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其實是比較忙的,公司有了大批量的產品需要生產制作檢測等,白天可能需要擠時間來做實驗了,最近更新帖子速度可能會慢一點,望大家理解。
這會開這一帖,就是想講講書籍,心態,生活方式與技術的關系,這本身是一個閑情帖,每天寫技術帖也煩也枯燥,換點其他的話題和大家聊一聊,解剖回顧一下自己的階段性的成長過程,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可能會廢話連篇,也可能會怨言滿天飛,吐槽嗎,隨便一些,也許大家更能接受。
今天其實是比較忙的,公司有了大批量的產品需要生產制作檢測等,白天可能需要擠時間來做實驗了,最近更新帖子速度可能會慢一點,望大家理解。
這會開這一帖,就是想講講書籍,心態,生活方式與技術的關系,這本身是一個閑情帖,每天寫技術帖也煩也枯燥,換點其他的話題和大家聊一聊,解剖回顧一下自己的階段性的成長過程,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可能會廢話連篇,也可能會怨言滿天飛,吐槽嗎,隨便一些,也許大家更能接受。
剛剛沒有午休,擠時間把晶體管電源更新了,接下來開始寫點自己的隨想吧。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
從哪里開始寫起呢,我個人的經歷之前已經寫過了,就從我撞開電子技術大門開始寫吧。
話說因為機遇,努力等原因,我,一個迷茫的屌絲青年在偶然的時間,偶然的地點,撞開了電子技術的大門,看到了一絲曙光,僅此而已。
我像落水者一樣拼命的想抓住那絲曙光,從而跨過門檻真正進入電子技術的大門,但是那絲曙光卻似有還無,雖然能看到感覺到,但總也抓不住抓不牢。
某時某刻以為自己抓住了,心中竊喜不已,再仔細瞧一瞧,那絲曙光卻已經悄悄的從指縫間溜走了。
為了緊緊抓住那絲曙光,我邁開腳步,不斷前行,不斷追逐。我追的筋疲力盡,滿身傷痕,也曾想過要放棄。但是卻沒有勇氣放棄,因為腳下的路只有那絲若明若暗的光線在指引我前行。 一直默默的給自己打氣,堅持堅持再堅持,努力努力再努力。
一路走來,那絲曙光在我眼前越來越亮,越來越近。轉眼間,5年過去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抓住了那絲曙光,自己再奮力一跳,跨過了那道檻,自以為終于進入了電子技術的大門。
繼續更新,每天寫點小軟文,權當思維放松。
話說我花了差不多5年的時間一腳跨入了電子技術的大門,雖然資質一般,但是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堅持,總算腦袋開竅了,跨過門檻邁入電子技術世界。
本以為走過那么多崎嶇不平的山路,門后必將是康莊大道。哪知進入電子技術世界,才發現眼前的路比之前所走的路有過之而無不及。
各行各業均用到電子技術,雖然技術有共通性,但事實上各行各業的電子技術側重點其實不同。粗略分一下類別,大至有電源技術,通信技術,電機技術,音響技術等等。而根據模塊功能又分為振蕩電路,濾波電路,電磁技術等等。
舉一個類似的例子吧。一個年輕人因為機緣巧合,成了少林寺的俗家弟子。他在少林寺勤勤懇懇打雜了5年,劈柴,煮飯,掃地,洗衣服等等,因為任勞任怨終于得到方丈的肯定,并調任他為藏經閣掃地僧,允許他觀看藏經閣內的武學書籍。
他那個興奮啊,激動啊,心想媳婦熬成了婆,終于可以學一點真正的少林絕學了。當邁入了藏經閣,他發現,閣中收藏的武學秘籍那是相當的多,大力金剛指,龍象般若功,易筋經,一指禪等等,窮其一生也不可能看完。
每天除了掃地之外他就在不斷的翻看這些武學秘籍,今天看大力金剛指,明天看龍象般若功,后天看易筋經。他以為只要秘籍看的足夠的多,自己的功夫必然水漲船高。
突然有一天,藏經閣里另一位年過八旬的掃地僧慢慢踱步到他跟前,問了他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年輕人,不可否認你很勤奮,武功秘籍你也看了這么多本,想問一下你對哪一門絕學比較精通。年輕人被這話問住了,他想:藏經閣的絕學確實有很多,但是哪一門我最精通呢,顯然是沒有。于是他慚愧的回答道:沒有。
老僧繼續發問:請問哪一門絕學你有心得體會,有什么心得體會。年輕人想了想,不禁額頭冒汗,還是搖了搖頭。
掃地僧接著問道:請問哪一門絕學你入門了。年輕人頓時直冒冷汗,哪一門絕學我入門了,還是沒有啊。那我這么多天看的這些絕學都浪費了?
