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維護蓄電池的維修充電----------張揚
免維修蓄電池具有價格低廉、攜帶方便、容量大等特點,在應急燈、手電、UPS電源、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等多方面得到了應用.但若使用不當,會對蓄電池造成損害
免維修蓄電池具有價格低廉、攜帶方便、容量大等特點,在應急燈、手電、UPS電源、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等多方面得到了應用.但若使用不當,會對蓄電池造成損害,以至報廢.其實只要作適當修理,多數蓄電池的容量都可等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一、常見問題及處理
1、 免維護蓄電池(以下簡稱電瓶)在充電時基本不產生氣泡,可以在密封狀態下,省去了加酸等維護工作.但電瓶在充放電過程中要完全不產生氣體是不可能的,為了釋放氣體,電瓶不能完全密閉.撬開電瓶上部的,為了釋放氣體,電瓶不能完全密閉.撬開電瓶上部的塑料蓋板,就可以看到每個小電池上面都有一個用橡皮帽蓋上的加液孔,蓄電池的水分可以通過橡皮帽蒸發出去.即使電瓶不使用,水分也會蒸發,造成電瓶容量下降,嚴重時電瓶就會干枯而不能充放電.對于這種電瓶,只要向電瓶添加蒸餾水或純凈水,再進行幾次充放電循環,電瓶的大部分容量都可以恢復.例:一個DSB SP1272 12V7.2Ah電瓶,使用時間不長,充電到14V后進行放電,短路電流只有300多毫安.揭開上蓋檢查,液已近干枯,注入蒸餾水并進行充放電循環兩次,容量恢復到84%,已能正常工作.
2、電瓶在放電時,電解液的硫酸濃度和和比重下降,完全放電后,在15℃時的比重降到1. 11.一般充電時比重上升,夏天充滿電后的比重為1.25~1.26,冬天為1.27~1.28.因電瓶處在密封狀態,在使用時,只能根據電瓶的電壓來判斷是否已充好電或已放完電.6V和12V電瓶充足電時,電壓分別為6.8V~7V和13.6V~14V,完全放電時,6V和12V電瓶的電壓分別為5.3V和10.6V.電瓶如果過度放電或長期處于半放電狀態,電瓶會硫化,硫化的電瓶不能用添加蒸餾水和常規充電的方法來消除,只有電解液硫酸的濃度比較低時充電,硫化才能消除.修復方法:(1)如果電瓶硫化不嚴重,容量下降不多,可用小電流(0.05A或更小)對電瓶長時間充電.(2)如果電瓶的硫化比較嚴重,可充電到最高電壓(6V電瓶充到7V,12V電瓶充到14V),用注射器把電瓶中的電解液抽出,然后注入蒸餾水,以稀釋電解液.充電1~2小時后再抽出電解液,注入蒸餾水,重復以上操作,直到抽出的電解液比重不再顯著上升時為止(一般2~3次即可).此時盡量反電解液抽出,再根據環境溫度注入比重為1.25~1.28的硫酸,放完電再充滿電,檢查電液的比重.若比重較小,可再次抽出電解液并注入硫酸,使電解液的比重達到標準.注意注入電瓶內的電解液不宜多,待電瓶內海綿狀的物質吸滿電解液即可,將多余的電解液抽出,修復工作即告完成.例:一個SOny BP60 3Ah電瓶,是八十年代用于3/4英寸攝像機的電源,電瓶硫化嚴重.采用上述方法修復后,容量恢復到2.2Ah.
