺了不少的錢.

  外企最大的好處就是除了能學到比較規范的管理外,還能給你的職業生涯鍍金.到了一個外企外,再到同行業的外企我想就很容易了.而且外企的收入高啊.

  自己做公司,做買賣,一開始有3~4個人走這條路,但是真正發財的只有一個人,其他人后來上外企了.做買賣,還是要有一定的天賦,還有機遇.要有對金錢的赤裸裸的欲望,要有商業上的頭腦.后來我們同學在一起談,說,我們即使給自己這個機遇,也未必能做的好.何況當時那個同學看好的產品(做一個臺灣產品的代理),我們大家都沒有看好,說明,真理還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到后來,同學們紛紛移民移民加拿大.

  移民加拿大對搞技術的人來說,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要盡早,練了幾年的技術,就趕緊出去,大概是在1996年走了不到10個,現在都還可以,買了房子和車了.要是晚了,語言再學也難了,而且在國內都混的還可以了,也就沒有必要出去了.
我自己呢,先是在國營的研究所混了4年,后來到一家公司干了6年,2002年出來自己做公司,現在也就是混了一個溫飽吧,算是有房有車,有點積蓄,但是不多,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回首這10來年,有一些經驗和教訓.

  1. 要有一個職業生涯的規劃.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適,是做買賣還是做技術,一條路走到黑;當然,做了技術,后來改行也行;

  2. 做技術,就是要做精做深,成為這個行業的這個技術的專家;最好就是去國內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學到東西,能夠給你培訓的機會;如果大公司進不去,先到小公司練技術,找機會再到大公司去鍍金,學高深的技術.千萬不要自己做產品,要做也是對這個行業熟悉了,再去做.

  3. 積極爭取機會.積極爭取學習和進步的機會.比如,做技術,就需要多鍛煉,多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水平.一門技術,只要有機會去學習,都能學的會;要是沒有機會,天才也沒有辦法學到這個技術.柳傳志就說,楊元慶就是“哭著喊著要進步”,實際上,就是爭取自己的機會;當然,這種強烈的進步欲望,也是領導看重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在前面,積累10年,你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機會了.

  4. 積累個人的信譽.從你的職業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誠信的原則辦事.要做到,當人們提起你的名字的時候,說,這哥們還不錯,做事還行.

  5. 注意利用資源.如果你有有錢的親戚、成功的長輩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得到更加順利的發展前景.

  6. 注意財富的不斷積累.人生要想得到自由,財富是很關鍵的.否則,永遠仰人鼻息,永遠看人臉色.人都是勢利眼.今后的家庭、職業生涯,金錢的積累很重要,沒有錢,永遠不能開張自己的事業,得到更多的機會;財富要做到逐年積累,你才能家庭生活幸福.沒有錢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的.

  7. 注意人脈的積累.最終,事業要靠在社會上的人脈的資源.要注意認識在你這個行業的人,結交他們,最終他們會成為你事業上的助力.

  8. 尋求貴人相助.要找大老板來幫助你,得到大老板的賞識.想想看,大蛋糕,切一點就夠了,小蛋糕,都給你也吃不飽啊.

  9. 多聽聽成功的前輩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見.注意少聽家里長輩的意見,尤其是都已經退休的長輩,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還停留在很久以前,而這個社會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呢.最重要的是,長輩有時候會強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終的結果他們是不負責的.只有你才能對自己負責.
0
回復
mwtwer
LV.1
6
2005-09-05 16:32
@njyd
從這個壇子里轉的:從電子菜鳥到高手的成長必經之道!本人做過技術開發工作多年,從焊電路板的小工程師逐漸做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現在做到總工程師,作為工程師有親身的感受,作為研發主管,對工程師的性格、心理和知識結構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現在把自己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評指正,歡迎補充完善.      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條件,喜歡新生事物,對問題喜歡刨根問底,以鉆研為樂趣.那種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僅僅把工作當作飯碗的人連熟手都成不了,更何況高手.有好奇心的人,可以為解決一個問題通宵干,躺在床上也在尋思解決方案,這樣的人就是高手的胚子!      做事謹慎細致,考慮問題全面.技術工作來不得半點粗心馬虎,否則問題多多,后患無窮.甚至給生產、產品品質造成重大影響,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馬虎的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只可能當當助手,哪個上司敢把項目交給一個馬大哈?改,難吶,本性難移!趁早找個理由炒他魷魚!      模擬、數字,高頻、低頻,軟件、硬件,模具、結構,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寫產品使用手冊、工藝指導書等等也可看出一個人的專業水準)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企業中的工程師不是研究學問,也沒指望成為科學家,是為企業的產品服務的.