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說,鋰電池的特性。
鋰電池在生產線上下來時就開始的壽命的倒計時。一般1-6年內就會損壞。業內用循環次數來表示。國產的次數一般就200次左右,進口的一般可以達500次。如果是鐵鋰可以達2000次。但實際上我測試過,就是號稱2000次的鐵鋰最多也就1500次左右就壞了,所以廠家的值還是有所保留。但鋰電池如果用過充或過放基本上不會達設計壽命的。而經我分析所有損壞的電池組基本上都是其中1顆過充壞或過放壞的。為什么?是因為現有的保護板和充電器設計所引起。
舉例,48V電池組般是按13串,充電電壓也很好算13*4.2=54.6V ,基本上現在所有充電器都是這樣設計。電池組在開頭幾次充電還是正常的,但只要電池組充放次數超過20后,就發現電池組里的電池與電池之間的電壓有差別了,充放次數越多差別就大。 這就是電池一至性的問題。
如果這組電池里有一顆電池容量變小了,在充電過程中就會提前達到4.2V,但總的電池組電壓沒達到54.6V,所以這時充電器還是對電池組充電。這顆電池就過充了,這顆電池的壽命肯定是比其它電池短,這個過程重復多次后這顆電池壞而導致這組電池也壞了。
那電池保護板在這里演什么角色呢?現在一般的保護板所采用的都是硬件電路,保護的電壓一般在2.2-4.3之間,只要不超出這個范圍就不會起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