3、電瓶一般由幾個人電池串聯組成(6V電瓶用3個,12V電瓶用6個),要求串聯的幾個電池具有相同的容量和充放電特性.但雜牌和質量較差的電瓶,各電池的一致性就比較差,電瓶充滿電后,從整個電瓶來看,電壓已經充夠,質量較差的電池已過充電.放電時,電瓶的電壓降到了5.3V和10.6V,但質量差的電池已過度放電了.質量較差的電池性能比較差,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就更容易硫化,引起電瓶容量的下降并較早報廢.修復這種電瓶,首先應把其中質量差的電池找到.方法是在電瓶的上蓋對應各電池連接橋(一般在兩個橡皮帽的中間或略靠邊)的部位鉆一個Φ6mm的孔,孔的深度剛好鉆到鉛質的連接橋上(不可鉆通).然后在連接橋上用Φ1.5mm的鉆頭鉆一個深度約2mm~3mm的小孔(也不要鉆通).再用一段長約40mm直徑約1.2mm并已完全鍍上焊錫的銅錢打入連接橋的小孔中,將熔化的松香或瀝青滴在銅錢周圍(因硫酸對銅錢的腐蝕性很大,腐蝕產生的硫酸銅對電瓶有損害,在銅錢上鍍錫可使銅錢與連接橋的接觸比較緊密,并保護銅錢不被電解液腐蝕,滴上松香是為了進一步保護銅錢不被電解液侵蝕).12V電瓶最多可以打入5條銅錢,這就等于把每個小電池的正負極都引了出來,可以對每個小電池的電壓和電解液的比重進行檢查.對于已經硫化的小電池,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分別進行修復.
4、有的電瓶的連接橋或電池對外部的引出線出現斷裂(多數情況是正負極的引出線斷裂),電瓶就不能工作了.變樣的電瓶,只有把斷裂的部位找到才能修復.采用上述的入鍍銅錢的方法,用萬用表找到電壓不正常或輸出電流較小的電池,斷裂點就在該電池上.找到以后,在斷裂處的塑料蓋上開一個孔,孔的大小以能用烙鐵伸入到斷裂處進行焊接為度,不宜太大.焊接好后,經檢查連接正常,用塑料或環氧樹脂把打開的孔封閉,再用上述方法進行復活,電瓶就可以重新投入工作了.
5、電瓶內部如有短路故障,可用低壓大電流把短路點燒掉.如果出現活性物質脫落(表現為抽出的電解液中有褐色物質),說明電瓶壽命已經完結,這類電瓶就不必修理了.但如果僅是其中一兩個電池壽命終結,可把這一兩個電池短路起來,余下的電池尚可作為較低電壓的電瓶繼續使用.
二、兩點說明.
1、雜質(特別是鐵離子)對電瓶的危害很大,會造成電瓶自放電,縮短自身壽命.因此,在注入硫酸和水時,要注意純度.
2、比重計是修復電瓶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市售的比重計測量時需要較多電解液,難以使用.筆者用中性筆的筆心和圓珠筆的筆帽做了一個微型簡易比重計:把比重計放在純水中,記下比重計在水面的位置,這是比重為1.00的刻度位置;再把比重計放入已知濃度(在電瓶商店或維修店可買到稀硫酸,可請他們準確測量出硫酸的比重,例如1.28)的硫酸液中,記下比重計在液面位置;將量出的比重為1.00~1.28的長度刻在紙上,再把1.00~1.28之間的刻度28等分,比重計就做成了.
joanny的部分資料--例如免維護蓄電池的維修方法
全部回復(20)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針對比重計制作麻煩的問題,補充一個--20℃時硫酸的密度與濃度對照表 .摘自網上.
實際使用,因為蓄電池一般是失水問題為主,不需很精確的話建議98%的濃硫酸配比濃度30%可以了(比重1.22).
提醒大家不要忘了基本的化學知識,先倒濃硫酸后慢慢加水,卑鄙下流,同時慢速攪拌.根據杯子的發熱情況分次加水.