因此,全面的知識架構對于迅速完成產品開發任務非常重要,復合型人才更為難得.既然是高手,當然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否則,難以獨挑大梁,只能做配角.沒有全面的知識,要上升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層面是不可能的.企業中的工程師必須時刻關注成本、生產工藝、用戶需求、測試環境、采購渠道、配套廠家工藝水平等等許多方面,一點不慎后續問題就冒出來了.你的設計再好,工藝性差,車間生產裝配調試困難,導致生產成本急劇上升,或者配套廠家工藝水平達不到又有什么用?或者器件采購困難,經常影響按期交貨也同樣對企業不利.時刻提醒自己,產品是賺錢的工具,自己才能的張揚要服從這一大前提.這里要特別提醒那些學歷高,某方面技術精深,但對企業運作、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物流管理  、行銷模式、市場調查、用戶心理是“二把刀”的人,不要自恃一點DSP皮毛就以為可以天下無敵,謙虛地深入基層,熟悉一切,虛心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才有大為!      思路開闊,能從市場、用戶和生產工藝角度考慮產品開發.唯技術至上的人,思路狹隘  ,即使聰明過人,只能扮演一個處理具體問題的小角色.企業的唯一目標是賺錢,能賺錢就是好產品,不能賺錢就等于零.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很多研究所、大學開發的產品填補了多少多少空白,但在產業化過程中卻總賺不到錢,最后落滿灰塵.企業的工程師,務必堅持市場第一,用戶至上的開發思路,你的工作僅僅是開發出低成本的、工藝性好的、品質穩定的,最關鍵是滿足目標用戶需求的產品,不能憑想象發揮,自以為是,要知道,用戶永遠是對的,你不能讓他們服從你的思路,你每天窩在實驗室,對市場又了解多少?,對消費心理又知道多少,別自以為聰明,道聽途說幾句話就輕易下結論!現實、靈活的開發思路是高手的重要特征.企業的產品開發是和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國家撥款的基礎理論研究.樹立市場化的研發策略是高手必備的素質!不要指望你能搞出超英趕美的世界級產品,你現在的實驗條件、項目管理水平、人員素質、資金投入、信息交流等等和人家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你憑什么搞出世界級的東西?家電巨頭投下數億元開發手機,高手云集,十余年了,手機的核心技術還是人家的.你做過的電路、編寫過的程序千萬人做過,你只不過東拼西湊地組合出了一個東西而已,必須要清醒地、謙虛地認識到這一層面.因此,在開發過程中,不要一切都自己開發、研究,大膽地借鑒國外的東西,絕大多數產品人家早已經普及,不妨照搬其中的功能模塊,再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去搞開發才是高明的做法.再者別人的產品經過現場用戶的使用,許多隱患已經消除,水平再高的人做的新產品也會從用戶哪里反饋回來一些缺陷,直接模仿別人的產品,即可消除許多缺陷點.同時,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減少研發費用,搶先一步推向市場,絕對是上策.當然,受到專利保護的技術要注意,仔細看看相關法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從事,體會一下總還是有辦法的!      這里要一再強調,我所指的是“企業里受歡迎的高手!”不是科學院里的專家,不是陳景潤!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企業里的高手,不僅僅要了解技術、工藝以及生產方面的知識,團隊意識,管理才能,協調溝通能力,系統規劃能力,甚至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重要的,這些是高手的綜合素質的體現.      特別對畢業2-4年的年輕工程師提個醒,要清楚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斤兩,不要以為做過2-3個項目就飄飄然,人家也是那樣過來的!其實還差得遠!等到了二十七、八歲,你會逐漸明白的.學海無涯,除過極個別特殊天才人物,大家都是普通人,互有長短,謙虛謹慎,心態平和是成就大事的基礎,總那么浮躁,狂妄,藐視他人,將導致團隊合作困難,同事關系緊張,項目的進展必然不順利,從而延長成為高手的時間,單純從技術來看,不過在某個狹小領域有小小心得而已,距離經驗豐富、技能全面的高手還有八年抗戰的歷程,一般來講,畢業5-6年,技術初步達到全面成熟(那些得過且過的人,二十年也成熟不了,現在幾十歲來應聘的人也不少,水平還是馬馬乎乎),再逐漸吸收管理知識、市場知識等其他企業里所涉及的方面的技能,30歲左右基本圓滿已經非常不簡單了!時刻要有謙和的心態,是在團隊中脫穎而出的必須條件.一個研究生畢業以后的人生規劃我今年39歲了,25歲研究生畢業,工作14年,回頭看看,應該說走了不少的彎路,有一些經驗和教訓.現在開一個小公司,賺的錢剛夠養家糊口的.看看這些剛畢業的學生,對前景也很迷茫,想拋磚引玉,談談自己的看法,局限于理工科的學生,我對文科的不懂,身邊的朋友也沒有這一類型的.  91年研究生畢業,那時出路就是1種:留在北京的國營單位,搞一個北京戶口,這是最好的選擇.到后來的2~3年內,戶口落定了,又分成4條出路:  1、上國內的大企業,如:華為  2、自己做公司,做產品開發;  3、上外企,比如:愛立信、諾基亞  4、自己做公司,做買賣;  5、移民加拿大  我想,首先要看自己適合做什么?做技術還是做買賣.  做技術,需要你對技術感興趣.我掰著數了一遍,我們研究生班的30來號人,實際上,適合做技術的,大概只有3、4個人,這幾個人,1個現在還在華為,3個移民加拿大了,現在這4個人混的還可以,在華為的同學也移民加拿大了,他在華為呆了6年,在華為獎金工資加起來大概30萬吧,還有華為的股票,再過幾年,華為的股票一上市,也能值個100~200萬.要是一畢業就去華為,那現在就絕對不是這個數字了.  要是做技術,最好的就是上大公司,國內的大型企業,象華為中興肯定是首選,能學到很多東西.