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首先是要配置相關的PCA寄存器 比如我們配置CCP0引腳輸出PWM。
// PCA0初始化
AUXR1 &= ~0x30;
AUXR1 |= 0x10;
//切換IO口, 0x00: P1.2 P1.1 P1.0 P3.7, 0x10: P3.4 P3.5 P3.6 P3.7, 0x20: P2.4 P2.5 P2.6 P2.7
CCAPM0 = 0x42; //工作模式 PWM
PCA_PWM0 = (PCA_PWM0 & ~0xc0) | 0x00; //PWM寬度, 0x00: 8bit, 0x40: 7bit, 0x80: 6bit
CMOD = (CMOD & ~0xe0) | 0x08;
//選擇時鐘源, 0x00: 12T, 0x02: 2T, 0x04: Timer0溢出, 0x06: ECI, 0x08: 1T, 0x0A: 4T, 0x0C: 6T, 0x0E: 8T
CR = 1; //開PCA計數器
UpdatePwm(128);
1.AUXR1 輔助寄存器
2.CCAPM0:PCA模塊0的比較/捕獲寄存器
B7:保留為將來之用。
ECOM0:允許比較器功能控制位。
當ECOM0 = 1時,允許比較器功能。
CAPP0: 正捕獲控制位。
當CAPP0 = 1時,允許上升沿捕獲。
CAPN0: 負捕獲控制位。
當CAPN0 = 1時,允許下降沿捕獲。
MAT0: 匹配控制位。
當MAT0 = 1時,PCA計數值與模塊的比較/捕獲寄存器的值的匹配將置位CCON寄存器的中斷標志位CCF0。
TOG0:翻轉控制位。
當TOG0 = 1時,工作在PCA高速脈沖輸出模式,PCA計數器的值與模塊的比較/捕獲寄存器的值的匹配將使CCP0腳翻轉。
PWM0: 脈寬調制模式。
當PWM0 = 1時,允許CCP0腳用作脈寬調節輸出。
ECCF0:使能CCF0中斷。使能寄存器CCON的比較/捕獲標志CCF0,用來產生中斷。
第二步:理解輸出的PWM跟何值相關
一旦我們開啟了PCA計數器,PCA自帶的計數器CL就開始計數,Pwm的輸出是跟CCAP0H有關,我們在給CCAP0H賦值的時候,當PCA自帶的計數器CL溢出的時候,CCAP0L就等于了CCAP0H。
PWM的占空比就是:占空比=(256-CCAP0L)-256.
輸出電壓和占空比的關系就是:輸出電壓=占空比*最高輸出電壓。
(注:占空比=高電平的時間/周期)。
第三步:寫出更新PWM程序
void UpdatePwm(u16 pwm_value)
{
if(pwm_value == 0) PWM0_OUT_0(); //輸出連續低電平
else CCAP0H = (u8)(256 - pwm_value), PWM0_NORMAL();
}
注:// 宏定義
#define PWM0_NORMAL() PCA_PWM0 &= ~3
//PWM0正常輸出(默認)
#define PWM0_OUT_0() PCA_PWM0 |= 3
//PWM0一直輸出0 PCA_PWM0=0000 0011
#define PWM0_OUT_1() PCA_PWM0 &= ~3, CCAP0H = 0
//PWM0一直輸出1
當我們的pwm_value增大的時候,CCAP0H較小,從而CCAP0L較小,從而占空比增大.
最后簡單總結
PWM的原理是
通過比較CL的值跟CCAPL0的值輸出波形
當CL小于CCAPL0時 輸出0
當CL大于或等于CCAPL0時 輸出1
PWM模式會自動運行CL并不需要手動操作
也就是說CL計數到255溢出的時候CCAPH0的值會裝到CCAPL0
所以如果CCAPH0的值會不停的賦值給CCAPL0
如果CCAPH0=0的話就算CCAPL0=0x80只要CL溢出CCAPL0就被賦值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