比重 含量 比重 含量 比重 含量 比重 含量
1 0.3 1.215 29.6 1.43 53.5 1.645 72.9
1.005 1 1.22 30.2 1.435 54 1.65 73.4
1.01 1.7 1.225 30.8 1.44 54.5 1.655 73.8
1.015 2.5 1.23 31.4 1.445 55 1.66 74.2
1.02 3.2 1.235 32 1.45 55.4 1.665 74.6
1.025 4 1.24 32.6 1.455 55.9 1.67 75.1
1.03 4.7 1.245 33.2 1.46 56.4 1.675 75.5
1.035 5.5 1.25 33.8 1.465 56.9 1.68 75.9
1.04 6.2 1.255 34.4 1.47 57.4 1.685 76.3
1.045 7 1.26 35 1.475 57.8 1.69 76.8
1.05 7.7 1.265 35.6 1.48 58.3 1.695 77.2
1.055 8.4 1.27 36.2 1.485 58.8 1.7 77.6
1.06 9.1 1.275 36.8 1.49 59.2 1.705 78.1
1.065 9.8 1.28 37.4 1.495 59.7 1.71 78.5
1.07 10.6 1.285 37.9 1.5 60.2 1.715 78.9
1.075 11.3 1.29 38.5 1.505 60.6 1.72 79.4
1.08 12 1.295 39.1 1.51 61.1 1.725 79.8
1.085 12.7 1.3 39.7 1.515 61.5 1.73 80.2
1.09 13.4 1.305 40.2 1.52 62 1.735 80.7
1.095 14 1.31 40.8 1.525 62.4 1.74 81.2
1.1 14.7 1.315 41.4 1.53 62.9 1.745 81.6
1.105 15.4 1.32 41.9 1.535 63.4 1.75 82.1
1.11 16.1 1.325 42.5 1.54 63.8 1.755 82.6
1.115 16.7 1.33 43.1 1.545 64.3 1.76 83.1
1.12 17.4 1.335 43.6 1.55 64.7 1.765 83.6
1.125 18.1 1.34 44.2 1.555 65.1 1.77 84.1
1.13 18.8 1.345 44.7 1.56 65.6 1.775 84.6
1.135 19.4 1.35 45.3 1.565 66 1.78 85.2
1.14 20.1 1.355 45.8 1.57 66.5 1.785 85.7
1.145 20.7 1.36 46.3 1.575 66.9 1.79 86.3
1.15 21.4 1.365 46.9 1.58 67.3 1.795 87
1.155 22 1.37 47.4 1.585 67.8 1.8 87.7
1.16 22.7 1.375 47.9 1.59 68.2 1.805 88.4
1.165 23.3 1.38 48.4 1.595 68.7 1.81 89.2
1.17 23.9 1.385 49 1.6 69.1 1.815 90.1
1.175 24.6 1.39 49.5 1.605 69.5 1.82 91.1
1.18 25.2 1.395 50 1.61 70 1.825 92.2
1.185 25.8 1.4 50.5 1.615 70.4 1.83 93.6
1.19 26.5 1.405 51 1.62 70.8 1.835 95.7
1.195 27.1 1.41 51.5 1.625 71.2 1.836 97
1.2 27.7 1.415 52 1.63 71.7 1.84 98
1.205 28.3 1.42 52.5 1.635 72.1
1.21 28.9 1.425 53 1.64 72.5
實際使用,因為蓄電池一般是失水問題為主,不需很精確的話建議98%的濃硫酸配比濃度30%可以了(比重1.22).
提醒大家不要忘了基本的化學知識,先倒濃硫酸后慢慢加水,卑鄙下流,同時慢速攪拌.根據杯子的發熱情況分次加水.