華為雖然累,但是,年輕人不能怕累,要是到老了,還需要去打拼,那才是真的累啊.  在外企,我想他們主要就是技術支持和銷售,但是技術是學不到的,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我指的是象愛立信和諾基亞,真正的研發不會在中國做的,學到的也不如在華為多,其它的中興我不是很了解,我想應該也不錯啊.一個人都有一技之長,有傍身之技,那是最好的,走到哪里,都能有一口飯吃,還吃的不錯,這是傳統的觀點.  任何技術都是要在某個行業去應用,這個行業市場越大當然越好;要在一個領域之內,做深做精,成為絕對的專家,這是走技術道路的人的選擇.不要跳來跳去,在中國,再小的行業你要做精深了,都可以產生很大的利潤.  研究生剛畢業的時候,做產品開發的有不少人,都是自己拍拍腦子,覺得這個產品有市場,就自己出來做.現在看來,我的這些同學,做產品開發的成功的沒有一例,為什么?資源不足.  1.資金,剛畢業的學生啊,就是沒錢;沒錢,也意味著你開發的東西都是小產品;而且只能哥幾個自己上,研發、生產、銷售都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自己來,沒有積累,什么都是重新來過.  2.人脈,任何一個行業,要想進去,需要有很深的人脈,否則,誰會用你的東西啊?誰敢用你的東西啊?  我看到的我這個班上開發產品的,自己還在堅持的,只剩下一個人了,說實在的,到現在,沒有自己的汽車,也沒有自己的房子,混的挺慘的.現在出國的不說了,在外企、在華為,至少都是幾十萬的年薪了,還有各種福利,就是產品開發成功了,又能如何?也就是這樣了,但是以前那些年,都沒有金錢的積累,等于白干.  我身邊的一個自動化系的研究生班的同學,能靠自己開發產品活得還可以的,也只有2個人.說明這條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其次就是上外企.我的2個同學,一個上了愛立信,一個先到愛立信后到諾基亞,都混的不錯.到諾基亞的后來利用在諾基亞結識的人脈(就是哪些電信的頭頭腦腦),自己開了公司,也賺了不少的錢.  外企最大的好處就是除了能學到比較規范的管理外,還能給你的職業生涯鍍金.到了一個外企外,再到同行業的外企我想就很容易了.而且外企的收入高啊.  自己做公司,做買賣,一開始有3~4個人走這條路,但是真正發財的只有一個人,其他人后來上外企了.做買賣,還是要有一定的天賦,還有機遇.要有對金錢的赤裸裸的欲望,要有商業上的頭腦.后來我們同學在一起談,說,我們即使給自己這個機遇,也未必能做的好.何況當時那個同學看好的產品(做一個臺灣產品的代理),我們大家都沒有看好,說明,真理還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到后來,同學們紛紛移民移民加拿大.  移民加拿大對搞技術的人來說,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要盡早,練了幾年的技術,就趕緊出去,大概是在1996年走了不到10個,現在都還可以,買了房子和車了.要是晚了,語言再學也難了,而且在國內都混的還可以了,也就沒有必要出去了.我自己呢,先是在國營的研究所混了4年,后來到一家公司干了6年,2002年出來自己做公司,現在也就是混了一個溫飽吧,算是有房有車,有點積蓄,但是不多,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回首這10來年,有一些經驗和教訓.  1.要有一個職業生涯的規劃.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適,是做買賣還是做技術,一條路走到黑;當然,做了技術,后來改行也行;  2.做技術,就是要做精做深,成為這個行業的這個技術的專家;最好就是去國內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學到東西,能夠給你培訓的機會;如果大公司進不去,先到小公司練技術,找機會再到大公司去鍍金,學高深的技術.千萬不要自己做產品,要做也是對這個行業熟悉了,再去做.  3.積極爭取機會.積極爭取學習和進步的機會.比如,做技術,就需要多鍛煉,多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水平.一門技術,只要有機會去學習,都能學的會;要是沒有機會,天才也沒有辦法學到這個技術.柳傳志就說,楊元慶就是“哭著喊著要進步”,實際上,就是爭取自己的機會;當然,這種強烈的進步欲望,也是領導看重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在前面,積累10年,你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機會了.  4.積累個人的信譽.從你的職業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誠信的原則辦事.要做到,當人們提起你的名字的時候,說,這哥們還不錯,做事還行.  5.注意利用資源.如果你有有錢的親戚、成功的長輩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得到更加順利的發展前景.  6.注意財富的不斷積累.人生要想得到自由,財富是很關鍵的.否則,永遠仰人鼻息,永遠看人臉色.人都是勢利眼.今后的家庭、職業生涯,金錢的積累很重要,沒有錢,永遠不能開張自己的事業,得到更多的機會;財富要做到逐年積累,你才能家庭生活幸福.沒有錢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的.  7.注意人脈的積累.最終,事業要靠在社會上的人脈的資源.要注意認識在你這個行業的人,結交他們,最終他們會成為你事業上的助力.  8.尋求貴人相助.要找大老板來幫助你,得到大老板的賞識.想想看,大蛋糕,切一點就夠了,小蛋糕,都給你也吃不飽啊.  9.多聽聽成功的前輩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見.注意少聽家里長輩的意見,尤其是都已經退休的長輩,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還停留在很久以前,而這個社會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呢.最重要的是,長輩有時候會強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終的結果他們是不負責的.只有你才能對自己負責.
