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網友好!
咱們一齊討論討論一下四節的AAA/AA充電方案,好嗎?
在國內似乎做得不錯的極少,似乎只有三洋做得比較理想(這里只談純技術,不談”民族”之類,希望各位網友…)網上有些做業務的在說自己做得比日本的還要好,根據我的經驗(我們已經做了三年半的研發了,仍不太理想)國內普遍不理想.主要原因我認為有如下三點:
一:發熱的問題:AC/DC發熱,充電時電池也發熱,充電空間也小.
二:恰倒好處充電截止,并且每一臺每一次均準確,即生產的一致性問題.
三:在達到性能的前提下做到低成本.
要把以上三個難點攻克,我感覺還頗有難處,大家覺得呢?
彭工
有關4節AAA/AA充電方案的探討
全部回復(19)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關于溫升的問題,我認為要做五顆熱電阻,PCB內部本身的一顆(PCB的溫升當成環境溫升),另外顆是外露檢測電芯的,在他們的溫度差的基礎判斷如何?另外現在目前生產的一個非常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電壓電流精度的檢測,由于目前行業上芯片的AD線性以及電阻的精度都不太好,導致AD轉換不太理想,在不同電壓端電壓精度不一樣.目前有些公司比較好的做法就是軟件校正,可是我們大多數公司是硬件來校正的,即改變取樣電阻值來校正顯然不太理想.我認為可以把AD的校正參數可以放在任意的EEPROM或FLASH單元中,通過上位機來校準下位機,下位機的子程序再調用這個校準的參數,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有的人認為:沒有必要了吧!事實上,目前所有的電源電池的GAS芯片都有這項功能,為什么人家要這樣做呢?人家也是16BIT的精度,應該夠準了吧?為了提高精度,他們往往都把硬件增益和軟件都綜合地考慮進去了.這樣他們在檢測高電壓的時候,精度可以達到1MV.我認為ATMEG8可以實現此功能,因為它內部有EEPROM,帶FLASH的應該也可以.另外我建議大家設計程序的時候,應該仿一些GAS的管理芯片的辦法去做,做成通用的子程序,這樣在生產測試的時候非常方便,干嘛不使用HDQ16的協議去做呢,一根線,實現很多功能.做成一個上位機,把要實現的功能,要測試的功能,實現得清清楚,明明白白.
0
回復
@qiuyy
關于溫升的問題,我認為要做五顆熱電阻,PCB內部本身的一顆(PCB的溫升當成環境溫升),另外顆是外露檢測電芯的,在他們的溫度差的基礎判斷如何?另外現在目前生產的一個非常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電壓電流精度的檢測,由于目前行業上芯片的AD線性以及電阻的精度都不太好,導致AD轉換不太理想,在不同電壓端電壓精度不一樣.目前有些公司比較好的做法就是軟件校正,可是我們大多數公司是硬件來校正的,即改變取樣電阻值來校正顯然不太理想.我認為可以把AD的校正參數可以放在任意的EEPROM或FLASH單元中,通過上位機來校準下位機,下位機的子程序再調用這個校準的參數,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有的人認為:沒有必要了吧!事實上,目前所有的電源電池的GAS芯片都有這項功能,為什么人家要這樣做呢?人家也是16BIT的精度,應該夠準了吧?為了提高精度,他們往往都把硬件增益和軟件都綜合地考慮進去了.這樣他們在檢測高電壓的時候,精度可以達到1MV.我認為ATMEG8可以實現此功能,因為它內部有EEPROM,帶FLASH的應該也可以.另外我建議大家設計程序的時候,應該仿一些GAS的管理芯片的辦法去做,做成通用的子程序,這樣在生產測試的時候非常方便,干嘛不使用HDQ16的協議去做呢,一根線,實現很多功能.做成一個上位機,把要實現的功能,要測試的功能,實現得清清楚,明明白白.
從純技術的角度來說,對于鎳氫充電器中所用的元件造成電壓、電流精度的影響問題不是很大,因為充電控制不是用絕對電壓去處理的,而是一個相對值,至于電流控制上,有用硬件的,也有用軟件PWM的,并不需要太高的精度.倒是A/D的分辨率對充飽控制的準確性有決定性的作用.對鋰電就要考慮元件的精度影響,要用軟件較正.程序中要有自檢功能有利于生產測試,當要自檢時,通過設定相應條件進入自檢,對各功能進行自我測試.
0
回復
@pampcin
從純技術的角度來說,對于鎳氫充電器中所用的元件造成電壓、電流精度的影響問題不是很大,因為充電控制不是用絕對電壓去處理的,而是一個相對值,至于電流控制上,有用硬件的,也有用軟件PWM的,并不需要太高的精度.倒是A/D的分辨率對充飽控制的準確性有決定性的作用.對鋰電就要考慮元件的精度影響,要用軟件較正.程序中要有自檢功能有利于生產測試,當要自檢時,通過設定相應條件進入自檢,對各功能進行自我測試.