年輕的僧人憑直覺判斷這位老僧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于是低頭便拜,誠懇的問到:求師傅指點迷經。
老和尚看這小年輕還蠻有誠意,于是從書架底層角落里抽出一本薄薄的書籍遞給他。年輕人接過書籍,竟然是少林長拳。
他愣住了,心想我打雜5年,每天早起不都是和大家一起練習這套拳法嗎。它的每個套路招式我都銘記于心,我這么勤奮的干活終于有機會能夠步入藏經閣閱讀天下武學,這老僧竟然讓我看少林長拳,這玩笑開大了。
老僧看到年輕人一臉的納悶,便問道少林長拳是否由最基本的拳法腿法步法摔法以及心法組成。
年輕人想了想,說道不錯,少林長拳確實由這些基本的技法組成。
老僧繼續問道,大力金剛指你也看過了,請問它的技法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說道大力金剛指的技法主要是拳法中的指法以及心法。
那龍象般若功呢,老僧接著問道。年輕人想了想說道,龍象般若功其實主要講的是步法的應用,通過步法快速的變換從而實現身法靈活的切換。
那易筋經呢,老僧一路窮追猛打。小和尚狼狽至極地說道易筋經的側重點是心法的應用,通過增強心法功力從而加強自身本體的內力。
當說道此處,小和尚突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心想我每天如此努力勤奮的翻看武學秘籍,卻忽略了一個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
最關鍵最根本的問題是什么,基礎,基礎,還是基礎。原來一切看似高深的武學秘籍都是建立在少林長拳這些最基礎的拳理之上。高深的武學技法其實只是將那些最基礎的拳理中的某一側重點發揮至極致而已,僅此而已。
想到此處,年輕人狂喜之余,準備好好謝謝老和尚的指點之恩,卻發現老僧早已走遠。他急步追上,剛想說聲謝謝,老和尚卻先以開口:唯精即是唯一。
當聽到這句話,年輕人知道自己思想中的誤區已經全部清除,他感激涕零地對著老和尚的背影拜了又拜。
十年后,此子憑一雙肉掌大破少林寺十八銅人陣,次日還俗下山,法號歸一。
二十年后當少林寺被群魔包圍,岌岌可危之際,突現一中年白衣書生憑三尺青鋒力退群魔,救少林與危難之中,千年古剎得以保存。眾僧死里逃生,準備重謝白衣書生的救命之恩,卻發現白衣書生已經遠去。而年近古稀的方丈卻目不轉睛地看著白衣書生離去的方向,說了句,故人也。
若干年后,江湖傳聞一青衣劍客與白云城主葉孤城決戰于紫禁之巔,憑自創絕學萬法歸宗力克葉孤城成名絕技天外飛仙。至此青衣劍客江湖聲名鵲起。
繼續更新。
前面扯了那么多蛋蛋,其實我只是想闡述一個道理,基礎最重要。有了扎實的基礎,后面功力的提升會很快。
但是夯實基礎確實是一個相當費時費力的苦差事,如果你有名師指點,那也許痛苦會少一點,至少你有方向有目標,遇到問題也可以請教老師。
話說我了解的大部分電子工程師其實功力就是大學學的那么一點可憐的知識,再加上大學期間追女孩,看電影,吃飯,基本上不用等到畢業,所學的都已經給了老師。如果老師足夠的牛B,他可能會教你如何學,也就是教你學習的方法,即使一些知識點忘了,你也知道怎么重新獲取。不過這樣的老師不多,大部分都是為了混飯吃,學了一點三腳貓的功夫就來忽悠。話雖然說的有點偏激,片面,卻是目前我所看到遇到的真實情況的闡述。
那電子學的基礎是什么。拿到一塊電路板,我們會看到上面焊有N多的元器件和集成塊。貌似任何一個元器件其背后都有一段歷史和故事。
初學者看到這里,是否不知從何下手。別慌,我們靜下心來分析分析。縱觀電子學的發展史,我們會發現真正的歷史性的突破就那么幾樣。
第一當然是電磁學的發明,由一系列的大牛前輩們通過不懈努力使電磁學的理論得以完善,當然隨著技術的發展前人的理論是否會被完全推翻,這個誰也不知道,但是就目前階段看來電磁學的理論是相當的完善。