非常感謝,很好的帖子
0
回復
2005-09-06 08:39
@njyd
從這個壇子里轉的:從電子菜鳥到高手的成長必經之道!本人做過技術開發工作多年,從焊電路板的小工程師逐漸做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現在做到總工程師,作為工程師有親身的感受,作為研發主管,對工程師的性格、心理和知識結構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現在把自己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評指正,歡迎補充完善.      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條件,喜歡新生事物,對問題喜歡刨根問底,以鉆研為樂趣.那種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僅僅把工作當作飯碗的人連熟手都成不了,更何況高手.有好奇心的人,可以為解決一個問題通宵干,躺在床上也在尋思解決方案,這樣的人就是高手的胚子!      做事謹慎細致,考慮問題全面.技術工作來不得半點粗心馬虎,否則問題多多,后患無窮.甚至給生產、產品品質造成重大影響,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馬虎的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只可能當當助手,哪個上司敢把項目交給一個馬大哈?改,難吶,本性難移!趁早找個理由炒他魷魚!      模擬、數字,高頻、低頻,軟件、硬件,模具、結構,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寫產品使用手冊、工藝指導書等等也可看出一個人的專業水準)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企業中的工程師不是研究學問,也沒指望成為科學家,是為企業的產品服務的.因此,全面的知識架構對于迅速完成產品開發任務非常重要,復合型人才更為難得.既然是高手,當然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否則,難以獨挑大梁,只能做配角.沒有全面的知識,要上升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層面是不可能的.企業中的工程師必須時刻關注成本、生產工藝、用戶需求、測試環境、采購渠道、配套廠家工藝水平等等許多方面,一點不慎后續問題就冒出來了.你的設計再好,工藝性差,車間生產裝配調試困難,導致生產成本急劇上升,或者配套廠家工藝水平達不到又有什么用?或者器件采購困難,經常影響按期交貨也同樣對企業不利.時刻提醒自己,產品是賺錢的工具,自己才能的張揚要服從這一大前提.這里要特別提醒那些學歷高,某方面技術精深,但對企業運作、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物流管理  、行銷模式、市場調查、用戶心理是“二把刀”的人,不要自恃一點DSP皮毛就以為可以天下無敵,謙虛地深入基層,熟悉一切,虛心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才有大為!      思路開闊,能從市場、用戶和生產工藝角度考慮產品開發.唯技術至上的人,思路狹隘  ,即使聰明過人,只能扮演一個處理具體問題的小角色.企業的唯一目標是賺錢,能賺錢就是好產品,不能賺錢就等于零.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很多研究所、大學開發的產品填補了多少多少空白,但在產業化過程中卻總賺不到錢,最后落滿灰塵.企業的工程師,務必堅持市場第一,用戶至上的開發思路,你的工作僅僅是開發出低成本的、工藝性好的、品質穩定的,最關鍵是滿足目標用戶需求的產品,不能憑想象發揮,自以為是,要知道,用戶永遠是對的,你不能讓他們服從你的思路,你每天窩在實驗室,對市場又了解多少?,對消費心理又知道多少,別自以為聰明,道聽途說幾句話就輕易下結論!現實、靈活的開發思路是高手的重要特征.企業的產品開發是和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國家撥款的基礎理論研究.樹立市場化的研發策略是高手必備的素質!不要指望你能搞出超英趕美的世界級產品,你現在的實驗條件、項目管理水平、人員素質、資金投入、信息交流等等和人家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你憑什么搞出世界級的東西?家電巨頭投下數億元開發手機,高手云集,十余年了,手機的核心技術還是人家的.你做過的電路、編寫過的程序千萬人做過,你只不過東拼西湊地組合出了一個東西而已,必須要清醒地、謙虛地認識到這一層面.因此,在開發過程中,不要一切都自己開發、研究,大膽地借鑒國外的東西,絕大多數產品人家早已經普及,不妨照搬其中的功能模塊,再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去搞開發才是高明的做法.再者別人的產品經過現場用戶的使用,許多隱患已經消除,水平再高的人做的新產品也會從用戶哪里反饋回來一些缺陷,直接模仿別人的產品,即可消除許多缺陷點.同時,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減少研發費用,搶先一步推向市場,絕對是上策.當然,受到專利保護的技術要注意,仔細看看相關法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從事,體會一下總還是有辦法的!      這里要一再強調,我所指的是“企業里受歡迎的高手!”不是科學院里的專家,不是陳景潤!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企業里的高手,不僅僅要了解技術、工藝以及生產方面的知識,團隊意識,管理才能,協調溝通能力,系統規劃能力,甚至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重要的,這些是高手的綜合素質的體現.      