自檢程序倒沒有必要做,因為浪費存儲空間,我認為.還不如做成“他”檢測,比如把電壓子程序定義成0X10,電流子程序0X11.....再通過HDQ16進行讀寫,發送一個0X10的時候,就把把相應的I/O口上的采樣數據顯示到上位機來.通過這種方法把充電器充電管理芯片做成一個“充電智能管理芯片”!MICROCHIP公司就有這樣的充電器的一個例程.另外由于溫度的影響,零件參數,AD的準確度都會發生改變,所以軟件校正的問題就越來越必要了.有一種方法是:做一個精度的穩壓源作為參考電壓,然后通過讀這個穩定源的電壓,進行軟件自我校正,這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0
回復
@pampcin
目前的低價格、低成本要求限制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比如AC/DC發熱問題,目前都做小功率的,充電電流小,充電時間長,電流大了就要考慮用同步整流以減小發熱,這樣AC/DC的成本就上去了,誰愿意接受?還有低成本要求限制了電路結構及充電控制方式.打開三洋M60充電器看看,里面用了多少個MOS管?多少個功率三級管?這種低成本、高利潤要求讓工程師們整天在研究怎樣省掉一個三極管、二極管,怎樣把程序壓縮到不到1k的ROM里.我不是反對硬件、軟件的優化,但是這種不正常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常常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我搞了一個案子,是身有體會的,效率可以做高,但成本在30元,我認為在國內可能不好賣,但確實是貨真價高.是8顆MOSFET的串聯方案,外殼做的比較小,具有可折插頭及DC輸入的.怎樣才能做一個質優價低的呢?以上有個兄弟說采用溫度法我有點贊成,很想試用,5顆NTC做對比是不是過充時才發熱歷害,有沒有問題?
0
回復
@pampcin
目前的低價格、低成本要求限制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比如AC/DC發熱問題,目前都做小功率的,充電電流小,充電時間長,電流大了就要考慮用同步整流以減小發熱,這樣AC/DC的成本就上去了,誰愿意接受?還有低成本要求限制了電路結構及充電控制方式.打開三洋M60充電器看看,里面用了多少個MOS管?多少個功率三級管?這種低成本、高利潤要求讓工程師們整天在研究怎樣省掉一個三極管、二極管,怎樣把程序壓縮到不到1k的ROM里.我不是反對硬件、軟件的優化,但是這種不正常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常常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用價格性比好的單片機,目前行業上公認S3F9454的資源比較好,它有9個10BIT 的AD,4k FLASH.價格也是非常好,是一個專業用來做充電器的單片機.
0
回復
@qiuyy
關于溫升的問題,我認為要做五顆熱電阻,PCB內部本身的一顆(PCB的溫升當成環境溫升),另外顆是外露檢測電芯的,在他們的溫度差的基礎判斷如何?另外現在目前生產的一個非常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電壓電流精度的檢測,由于目前行業上芯片的AD線性以及電阻的精度都不太好,導致AD轉換不太理想,在不同電壓端電壓精度不一樣.目前有些公司比較好的做法就是軟件校正,可是我們大多數公司是硬件來校正的,即改變取樣電阻值來校正顯然不太理想.我認為可以把AD的校正參數可以放在任意的EEPROM或FLASH單元中,通過上位機來校準下位機,下位機的子程序再調用這個校準的參數,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有的人認為:沒有必要了吧!事實上,目前所有的電源電池的GAS芯片都有這項功能,為什么人家要這樣做呢?人家也是16BIT的精度,應該夠準了吧?為了提高精度,他們往往都把硬件增益和軟件都綜合地考慮進去了.這樣他們在檢測高電壓的時候,精度可以達到1MV.我認為ATMEG8可以實現此功能,因為它內部有EEPROM,帶FLASH的應該也可以.另外我建議大家設計程序的時候,應該仿一些GAS的管理芯片的辦法去做,做成通用的子程序,這樣在生產測試的時候非常方便,干嘛不使用HDQ16的協議去做呢,一根線,實現很多功能.做成一個上位機,把要實現的功能,要測試的功能,實現得清清楚,明明白白.
說實話的人呀,有些道理,不過我的東西定型了^_^
0
回復
@pampcin
目前的低價格、低成本要求限制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比如AC/DC發熱問題,目前都做小功率的,充電電流小,充電時間長,電流大了就要考慮用同步整流以減小發熱,這樣AC/DC的成本就上去了,誰愿意接受?還有低成本要求限制了電路結構及充電控制方式.打開三洋M60充電器看看,里面用了多少個MOS管?多少個功率三級管?這種低成本、高利潤要求讓工程師們整天在研究怎樣省掉一個三極管、二極管,怎樣把程序壓縮到不到1k的ROM里.我不是反對硬件、軟件的優化,但是這種不正常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常常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是呀,應該是保證參數和質量的前提下優化呀,好,我做的充電器只賣給懂的人,大家搞個沙龍^_^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