比重 含量 比重 含量 比重 含量 比重 含量
1 0.3 1.215 29.6 1.43 53.5 1.645 72.9
1.005 1 1.22 30.2 1.435 54 1.65 73.4
1.01 1.7 1.225 30.8 1.44 54.5 1.655 73.8
1.015 2.5 1.23 31.4 1.445 55 1.66 74.2
1.02 3.2 1.235 32 1.45 55.4 1.665 74.6
1.025 4 1.24 32.6 1.455 55.9 1.67 75.1
1.03 4.7 1.245 33.2 1.46 56.4 1.675 75.5
1.035 5.5 1.25 33.8 1.465 56.9 1.68 75.9
1.04 6.2 1.255 34.4 1.47 57.4 1.685 76.3
1.045 7 1.26 35 1.475 57.8 1.69 76.8
1.05 7.7 1.265 35.6 1.48 58.3 1.695 77.2
1.055 8.4 1.27 36.2 1.485 58.8 1.7 77.6
1.06 9.1 1.275 36.8 1.49 59.2 1.705 78.1
1.065 9.8 1.28 37.4 1.495 59.7 1.71 78.5
1.07 10.6 1.285 37.9 1.5 60.2 1.715 78.9
1.075 11.3 1.29 38.5 1.505 60.6 1.72 79.4
1.08 12 1.295 39.1 1.51 61.1 1.725 79.8
1.085 12.7 1.3 39.7 1.515 61.5 1.73 80.2
1.09 13.4 1.305 40.2 1.52 62 1.735 80.7
1.095 14 1.31 40.8 1.525 62.4 1.74 81.2
1.1 14.7 1.315 41.4 1.53 62.9 1.745 81.6
1.105 15.4 1.32 41.9 1.535 63.4 1.75 82.1
1.11 16.1 1.325 42.5 1.54 63.8 1.755 82.6
1.115 16.7 1.33 43.1 1.545 64.3 1.76 83.1
1.12 17.4 1.335 43.6 1.55 64.7 1.765 83.6
1.125 18.1 1.34 44.2 1.555 65.1 1.77 84.1
1.13 18.8 1.345 44.7 1.56 65.6 1.775 84.6
1.135 19.4 1.35 45.3 1.565 66 1.78 85.2
1.14 20.1 1.355 45.8 1.57 66.5 1.785 85.7
1.145 20.7 1.36 46.3 1.575 66.9 1.79 86.3
1.15 21.4 1.365 46.9 1.58 67.3 1.795 87
1.155 22 1.37 47.4 1.585 67.8 1.8 87.7
1.16 22.7 1.375 47.9 1.59 68.2 1.805 88.4
1.165 23.3 1.38 48.4 1.595 68.7 1.81 89.2
1.17 23.9 1.385 49 1.6 69.1 1.815 90.1
1.175 24.6 1.39 49.5 1.605 69.5 1.82 91.1
1.18 25.2 1.395 50 1.61 70 1.825 92.2
1.185 25.8 1.4 50.5 1.615 70.4 1.83 93.6
1.19 26.5 1.405 51 1.62 70.8 1.835 95.7
1.195 27.1 1.41 51.5 1.625 71.2 1.836 97
1.2 27.7 1.415 52 1.63 71.7 1.84 98
1.205 28.3 1.42 52.5 1.635 72.1
1.21 28.9 1.425 53 1.64 72.5
0
回復
toshiba的場效應管選型手冊 :)
371451197048691.pdf
371451197048691.pdf
0
回復
常用場效應管-國外場效應參數及互換手冊
371451197048986.pdf
371451197048986.pdf
0
回復
漆包線計算器及3525IC計算-----不記得從哪個大蝦的帖子上下來的,請原諒
371451197049233.rar
371451197049233.rar
0
回復
輸出功率和磁芯尺寸的關系 -----金可大蝦寫的很經典!!!
(摘自http://dianyu.uu1001.com/read.php?tid-3.html)
轉載電子愛好者網站發表用戶:金可 發表時間:2007-3-5 12:22:16
要使變壓器輸出更大的功率,我們希望在電壓一定的情況下,圈數要盡可能的少、導線盡可能的粗.
這樣才有利于提供較大的電流,輸出更大的功率.前者需要較大的磁芯截面積,后者要求較大的磁芯窗口
面積.因此要獲得較大的輸出功率磁芯尺寸必須夠大才行.
變壓器初級繞組的圈數可用下式來算:
N = k *10^5 * U /(f *Ae* Bmax )
k 為最大導通時間與周期之比,通常取k=0.4;
U 是初級繞組輸入電壓(V),(近似等于直流輸入電壓);
f 是變壓器的工作頻率(KHZ);
Ae 是磁芯的截面積(cm2);
Bmax 是允許的磁通密度最大變化幅度(G).