特別對畢業2-4年的年輕工程師提個醒,要清楚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斤兩,不要以為做過2-3個項目就飄飄然,人家也是那樣過來的!其實還差得遠!等到了二十七、八歲,你會逐漸明白的.學海無涯,除過極個別特殊天才人物,大家都是普通人,互有長短,謙虛謹慎,心態平和是成就大事的基礎,總那么浮躁,狂妄,藐視他人,將導致團隊合作困難,同事關系緊張,項目的進展必然不順利,從而延長成為高手的時間,單純從技術來看,不過在某個狹小領域有小小心得而已,距離經驗豐富、技能全面的高手還有八年抗戰的歷程,一般來講,畢業5-6年,技術初步達到全面成熟(那些得過且過的人,二十年也成熟不了,現在幾十歲來應聘的人也不少,水平還是馬馬乎乎),再逐漸吸收管理知識、市場知識等其他企業里所涉及的方面的技能,30歲左右基本圓滿已經非常不簡單了!時刻要有謙和的心態,是在團隊中脫穎而出的必須條件.一個研究生畢業以后的人生規劃我今年39歲了,25歲研究生畢業,工作14年,回頭看看,應該說走了不少的彎路,有一些經驗和教訓.現在開一個小公司,賺的錢剛夠養家糊口的.看看這些剛畢業的學生,對前景也很迷茫,想拋磚引玉,談談自己的看法,局限于理工科的學生,我對文科的不懂,身邊的朋友也沒有這一類型的.  91年研究生畢業,那時出路就是1種:留在北京的國營單位,搞一個北京戶口,這是最好的選擇.到后來的2~3年內,戶口落定了,又分成4條出路:  1、上國內的大企業,如:華為  2、自己做公司,做產品開發;  3、上外企,比如:愛立信、諾基亞  4、自己做公司,做買賣;  5、移民加拿大  我想,首先要看自己適合做什么?做技術還是做買賣.  做技術,需要你對技術感興趣.我掰著數了一遍,我們研究生班的30來號人,實際上,適合做技術的,大概只有3、4個人,這幾個人,1個現在還在華為,3個移民加拿大了,現在這4個人混的還可以,在華為的同學也移民加拿大了,他在華為呆了6年,在華為獎金工資加起來大概30萬吧,還有華為的股票,再過幾年,華為的股票一上市,也能值個100~200萬.要是一畢業就去華為,那現在就絕對不是這個數字了.  要是做技術,最好的就是上大公司,國內的大型企業,象華為中興肯定是首選,能學到很多東西.華為雖然累,但是,年輕人不能怕累,要是到老了,還需要去打拼,那才是真的累啊.  在外企,我想他們主要就是技術支持和銷售,但是技術是學不到的,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我指的是象愛立信和諾基亞,真正的研發不會在中國做的,學到的也不如在華為多,其它的中興我不是很了解,我想應該也不錯啊.一個人都有一技之長,有傍身之技,那是最好的,走到哪里,都能有一口飯吃,還吃的不錯,這是傳統的觀點.  任何技術都是要在某個行業去應用,這個行業市場越大當然越好;要在一個領域之內,做深做精,成為絕對的專家,這是走技術道路的人的選擇.不要跳來跳去,在中國,再小的行業你要做精深了,都可以產生很大的利潤.  研究生剛畢業的時候,做產品開發的有不少人,都是自己拍拍腦子,覺得這個產品有市場,就自己出來做.現在看來,我的這些同學,做產品開發的成功的沒有一例,為什么?資源不足.  1.資金,剛畢業的學生啊,就是沒錢;沒錢,也意味著你開發的東西都是小產品;而且只能哥幾個自己上,研發、生產、銷售都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自己來,沒有積累,什么都是重新來過.  2.人脈,任何一個行業,要想進去,需要有很深的人脈,否則,誰會用你的東西啊?誰敢用你的東西啊?  我看到的我這個班上開發產品的,自己還在堅持的,只剩下一個人了,說實在的,到現在,沒有自己的汽車,也沒有自己的房子,混的挺慘的.現在出國的不說了,在外企、在華為,至少都是幾十萬的年薪了,還有各種福利,就是產品開發成功了,又能如何?也就是這樣了,但是以前那些年,都沒有金錢的積累,等于白干.  我身邊的一個自動化系的研究生班的同學,能靠自己開發產品活得還可以的,也只有2個人.說明這條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其次就是上外企.我的2個同學,一個上了愛立信,一個先到愛立信后到諾基亞,都混的不錯.到諾基亞的后來利用在諾基亞結識的人脈(就是哪些電信的頭頭腦腦),自己開了公司,也賺了不少的錢.  外企最大的好處就是除了能學到比較規范的管理外,還能給你的職業生涯鍍金.到了一個外企外,再到同行業的外企我想就很容易了.而且外企的收入高啊.  自己做公司,做買賣,一開始有3~4個人走這條路,但是真正發財的只有一個人,其他人后來上外企了.做買賣,還是要有一定的天賦,還有機遇.要有對金錢的赤裸裸的欲望,要有商業上的頭腦.后來我們同學在一起談,說,我們即使給自己這個機遇,也未必能做的好.何況當時那個同學看好的產品(做一個臺灣產品的代理),我們大家都沒有看好,說明,真理還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到后來,同學們紛紛移民移民加拿大.  移民加拿大對搞技術的人來說,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要盡早,練了幾年的技術,就趕緊出去,大概是在1996年走了不到10個,現在都還可以,買了房子和車了.要是晚了,語言再學也難了,而且在國內都混的還可以了,也就沒有必要出去了.我自己呢,先是在國營的研究所混了4年,后來到一家公司干了6年,2002年出來自己做公司,現在也就是混了一個溫飽吧,算是有房有車,有點積蓄,但是不多,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回首這10來年,有一些經驗和教訓.  1.要有一個職業生涯的規劃.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適,是做買賣還是做技術,一條路走到黑;當然,做了技術,后來改行也行;  2.做技術,就是要做精做深,成為這個行業的這個技術的專家;最好就是去國內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學到東西,能夠給你培訓的機會;如果大公司進不去,先到小公司練技術,找機會再到大公司去鍍金,學高深的技術.