接下來是電子管的發明,從此電子技術從理論開始大規模的轉為應用。不過現在電子管幾乎已經淘汰了,如果想看看電子管長成啥樣,去一些音響發燒友家里拆開膽機就能看到,不過這玩意很貴,發燒友一般舍不得給你拆。
接著人類發明了PN結,導致二極管三極管等的出現,至于后面大規模的集成電路的發明其實就是將N多的PN結通過激光刻在硅片上,這也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但是竊以為這是工藝的進步。
目前使用的技術幾乎全部是三極管,MOS管,IGBT的天下,后面會有什么技術突破,我們展望一下。
個人認為接下來能代替PN結的技術就是記憶電阻以及光量子技術了,不過這些技術本人不了解,也不知道市面上是否有這些技術的應用。
那說來說去,其實大家應該知道電子技術的基礎是什么了,那就是電感器,變壓器,三極管,MOS管的應用。
話說市面上用到的N多的集成芯片其實幾乎全部是由三極管或者是MOS管組成,而電源技術,濾波技術使用到大量的電感器,變壓器其實也是電子技術的基礎之一。那想真正的跨入電子技術大門真正要學的基礎其實就是變壓器設計或者是晶體管設計。
當初本人花了5年時間一腳踹開電子技術的大門,奮力一跳得以進入電子技術的世界靠的其實就是變壓器的設計技術。接下來想登堂入室那就得靠晶體管設計技術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其實學習電子技術個人認為應該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這場戰役不可能速戰速決,必將是持久戰乃至終身為其奮斗都不為過。
在學習電子技術的道路上我們應該像行軍打仗一樣,穩扎穩打,敢打呆仗硬仗,不取巧,不走捷徑。我想這就是我要說的心態的問題之一吧。
大道至簡...
去三病:有恒、不貪多、不求速成!
繼續更新,寫點自己的個人的成長經歷以及心得體會吧。
電子工程師的成長本身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如果你足夠的勤奮,方法得當,兩三年的時間是必須的。很多菜鳥工程師在選擇公司時,首先關心的問題是待遇問題。個人覺得這樣的思路不對,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是能否學到真正的東西,而不是考慮薪資問題。只要能學到真本事,之前所花費的精力時間等等都是值得的。
上面講到的是大方向。很多朋友從事電子行業可能并不是自己的所學專業,只是因為機緣巧合等原因從事了電子行業。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因為沒有學過電子技術,但是又想從事電子行業,必然一點基礎都沒有。
因為沒有基礎沒有工作經驗,很多的公司不會給你機會。在家自學是一個好方法,可是由于家境,年齡等問題,現實情況不可能也不允許脫產學習。怎么辦,那就降低自己的姿態,擺正自己的心態,從最基礎的工作開始干起。
什么工作呢,那就是電子調試員或者是電子組裝工等。這些工種的流動性很強,很多的電子廠需要大量的一線工人。自己既可以掙錢又能學到技術,何樂而不為。
大至的生活狀態可以如下。每天早上5點起床,洗漱拉撒花半小時,上班路程半小時,從起床到8點上班,你有兩小時的時間看書學習。抓緊時間看書學習。
接下來,上班雖說是8小時,事實上干滿6小時已經很不錯了。干活干累了,就捧書看看,隨便看,權當熟悉書籍內容,了解大概。中午吃飯休息一般1小時,吃飯花10分鐘,之后又有差不多50分鐘可以看書學習。下午重復上午的工作,也可以抽時間看書學習。5點下班,晚上假設10點睡覺,差不多有3-4小時看書學習。總之,抓緊一切時間去看書學習,就對了。
這樣堅持兩三年,你的技術必將突飛猛進。本人就是這樣走過來的。話說在工作中學習,必然會有很多的阻力,比如同事的嘲笑,譏諷,領導的不順眼等等,沒有關系,在理想的道路上必然會有N多的阻力,遇到阻力,忽視它,不要放在眼里,因為你的眼光在遠方在高處。每天努力前行,雖然道路崎嶇,但是卻阻擋不了苦行僧的步伐。