因此,在一定電壓下,增大截面積Ae、提高工作頻率f和選擇更大的峰值磁通密度Bmax,都有利于減少
圈數,提高輸出功率.但是,磁芯的損耗(鐵損)是按Bmax的2.7次冪和f的1.7次冪呈指數增長的,Bmax還
受磁芯飽和的限制.因此,提高工作頻率f和選擇更大的峰值磁通密度Bmax都是有限度的.大多數適合做開
關電源的鐵氧體磁芯頻率通常限制在10-50KHZ以內,Bmax限制在2000G(高斯)以內,一般取Bmax=1600G較
為合適.因此,功率主要靠磁芯截面積Ae、其次靠工作頻率f控制.
但必須明確的是,這種控制關系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Ae加大和f提高只是表示對同樣的電壓,允許
繞的圈數更少,只有實際把圈數減少了才能提高功率.如果在同樣材料的一個大磁芯和一個小磁芯上,用
一樣的導線繞同樣的圈數,對同樣的輸入電壓輸出功率是基本相同的.同樣,如果一個做好的變壓器,僅
僅靠改變工作頻率,也是不會使輸出功率提高的.
聯想到樓主張偉明的問題,因為變壓器已經做好,所以我建議提高輸入電壓來提高功率;如果從變壓
器入手的話,可以嘗試把導線適當加粗,同時把頻率提高一些,以允許圈數能有所減少,這樣就可加大輸
出功率.
導線加粗受到磁芯窗口面積Ac限制.用截面積為Ad的導線繞N圈,占用的窗口面積為:
Awc = N *Ad = k * 10^5 * U *Ad / (f *Ae* Bmax )
設,初級繞組窗口占用系數為Sn =Awc / Ac, Ad用電流I(有效值)和允許的電流密度J表示為
Ad=I/J/100,(Ad-平方厘米,I-A有效值,J-A/平方毫米)
則上式可寫成:Ac* Sn = k * U *I*10^3 / ( f *Ae* Bmax * J)
或,U*I = Sn * Bmax * J * f *Ae* Ac * 10^-3 / k
因為輸入功率等于輸入電壓U與電流平均值k*Ip的乘積,而電流有效值I與峰值Ip的關系為
Ip= 1.58*I,所以輸入功率Pi = 1.58*k*U*I = 1.58*Sn * Bmax * J * f *Ae* Ac * 10^-3
再乘上效率Ef就得到最大輸出功率的表達式
Po = 1.58 * Ef * Sn * Bmax * J * f *Ae* Ac * 10^-3
可見,功率除了和上面那些有利于圈數減少的因素成正比之外,還與允許導線加粗的Ac、Sn以及電流
密度J成正比.工程上一般取Ef = 0.8,Sn=0.4,Bmax=1600G,J=4A/平方毫米,再考慮到不同電路形式的
繞組結構不同,故常用下式來估算磁芯的最大輸出功率:Po = m * f * Ae * Ac
推挽電路m=3.2,單端正激電路m=1.6,半橋和全橋m=4.48
電視機行輸出變壓器常用的三種U型磁芯,U12、U16、U18的Ae與Ac乘積分別為6.12、14.9、30.4(平方厘米),如果頻率取f=20KHZ,采用推挽電路,則可算得這三種磁芯可提供的最大輸出功率為:
U12:Po = 3.2*20*6.12 = 548 W
U16:Po = 3.2*20*14.9 = 954W
U18:Po = 3.2*20*30.4 = 1945W
這種U型磁芯窗口面積很大適合高壓大功率的場合,但磁路較長,初、次級耦合度較差,漏感大.再次強調,算出的最大功率只是說明該磁芯的能力,大材小用可以,小材大用就不行了.