千萬不要自己做產品,要做也是對這個行業熟悉了,再去做.  3.積極爭取機會.積極爭取學習和進步的機會.比如,做技術,就需要多鍛煉,多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水平.一門技術,只要有機會去學習,都能學的會;要是沒有機會,天才也沒有辦法學到這個技術.柳傳志就說,楊元慶就是“哭著喊著要進步”,實際上,就是爭取自己的機會;當然,這種強烈的進步欲望,也是領導看重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在前面,積累10年,你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機會了.  4.積累個人的信譽.從你的職業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誠信的原則辦事.要做到,當人們提起你的名字的時候,說,這哥們還不錯,做事還行.  5.注意利用資源.如果你有有錢的親戚、成功的長輩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得到更加順利的發展前景.  6.注意財富的不斷積累.人生要想得到自由,財富是很關鍵的.否則,永遠仰人鼻息,永遠看人臉色.人都是勢利眼.今后的家庭、職業生涯,金錢的積累很重要,沒有錢,永遠不能開張自己的事業,得到更多的機會;財富要做到逐年積累,你才能家庭生活幸福.沒有錢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的.  7.注意人脈的積累.最終,事業要靠在社會上的人脈的資源.要注意認識在你這個行業的人,結交他們,最終他們會成為你事業上的助力.  8.尋求貴人相助.要找大老板來幫助你,得到大老板的賞識.想想看,大蛋糕,切一點就夠了,小蛋糕,都給你也吃不飽啊.  9.多聽聽成功的前輩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見.注意少聽家里長輩的意見,尤其是都已經退休的長輩,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還停留在很久以前,而這個社會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呢.最重要的是,長輩有時候會強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終的結果他們是不負責的.只有你才能對自己負責.
多鍛煉,多學習....

500)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500; this.alt='這是一張縮略圖,點擊可放大。\n按住CTRL,滾動鼠標滾輪可自由縮放';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u.dianyuan.com/bbs/u/33/1125967100.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0
回復
llh961141
LV.5
8
2005-09-07 09:06
@njyd
從這個壇子里轉的:從電子菜鳥到高手的成長必經之道!本人做過技術開發工作多年,從焊電路板的小工程師逐漸做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現在做到總工程師,作為工程師有親身的感受,作為研發主管,對工程師的性格、心理和知識結構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現在把自己的一點感悟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評指正,歡迎補充完善.      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條件,喜歡新生事物,對問題喜歡刨根問底,以鉆研為樂趣.那種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僅僅把工作當作飯碗的人連熟手都成不了,更何況高手.有好奇心的人,可以為解決一個問題通宵干,躺在床上也在尋思解決方案,這樣的人就是高手的胚子!      做事謹慎細致,考慮問題全面.技術工作來不得半點粗心馬虎,否則問題多多,后患無窮.甚至給生產、產品品質造成重大影響,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馬虎的人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只可能當當助手,哪個上司敢把項目交給一個馬大哈?改,難吶,本性難移!趁早找個理由炒他魷魚!      模擬、數字,高頻、低頻,軟件、硬件,模具、結構,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寫產品使用手冊、工藝指導書等等也可看出一個人的專業水準)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企業中的工程師不是研究學問,也沒指望成為科學家,是為企業的產品服務的.因此,全面的知識架構對于迅速完成產品開發任務非常重要,復合型人才更為難得.既然是高手,當然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否則,難以獨挑大梁,只能做配角.沒有全面的知識,要上升到項目經理、研發經理層面是不可能的.企業中的工程師必須時刻關注成本、生產工藝、用戶需求、測試環境、采購渠道、配套廠家工藝水平等等許多方面,一點不慎后續問題就冒出來了.你的設計再好,工藝性差,車間生產裝配調試困難,導致生產成本急劇上升,或者配套廠家工藝水平達不到又有什么用?或者器件采購困難,經常影響按期交貨也同樣對企業不利.時刻提醒自己,產品是賺錢的工具,自己才能的張揚要服從這一大前提.