路在腳下,心有多大,世界就會多大,井底之蛙看到的風景永遠只有井口那么大。把自己學習經歷共享給大家,權當對之前走過的道路的回顧,同時希望激勵正在困惑中掙扎的兄弟們,共勉。
自己只是笨鳥中最笨的那只,雖然飛的低,飛的慢,但從未停止過前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說說讀書的用途。
社會上一直流行著一種說法,就是讀書無用論,說的更加直接一點,就是造原子彈的比不過賣茶葉蛋的。
每當聽到有人說這樣的話,我都會仔細看看這人,之后笑而不語。我發現能推出如此驚世駭俗結論的朋友都有一股暴發戶的潛質,兼具土匪中小羅羅的氣質。
無數的學貫中西的先賢用畢生的經歷告訴我們讀書使人進步,想進步去讀書。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便是最好的闡述。
一個人赤條條的來到世間,也必將赤條條的離開這個世界,能留給后人的真正的財富其實是他用一生總結的經驗教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書籍。
一個人想進步,要進步最快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便是去讀書,去了解先賢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追隨先賢的腳步前行,必將少走很多的彎路,少花很多的時間。
讀書是個人成長經歷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如果能養成終生讀書學習的習慣,你必將受益匪淺。因為讀書,你的生命每天充滿生機,充滿希望。
但事實卻正相反,我的周圍幾乎沒有人讀書,偶爾看到有人在讀書,欣喜不已,又找到一個書友了。一問他看的書籍,皆是種馬類書籍,不說也罷。
接下來說說比讀書更重要的環節。是什么,那就是選書。選擇一本好書比讀書本身重要很多。如今出版業是相當的發達,幾乎每天都有新的書籍產生,一個人窮其一生不可能讀完所有的書籍。此時選書的重要性更顯得重要至極。
試想花了大把的時間讀了一大堆爛書,還不如不讀。那如何選書。目前本人的方法比較笨,我一一列舉。
第一種方法,個人覺得最簡單實用。進入當當網或者類似的網站,直接搜索關鍵詞,比如說電源技術,之后會有一大堆的書籍跳出來,接著按銷量排列,你就會發現銷量大的書籍其實就那么基本。之后挑銷量排在前幾名的,把它們全部收了。
第二種方法,依舊借助于網絡平臺,直接杜娘搜索,看看你關注的領域,之前走過的人推薦的一些書籍。
第三種方法,這種方法是本人看陳寅恪老先生的書籍時,偶然學到的。老先生的方法是針對某個領域先找幾本大家公認的書籍開始讀起,在這些書中必然會引用到其余作者的書籍,而我們關心的就是其余作者是誰,寫的什么書籍,把這些書籍也找來看看,基本就通了。
這是本人讀書的大至方法。
不過話說,我個人一直發現幾個問題。
第一,很多的朋友喜歡看文學類,歷史題材類的書籍,而不喜歡看工具類書籍。比如電源技術與誅仙,笑傲江湖,瓊瑤類書籍放在一起,很多的人會選擇后者,而不會選擇電源技術。
還有一些屌絲朋友只專注于自己的領域,比如廣大的電子工程師以及IT男,而并不關心涉獵其他的領域,生活單調,不善言辭。個人的點評是活該單身。寧可把大把的億萬的小蝌蚪貢獻給島國動作片,而不愿意花點時間好好學學如何把妹。你不單身,誰單身呢。
第二,很多的朋友自詡為知識青年,開口閉口均是以國家為己任,但是只要遇到挫折遇到強權就退縮,遇到自認為跳不過的坎,就結束生命。從四人幫到文化大革命在到現在的很多新聞,很多所謂知識份子以自己的方式飛灰湮滅。