磁芯選定之后,最大輸出功率和工作頻率有關
工程上可用下式估算:
Po=1.6*f*Ae*Ac (W)
f-工作頻率(KHZ)
Ae-磁芯截面積(平方厘米)
Ac-磁芯窗口面積(平方厘米)
(對其他電路形式,式中系數1.6有所不同)
對EI40,Ae=1.28,Ac=1.5,可算得
當f=20KHz時,Po=61W
當f=24KHz時,Po=74W
當f=48KHz時,Po=148W
繞組的每伏匝數,用下式計算:
No = 15.6/(f*Ae) (匝/V)
若f=24KHZ, No = 15.6/(24*1.28) = 0.51 匝/V
如果初級電壓V1=240V,次級電壓V2=36V,則
初級匝數: N1 = No*V1=122 匝
次級匝數: N2 = No*V2=18 匝
(摘自http://dianyu.uu1001.com/read.php?tid-3.html)
轉載電子愛好者網站發表用戶:金可 發表時間:2007-3-5 12:22:16
要使變壓器輸出更大的功率,我們希望在電壓一定的情況下,圈數要盡可能的少、導線盡可能的粗.
這樣才有利于提供較大的電流,輸出更大的功率.前者需要較大的磁芯截面積,后者要求較大的磁芯窗口
面積.因此要獲得較大的輸出功率磁芯尺寸必須夠大才行.
變壓器初級繞組的圈數可用下式來算:
N = k *10^5 * U /(f *Ae* Bmax )
k 為最大導通時間與周期之比,通常取k=0.4;
U 是初級繞組輸入電壓(V),(近似等于直流輸入電壓);
f 是變壓器的工作頻率(KHZ);
Ae 是磁芯的截面積(cm2);
Bmax 是允許的磁通密度最大變化幅度(G).
因此,在一定電壓下,增大截面積Ae、提高工作頻率f和選擇更大的峰值磁通密度Bmax,都有利于減少
圈數,提高輸出功率.但是,磁芯的損耗(鐵損)是按Bmax的2.7次冪和f的1.7次冪呈指數增長的,Bmax還
受磁芯飽和的限制.因此,提高工作頻率f和選擇更大的峰值磁通密度Bmax都是有限度的.大多數適合做開
關電源的鐵氧體磁芯頻率通常限制在10-50KHZ以內,Bmax限制在2000G(高斯)以內,一般取Bmax=1600G較
為合適.因此,功率主要靠磁芯截面積Ae、其次靠工作頻率f控制.
但必須明確的是,這種控制關系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Ae加大和f提高只是表示對同樣的電壓,允許
繞的圈數更少,只有實際把圈數減少了才能提高功率.如果在同樣材料的一個大磁芯和一個小磁芯上,用
一樣的導線繞同樣的圈數,對同樣的輸入電壓輸出功率是基本相同的.同樣,如果一個做好的變壓器,僅
僅靠改變工作頻率,也是不會使輸出功率提高的.
聯想到樓主張偉明的問題,因為變壓器已經做好,所以我建議提高輸入電壓來提高功率;如果從變壓
器入手的話,可以嘗試把導線適當加粗,同時把頻率提高一些,以允許圈數能有所減少,這樣就可加大輸
出功率.
導線加粗受到磁芯窗口面積Ac限制.用截面積為Ad的導線繞N圈,占用的窗口面積為:
Awc = N *Ad = k * 10^5 * U *Ad / (f *Ae* Bmax )
設,初級繞組窗口占用系數為Sn =Awc / Ac, Ad用電流I(有效值)和允許的電流密度J表示為
Ad=I/J/100,(Ad-平方厘米,I-A有效值,J-A/平方毫米)
則上式可寫成:Ac* Sn = k * U *I*10^3 / ( f *Ae* Bmax * J)
或,U*I = Sn * Bmax * J * f *Ae* Ac * 10^-3 / k
因為輸入功率等于輸入電壓U與電流平均值k*Ip的乘積,而電流有效值I與峰值Ip的關系為
Ip= 1.58*I,所以輸入功率Pi = 1.58*k*U*I = 1.58*Sn * Bmax * J * f *Ae* Ac * 10^-3
再乘上效率Ef就得到最大輸出功率的表達式
Po = 1.58 * Ef * Sn * Bmax * J * f *Ae* Ac * 10^-3
可見,功率除了和上面那些有利于圈數減少的因素成正比之外,還與允許導線加粗的Ac、Sn以及電流
密度J成正比.工程上一般取Ef = 0.8,Sn=0.4,Bmax=1600G,J=4A/平方毫米,再考慮到不同電路形式的
繞組結構不同,故常用下式來估算磁芯的最大輸出功率:Po = m * f * Ae * Ac
推挽電路m=3.2,單端正激電路m=1.6,半橋和全橋m=4.48
電視機行輸出變壓器常用的三種U型磁芯,U12、U16、U18的Ae與Ac乘積分別為6.12、14.9、30.4(平方厘米),如果頻率取f=20KHZ,采用推挽電路,則可算得這三種磁芯可提供的最大輸出功率為:
U12:Po = 3.2*20*6.12 = 548 W
U16:Po = 3.2*20*14.9 = 954W
U18:Po = 3.2*20*30.4 = 1945W
這種U型磁芯窗口面積很大適合高壓大功率的場合,但磁路較長,初、次級耦合度較差,漏感大.再次強調,算出的最大功率只是說明該磁芯的能力,大材小用可以,小材大用就不行了.