這里要特別提醒那些學歷高,某方面技術精深,但對企業運作、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物流管理  、行銷模式、市場調查、用戶心理是“二把刀”的人,不要自恃一點DSP皮毛就以為可以天下無敵,謙虛地深入基層,熟悉一切,虛心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才有大為!      思路開闊,能從市場、用戶和生產工藝角度考慮產品開發.唯技術至上的人,思路狹隘  ,即使聰明過人,只能扮演一個處理具體問題的小角色.企業的唯一目標是賺錢,能賺錢就是好產品,不能賺錢就等于零.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很多研究所、大學開發的產品填補了多少多少空白,但在產業化過程中卻總賺不到錢,最后落滿灰塵.企業的工程師,務必堅持市場第一,用戶至上的開發思路,你的工作僅僅是開發出低成本的、工藝性好的、品質穩定的,最關鍵是滿足目標用戶需求的產品,不能憑想象發揮,自以為是,要知道,用戶永遠是對的,你不能讓他們服從你的思路,你每天窩在實驗室,對市場又了解多少?,對消費心理又知道多少,別自以為聰明,道聽途說幾句話就輕易下結論!現實、靈活的開發思路是高手的重要特征.企業的產品開發是和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國家撥款的基礎理論研究.樹立市場化的研發策略是高手必備的素質!不要指望你能搞出超英趕美的世界級產品,你現在的實驗條件、項目管理水平、人員素質、資金投入、信息交流等等和人家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你憑什么搞出世界級的東西?家電巨頭投下數億元開發手機,高手云集,十余年了,手機的核心技術還是人家的.你做過的電路、編寫過的程序千萬人做過,你只不過東拼西湊地組合出了一個東西而已,必須要清醒地、謙虛地認識到這一層面.因此,在開發過程中,不要一切都自己開發、研究,大膽地借鑒國外的東西,絕大多數產品人家早已經普及,不妨照搬其中的功能模塊,再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去搞開發才是高明的做法.再者別人的產品經過現場用戶的使用,許多隱患已經消除,水平再高的人做的新產品也會從用戶哪里反饋回來一些缺陷,直接模仿別人的產品,即可消除許多缺陷點.同時,可以大大縮短研發周期,減少研發費用,搶先一步推向市場,絕對是上策.當然,受到專利保護的技術要注意,仔細看看相關法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從事,體會一下總還是有辦法的!      這里要一再強調,我所指的是“企業里受歡迎的高手!”不是科學院里的專家,不是陳景潤!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企業里的高手,不僅僅要了解技術、工藝以及生產方面的知識,團隊意識,管理才能,協調溝通能力,系統規劃能力,甚至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重要的,這些是高手的綜合素質的體現.      特別對畢業2-4年的年輕工程師提個醒,要清楚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斤兩,不要以為做過2-3個項目就飄飄然,人家也是那樣過來的!其實還差得遠!等到了二十七、八歲,你會逐漸明白的.學海無涯,除過極個別特殊天才人物,大家都是普通人,互有長短,謙虛謹慎,心態平和是成就大事的基礎,總那么浮躁,狂妄,藐視他人,將導致團隊合作困難,同事關系緊張,項目的進展必然不順利,從而延長成為高手的時間,單純從技術來看,不過在某個狹小領域有小小心得而已,距離經驗豐富、技能全面的高手還有八年抗戰的歷程,一般來講,畢業5-6年,技術初步達到全面成熟(那些得過且過的人,二十年也成熟不了,現在幾十歲來應聘的人也不少,水平還是馬馬乎乎),再逐漸吸收管理知識、市場知識等其他企業里所涉及的方面的技能,30歲左右基本圓滿已經非常不簡單了!時刻要有謙和的心態,是在團隊中脫穎而出的必須條件.一個研究生畢業以后的人生規劃我今年39歲了,25歲研究生畢業,工作14年,回頭看看,應該說走了不少的彎路,有一些經驗和教訓.現在開一個小公司,賺的錢剛夠養家糊口的.看看這些剛畢業的學生,對前景也很迷茫,想拋磚引玉,談談自己的看法,局限于理工科的學生,我對文科的不懂,身邊的朋友也沒有這一類型的.  91年研究生畢業,那時出路就是1種:留在北京的國營單位,搞一個北京戶口,這是最好的選擇.到后來的2~3年內,戶口落定了,又分成4條出路:  1、上國內的大企業,如:華為  2、自己做公司,做產品開發;  3、上外企,比如:愛立信、諾基亞  4、自己做公司,做買賣;  5、移民加拿大  我想,首先要看自己適合做什么?做技術還是做買賣.  做技術,需要你對技術感興趣.我掰著數了一遍,我們研究生班的30來號人,實際上,適合做技術的,大概只有3、4個人,這幾個人,1個現在還在華為,3個移民加拿大了,現在這4個人混的還可以,在華為的同學也移民加拿大了,他在華為呆了6年,在華為獎金工資加起來大概30萬吧,還有華為的股票,再過幾年,華為的股票一上市,也能值個100~200萬.要是一畢業就去華為,那現在就絕對不是這個數字了.  要是做技術,最好的就是上大公司,國內的大型企業,象華為中興肯定是首選,能學到很多東西.華為雖然累,但是,年輕人不能怕累,要是到老了,還需要去打拼,那才是真的累啊.  在外企,我想他們主要就是技術支持和銷售,但是技術是學不到的,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我指的是象愛立信和諾基亞,真正的研發不會在中國做的,學到的也不如在華為多,其它的中興我不是很了解,我想應該也不錯啊.一個人都有一技之長,有傍身之技,那是最好的,走到哪里,都能有一口飯吃,還吃的不錯,這是傳統的觀點.  任何技術都是要在某個行業去應用,這個行業市場越大當然越好;要在一個領域之內,做深做精,成為絕對的專家,這是走技術道路的人的選擇.不要跳來跳去,在中國,再小的行業你要做精深了,都可以產生很大的利潤.  研究生剛畢業的時候,做產品開發的有不少人,都是自己拍拍腦子,覺得這個產品有市場,就自己出來做.現在看來,我的這些同學,做產品開發的成功的沒有一例,為什么?