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磁保持繼電器在低功耗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了,我比較熟悉的行業(yè)就是電動車充電插座。常規(guī)的繼電器由于長期工作,功耗損失非常大,功率范圍通常在0.5W~2W之間。而磁保持繼電器只有在狀態(tài)改變時耗電(通電200ms左右),平時不耗電,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比較高,約貴一倍。
那么他們之間在結構上有什么區(qū)別呢?
上圖中,左側為普通繼電器,右側為磁保持繼電器。通過解剖可以看到,磁保持繼電器在公共端多放了一塊磁鐵。由于銜鐵的導磁性,吸合處也會有磁性。這就為同極性排斥,異極性吸合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
這樣一旦線圈得電,銜鐵要么排斥要么吸合,斷電后靠彈簧斷開。這似乎和普通的繼電器沒有什么區(qū)別。
我猜測不同之處還在于線圈的磁芯,該磁芯選擇的應該是矩磁材料。也就是下圖的(C)。矩磁材料的特性就是一旦電流失去后磁性能夠保持。常見的矩磁材料有鋰錳鐵氧體等,和咱們常見的能充磁的鐵鎳鈷磁鋼相似。
后來經過測試,發(fā)現磁芯就是軟磁材料,通電有磁,斷電無磁。排斥后,由于磁性吸力小于彈簧拉力而繼續(xù)斷開。吸合后,由于磁性吸力大于彈簧拉力而繼續(xù)吸合。
那么我感覺這種沒有硬磁材料作為磁芯的作用力大,會有觸點接觸電阻大的缺點。
以上是我自己的看法,大家有什么不同見解呢?歡迎留意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