磁芯選定之后,最大輸出功率和工作頻率有關
工程上可用下式估算:
Po=1.6*f*Ae*Ac (W)
f-工作頻率(KHZ)
Ae-磁芯截面積(平方厘米)
Ac-磁芯窗口面積(平方厘米)
(對其他電路形式,式中系數1.6有所不同)
對EI40,Ae=1.28,Ac=1.5,可算得
當f=20KHz時,Po=61W
當f=24KHz時,Po=74W
當f=48KHz時,Po=148W
繞組的每伏匝數,用下式計算:
No = 15.6/(f*Ae) (匝/V)
若f=24KHZ, No = 15.6/(24*1.28) = 0.51 匝/V
如果初級電壓V1=240V,次級電壓V2=36V,則
初級匝數: N1 = No*V1=122 匝
次級匝數: N2 = No*V2=18 匝
0
回復
常用場效應管參數2sk-irc-2sj系列
371451197050760.xls
371451197050760.xls
0
回復
常用晶體三極管資料大全::E道理
371451197050910.rar
371451197050910.rar
0
回復
GBT2681_1981電工成套裝置中的導線顏色 ----國標可不是誰都有的
371451197051046.doc
371451197051046.doc
0
回復
PCB設計時銅箔厚度
[技術文章]PCB設計時銅箔厚度,走線寬度和電流的關系
gooker 發表于 2005-6-14 14:44:00
(一)我在一個PDF文檔里面看到的,如下:
不同厚度不同寬度的銅箔的載流量見下表:
銅皮厚度35um 銅皮厚度50um 銅皮厚度70um
銅皮t=10 銅皮t=10 銅皮t=10
電流A 寬度mm 電流A 寬度mm 電流A 寬度mm
6.00 2.50 5.10 2.50 4.50 2.50
5.10 2.00 4.30 2.00 4.00 2.00
4.20 1.50 3.50 1.50 3.20 1.50
3.60 1.20 3.00 1.20 2.70 1.20
3.20 1.00 2.60 1.00 2.30 1.00
2.80 0.80 2.40 0.80 2.00 0.80
2.30 0.60 1.90 0.60 1.60 0.60
2.00 0.50 1.70 0.50 1.35 0.50
1.70 0.40 1.35 0.40 1.10 0.40
1.30 0.30 1.10 0.30 0.80 0.30
0.90 0.20 0.70 0.20 0.55 0.20
0.70 0.15 0.50 0.15 0.20 0.15
注1 用銅皮作導線通過大電流時銅箔寬度的載流量應參考表中的數值降額50%去選擇考慮.再看看摘自<<電子電路抗干擾實用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 毛楠孫瑛96.1第一版)的經驗公式, 以下原文摘錄:
“由于敷銅板銅箔厚度有限,在需要流過較大電流的條狀銅箔中,應考慮銅箔的載流量問題. 仍以典型的0.03mm 厚度的為例,如果將銅箔作為寬為W(mm),長度為L(mm)的條狀導線, 其電阻為0.0005*L/W 歐姆. 另外,銅箔的載流量還與印刷電路板上安裝的元件種類,數量以及散熱條件有關. 在考慮到安全的情況下, 一般可按經驗公式0.15*W(A)來計算銅箔的載流量.
