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PID參數設計
附件中給出了平均電流控制PID參數設計的例子.電流環伯德圖為第一個例子7-3輸入電壓為7V時的電流環開環幅頻特性圖.可以看出書中給出的參數還是比較理想的.0db穿越點在17.5khz,相位裕量超過60度.實域仿真這個系統,動態響應還是比較優化的. 414741240990088.pdf
全部回復(57)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這個圖為電流環的開環伯德圖. 414741240990137.pdf
0
回復
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結識更多的高手.致力于研究開關電流PID參數設計問題的高手.小信號分析是一種工具,在國外使用很廣泛,因為每種開關電源都有本身的特性,PID補償起來比較困難,很難有一種固化的方法來補償PID.比較實用的方法是測試,但是不是每個公司都有相關的設備.所以小信號的分析變得很有意義.比較通用的做法是建立開環系統的小信號模型,然后畫出對應的幅頻特性曲線.根據目標的特性曲線來決定與之對應的補償PID的參數.附件中是關于BUCK電路的小信號分析的論文,個人認為比較通俗易懂,適合初學者. 414741240990873.rar
文件格式為CAJVIEW軟件.
文件格式為CAJVIEW軟件.
0
回復
@wuji122
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結識更多的高手.致力于研究開關電流PID參數設計問題的高手.小信號分析是一種工具,在國外使用很廣泛,因為每種開關電源都有本身的特性,PID補償起來比較困難,很難有一種固化的方法來補償PID.比較實用的方法是測試,但是不是每個公司都有相關的設備.所以小信號的分析變得很有意義.比較通用的做法是建立開環系統的小信號模型,然后畫出對應的幅頻特性曲線.根據目標的特性曲線來決定與之對應的補償PID的參數.附件中是關于BUCK電路的小信號分析的論文,個人認為比較通俗易懂,適合初學者.414741240990873.rar文件格式為CAJVIEW軟件.
附件打開后怎么是電源網網頁?
0
回復
@wuji122
414741241053053.pdf關于控制系統條件穩定的相關資料.

條件穩定,需要探討一下.
0
回復
@wuji122
已經發送了
Modeling and Practical Design Issues for Average Current Control.pdf 414741241078833.pdf
0
回復
@wuji122
ModelingandPracticalDesignIssuesforAverageCurrentControl.pdf414741241078833.pdf
Current mode control of a full bridge DC-to-DC converter with a two inductor rectifier.pdf 414741241328216.pdf
0
回復
@wuji122
電源反饋設計速成篇之一建模篇(Voltagemode,CCM).pdf
希望借這個帖子能有幸結識高手,環路參數設計一直是個難題,大家可以發表個人的看法,多交流,多探討,我相信憑借大家的努力,我們一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以前是自動控制理論專業畢業的,但是對波德圖的矯正方面了解比較少,可惜自己多年的學習了.在學校時我們主要學習數字計算機控制系統,學了不少的算法,唉,大部分不怎么實用,紙上談兵吧!工業控制現場主要以數字PID算法為主,但是方法似乎比較簡單,普通的控制系統PI足也,一般的思路是先使用比例來調節,調節至一定的程度,加積分環節,由小加到大,直到系統輸出快速性,而且無靜差為止.
0
回復
@wuji122
希望借這個帖子能有幸結識高手,環路參數設計一直是個難題,大家可以發表個人的看法,多交流,多探討,我相信憑借大家的努力,我們一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以前是自動控制理論專業畢業的,但是對波德圖的矯正方面了解比較少,可惜自己多年的學習了.在學校時我們主要學習數字計算機控制系統,學了不少的算法,唉,大部分不怎么實用,紙上談兵吧!工業控制現場主要以數字PID算法為主,但是方法似乎比較簡單,普通的控制系統PI足也,一般的思路是先使用比例來調節,調節至一定的程度,加積分環節,由小加到大,直到系統輸出快速性,而且無靜差為止.
好東西啊,比較實用.
近兩周一直在看環路,我的基本原則是先算后測,盡量讓測到的和計算出來的基本符合,這樣調環路就會比較快,而不是試來試去.
對于開關電源整個環路,仿真只是參考,除非有精確的每一個器件模型,但這是不可能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手頭項目仿真出的動態是60mV,而實際測出的是160mV.這還是用simplis仿出的.我仿的目的就是為了看動態,但沒有用.
寄生的東西難以估計.
近兩周一直在看環路,我的基本原則是先算后測,盡量讓測到的和計算出來的基本符合,這樣調環路就會比較快,而不是試來試去.
對于開關電源整個環路,仿真只是參考,除非有精確的每一個器件模型,但這是不可能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手頭項目仿真出的動態是60mV,而實際測出的是160mV.這還是用simplis仿出的.我仿的目的就是為了看動態,但沒有用.
寄生的東西難以估計.
0
回復
@胡莊主
好東西啊,比較實用.近兩周一直在看環路,我的基本原則是先算后測,盡量讓測到的和計算出來的基本符合,這樣調環路就會比較快,而不是試來試去.對于開關電源整個環路,仿真只是參考,除非有精確的每一個器件模型,但這是不可能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手頭項目仿真出的動態是60mV,而實際測出的是160mV.這還是用simplis仿出的.我仿的目的就是為了看動態,但沒有用.寄生的東西難以估計.
看來胡老師是高手.能夠計算出來整個開環傳遞函數也很厲害了,尤其對于大功率系統.對于全橋結構的系統,一般是等效成一個簡單的電路模型,但是可能會忽略很多的參數,比如原邊變壓器漏感,濾波電解電容的ESR變化問題,ESL問題,有效占空比的丟失問題等等.個人認為大部分的寄生參數對整個環路的影響是可以忽略的,一般考慮到比較惡劣的情況,然后進行環路設計,這樣得到的參數基本上是可以使用的;經過實際的調整后可以達到最優化.我對雙閉環控制系統比較感興趣,希望能得到胡老師的指教.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