王國維,老舍,傅雷夫婦自殺結束生命,巴金老先生晚年寫了本真話集,季羨林寫了本牛棚雜記等等。而反觀許世友將軍,本人至今佩服。不服就戰,遇強則強,你敢打我,甚至從肉體上消滅我,我為何不敢反抗。戰死永遠比自殺光榮。
為什么中國大陸式的文人騷客如此不堪一擊。個人認為他們沒有修習武術這門技術(當然這樣的結論太過膚淺)。竊以為花5年的時間把武術這門技術學好比花5年的時間把電子技術學好更有價值。 所以這也是我為什么獨獨尊崇王陽明老先生的《心學》,陽明老先生用劍能殺敵,用筆亦能殺敵,此便是他強于世間N多所謂大牛的原因之一吧(這樣說其實太過籠統了),主要是想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
舉幾個例子一一道來。
話說六祖惠能法師目不識丁,偶然的機會聽到有人朗誦金剛經,當聽到“因無所住,以生其心''這句時,雖不知做何解釋,卻心有所感。遂告別老母,出家為僧,欲精研佛理,參透宇宙之終極智慧。最終在五祖弘忍法師的指點下,得證大道,并開辟禪宗一門(詳見《六祖壇經》)。
有一個書生,從小變立志做圣人,雖經千難萬險,仍不改初心。歷經十九年磨難,終于開悟,史稱龍廠悟道。之后,突破程朱理學之沉疴,開辟心學一門。
此人是誰,他就是明朝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王陽明老先生(詳見《明朝那些事》,《王陽明大傳》,《陽明三部曲》等)。
明治維新時代,日本著名海軍司令東鄉平八郎隨身攜帶的印章刻有一生俯首拜陽明。民國時期有一位青年非常崇拜王陽明老先生,對其知行合一的思想佩服的五體投地,于是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行知,現在的曉莊學院便是這位老先生創立的。蔣介石在臺灣執政時期,將其居所后方的一座草山改名為陽明山。可見這些人對王陽明老先生的思想崇拜至何種地步。
繼續更新。講講劍客的故事。
話說獨孤前輩的劍術大至可以歸納為五個境界。
第一境界,利劍無意。剛出道時,獨孤前輩的劍術還未入門,遇敵決斗時,只能依仗利器來彌補劍術的不足。
第二境界,軟劍無常。此時獨孤前輩的劍術已經有了一些進步,利劍雖強,卻少了幾分變化與靈氣。而軟劍則剛好彌補利劍的缺陷。
第三境界,重劍無鋒。獨孤前輩憑其劍法已經在江湖闖出了一些名聲。但離真正的高手還有一段距離。如何提升自己的劍術,從基礎著手,花大氣力夯實自己的基礎,而重劍便是獨孤前輩最好的夯實基礎的工具。江湖有云: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第四境界,木劍無儔。大力夯實基礎之后,獨孤前輩劍法終于登堂入室,離劍法的最高境界無劍勝有劍只差那么幾步了。獨孤前輩棄重劍而用木劍,悟出"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之劍理,日夜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第五境界,無劍勝有劍,自此獨孤前輩的劍法步入超一流高手之境。所謂心中有劍,飛葉摘花亦可傷人,便是說的此種境界。
縱觀獨孤求敗的一生,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失敗打擊,但他從未放棄對劍術的追求,只此一生只忠于自己手中的劍,我就是劍,劍即是我,以劍證道,終成一代傳說。(詳見《神雕俠侶》)
繼續更新。佛法有云,萬千法門皆可成佛。下面就講講電子工程師證道的故事。
本人工作中涉及的硬件較多,就以硬件為例進行講解。補充說明一點,我理解的道是一種心態,不拘泥于物,不拘泥于形,超脫萬物,萬法自然的心態。
硬件工程師的升級之路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出道。第二階段,悟道。第三階段,證道。第四階段,得道。下面我一一解釋這四個階段的含義。
第一階段,出道,作何解釋?