Ps -ef|grep wcz
Ps -e|grep allegro
(二)是我在電子工程專輯論壇看到的
PCB電路板銅皮寬度和所流過電流量大小的計算方法
一般PCB板的銅箔厚度為35um,線條寬度為1mm時,那末線條的橫切面的面積為0.035平方毫米,通常取電流密度30A/平方毫米,所以,每毫米線寬可以流過1A電流.
IPC275-A的標準上有計算公式.同溫升,銅箔厚度,A有關.
I = 0.0150(DT 0.5453)(A 0.7349) for IPC-D-275 Internal Traces
I = 0.0647(DT 0.4281)(A 0.6732) for IPC-D-275 External Traces
IPC275-A標準沒找到.
[技術文章]PCB設計時銅箔厚度,走線寬度和電流的關系
gooker 發表于 2005-6-14 14:44:00
(一)我在一個PDF文檔里面看到的,如下:
不同厚度不同寬度的銅箔的載流量見下表:
銅皮厚度35um 銅皮厚度50um 銅皮厚度70um
銅皮t=10 銅皮t=10 銅皮t=10
電流A 寬度mm 電流A 寬度mm 電流A 寬度mm
6.00 2.50 5.10 2.50 4.50 2.50
5.10 2.00 4.30 2.00 4.00 2.00
4.20 1.50 3.50 1.50 3.20 1.50
3.60 1.20 3.00 1.20 2.70 1.20
3.20 1.00 2.60 1.00 2.30 1.00
2.80 0.80 2.40 0.80 2.00 0.80
2.30 0.60 1.90 0.60 1.60 0.60
2.00 0.50 1.70 0.50 1.35 0.50
1.70 0.40 1.35 0.40 1.10 0.40
1.30 0.30 1.10 0.30 0.80 0.30
0.90 0.20 0.70 0.20 0.55 0.20
0.70 0.15 0.50 0.15 0.20 0.15
注1 用銅皮作導線通過大電流時銅箔寬度的載流量應參考表中的數值降額50%去選擇考慮.再看看摘自<<電子電路抗干擾實用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 毛楠孫瑛96.1第一版)的經驗公式, 以下原文摘錄:
“由于敷銅板銅箔厚度有限,在需要流過較大電流的條狀銅箔中,應考慮銅箔的載流量問題. 仍以典型的0.03mm 厚度的為例,如果將銅箔作為寬為W(mm),長度為L(mm)的條狀導線, 其電阻為0.0005*L/W 歐姆. 另外,銅箔的載流量還與印刷電路板上安裝的元件種類,數量以及散熱條件有關. 在考慮到安全的情況下, 一般可按經驗公式0.15*W(A)來計算銅箔的載流量.
Ps -ef|grep wcz
Ps -e|grep allegro
(二)是我在電子工程專輯論壇看到的
PCB電路板銅皮寬度和所流過電流量大小的計算方法
一般PCB板的銅箔厚度為35um,線條寬度為1mm時,那末線條的橫切面的面積為0.035平方毫米,通常取電流密度30A/平方毫米,所以,每毫米線寬可以流過1A電流.
IPC275-A的標準上有計算公式.同溫升,銅箔厚度,A有關.
I = 0.0150(DT 0.5453)(A 0.7349) for IPC-D-275 Internal Traces
I = 0.0647(DT 0.4281)(A 0.6732) for IPC-D-275 External Traces
IPC275-A標準沒找到.
0
回復
線號與電流關系awg
371451197051607.rar
371451197051607.rar
0
回復
來個最管用的軟件做結尾.BXViewer.EXE 看PDG文檔的利器,功能超贊
371451197051970.rar
371451197051970.rar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