資源不足.  1.資金,剛畢業的學生啊,就是沒錢;沒錢,也意味著你開發的東西都是小產品;而且只能哥幾個自己上,研發、生產、銷售都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自己來,沒有積累,什么都是重新來過.  2.人脈,任何一個行業,要想進去,需要有很深的人脈,否則,誰會用你的東西啊?誰敢用你的東西啊?  我看到的我這個班上開發產品的,自己還在堅持的,只剩下一個人了,說實在的,到現在,沒有自己的汽車,也沒有自己的房子,混的挺慘的.現在出國的不說了,在外企、在華為,至少都是幾十萬的年薪了,還有各種福利,就是產品開發成功了,又能如何?也就是這樣了,但是以前那些年,都沒有金錢的積累,等于白干.  我身邊的一個自動化系的研究生班的同學,能靠自己開發產品活得還可以的,也只有2個人.說明這條路不是那么好走的啊.  其次就是上外企.我的2個同學,一個上了愛立信,一個先到愛立信后到諾基亞,都混的不錯.到諾基亞的后來利用在諾基亞結識的人脈(就是哪些電信的頭頭腦腦),自己開了公司,也賺了不少的錢.  外企最大的好處就是除了能學到比較規范的管理外,還能給你的職業生涯鍍金.到了一個外企外,再到同行業的外企我想就很容易了.而且外企的收入高啊.  自己做公司,做買賣,一開始有3~4個人走這條路,但是真正發財的只有一個人,其他人后來上外企了.做買賣,還是要有一定的天賦,還有機遇.要有對金錢的赤裸裸的欲望,要有商業上的頭腦.后來我們同學在一起談,說,我們即使給自己這個機遇,也未必能做的好.何況當時那個同學看好的產品(做一個臺灣產品的代理),我們大家都沒有看好,說明,真理還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到后來,同學們紛紛移民移民加拿大.  移民加拿大對搞技術的人來說,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要盡早,練了幾年的技術,就趕緊出去,大概是在1996年走了不到10個,現在都還可以,買了房子和車了.要是晚了,語言再學也難了,而且在國內都混的還可以了,也就沒有必要出去了.我自己呢,先是在國營的研究所混了4年,后來到一家公司干了6年,2002年出來自己做公司,現在也就是混了一個溫飽吧,算是有房有車,有點積蓄,但是不多,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回首這10來年,有一些經驗和教訓.  1.要有一個職業生涯的規劃.首先需要定位自己做什么合適,是做買賣還是做技術,一條路走到黑;當然,做了技術,后來改行也行;  2.做技術,就是要做精做深,成為這個行業的這個技術的專家;最好就是去國內的大公司,才能全面學到東西,能夠給你培訓的機會;如果大公司進不去,先到小公司練技術,找機會再到大公司去鍍金,學高深的技術.千萬不要自己做產品,要做也是對這個行業熟悉了,再去做.  3.積極爭取機會.積極爭取學習和進步的機會.比如,做技術,就需要多鍛煉,多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水平.一門技術,只要有機會去學習,都能學的會;要是沒有機會,天才也沒有辦法學到這個技術.柳傳志就說,楊元慶就是“哭著喊著要進步”,實際上,就是爭取自己的機會;當然,這種強烈的進步欲望,也是領導看重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在前面,積累10年,你就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機會了.  4.積累個人的信譽.從你的職業生涯的第一天,就要按照誠信的原則辦事.要做到,當人們提起你的名字的時候,說,這哥們還不錯,做事還行.  5.注意利用資源.如果你有有錢的親戚、成功的長輩或者朋友,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得到更加順利的發展前景.  6.注意財富的不斷積累.人生要想得到自由,財富是很關鍵的.否則,永遠仰人鼻息,永遠看人臉色.人都是勢利眼.今后的家庭、職業生涯,金錢的積累很重要,沒有錢,永遠不能開張自己的事業,得到更多的機會;財富要做到逐年積累,你才能家庭生活幸福.沒有錢是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的.  7.注意人脈的積累.最終,事業要靠在社會上的人脈的資源.要注意認識在你這個行業的人,結交他們,最終他們會成為你事業上的助力.  8.尋求貴人相助.要找大老板來幫助你,得到大老板的賞識.想想看,大蛋糕,切一點就夠了,小蛋糕,都給你也吃不飽啊.  9.多聽聽成功的前輩和成功的朋友的意見.注意少聽家里長輩的意見,尤其是都已經退休的長輩,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還停留在很久以前,而這個社會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呢.最重要的是,長輩有時候會強求你做一些事情,但是,最終的結果他們是不負責的.只有你才能對自己負責.
很好!
0
回復
宇思
LV.1
9
2005-09-07 20:56
@llh961141
很好!
選擇一條職業路談何容易,只怕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哦!!!
    不是前一句提及一條道走到黑,怎么又說做技術的再轉行也可以呢???
     還請前輩指點迷津.
     多謝!!!!!!!!!!!1
0
回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绥中县| 临夏市| 土默特左旗| 邳州市| 西贡区| 富裕县| 环江| 阿拉善左旗| 杭锦后旗| 友谊县| 衢州市| 余姚市| 永济市| 青河县| 延庆县| 改则县| 霸州市| 林周县| 漳浦县| 微博| 西藏| 唐海县| 珲春市| 晋宁县| 乌恰县| 邢台市| 湟源县| 丰都县| 巴中市| 嘉祥县| 封开县| 高安市| 靖宇县| 台湾省| 尉氏县| 会泽县| 迭部县| 中山市| 辛集市|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