因為生計,因為專業選擇,因為機緣巧合等等原因,我們接觸到了電子技術,此時對于電子技術的理解可能還是局限于對某個產品的認知或者對某個元器件的認識。
搞家電維修的朋友可能剛剛接觸到電視機的維修。在電子廠搞維修的朋友可能剛剛開始熟悉公司生產的d產品。選擇電子專業在大學深造的朋友可能正被導師布置的某個項目搞的焦頭爛額。此一階段,我稱之為出道期。
出道期,雖然是初級階段,但我個人覺得非常重要,因為這一階段直接關系我們后面階段的技術成長。很多人在這一階段選擇了放棄,因為覺得后面的路途太過遙遠,太過艱巨。還有很多的人終其一生,都局限在這一階段,停步不前。
第二階段,悟道期。經歷過第一階段,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提升功力,成功跨越到第二階段的朋友,恭喜你,終于到了第二階段。但別高興的太早,腳下的路才剛剛開始。下面講講何為悟道期。
在第一階段的朋友,通過自身的勤奮努力,熟悉了自己經手的產品,對于電子技術的認知已經由最初的感性期過渡到理性期的初級階段。第一階段的成長個人覺得勤奮最重要,不怕苦不怕累,多動手,多實踐,很快就可以突破。第一階段的朋友的水準可能僅僅是會維修一些電子產品的常見問題,會按照芯片手冊資料搭出電路。此一階段最重要的技能我認為是快速學習法,即迅速的熟悉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并運用與自己的工作中,至于真正理解了多少就需要看悟性了。
第二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加強理論功底,將第一階段的實際經驗與理論結合起來。此時需要掌握的技能個人認為是深入理解電路的理論。此一階段之所以稱為悟道期,我個人覺得需要突出的就是一個悟字,能夠根據常規的知識點舉一反三。對于常規的知識點需要反復的理解參悟,過去不能理解的問題在此階段通過靜心參悟,必定會有新的心得,可能以前忽視的知識點或者卡殼的細節之處會有全新的認識。
繼續更新,這段時間一直出差中,基本上靜不下來。今天終于可以靜下心來寫點東西了。
第三階段,證道期,作何解釋。話說電子工程師確實苦逼,經歷了第一階段出道期和第二階段悟道期的磨礪,終于到了第三階段,本以為路會越走越順,卻發現腳下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崎嶇。
此一時的朋友年齡基本已經過了而立之年,過往的雄心壯志已被生活中的瑣事磨去了七七八八,心性也平和了許多。第二階段強調一個字悟,第三階段,我想強調的一個字是證。證道,證道,電子技術的道如何證?
電子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知識本身更新速度很快,而且工作中需要了解的知識范圍很廣,很深。平時接觸的同行很多,大家基本上都會收集很多的書籍資料,而且基本上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看書學習。
看書學習我把它定義為悟道,而搭電路我覺得可以把它定義為證道。很多的朋友,不可否認很勤奮,也很聰明,但是花了很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去研究卻總感覺心里沒有底氣,為什么?
我覺得他忽略了證道這一至關重要的環節。看書僅僅是在用眼睛用腦袋去學習,電路看了很多,但這些知識點對于你個人來說其實是浮在紙面上的,并沒有真正進入你的內心。而且你也不知道書上講的是對還是錯。那怎么辦,實證。
實證大至可以分為兩步,第一步手算證明,第二步實驗證明。
首先將需要學習的電路畫在紙上,然后將每一個元器件的參數計算出來,遇到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問的地方一定要深究幾遍。
第二步,根據自己的計算參數將實際的電路搭出來,上電測試節點電壓電流波形等參數,同時觀察電阻二極管三極管等是否存在發燙發熱等不正常現象。
雖然只有看似簡單的兩步,但是只有真正走過的人才知道這兩步的艱難,走這兩步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但是不管多困難一定要堅持走下去,等你走習慣了,會越走越順,同時也會發現自己的水平提升很快,看到陌生的電路心里的底氣也足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