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视频免费?看_蜜芽MY188精品TV在线观看_国产免费无遮挡在线观看视频_深夜国产_亚洲精品欧洲精品_欧美黑人粗暴多交

  • 回復
  • 收藏
  • 點贊
  • 分享
  • 發(fā)新帖

52RD_手機PCB_布局及布線方案

目的:

A. 是為PCB設計者提供必須遵循的規(guī)則和約定。

B. 提高PCB設計質量和設計效率。 提高PCB·的可生產性、可測試、可維護性

手機PCB設計最大的特點:

集成度高,集成了ABB,DBB,JPEG和PMU

給Layout 帶來:

“217Hz”noise 問題;電源,數(shù)字和模擬部分的相互干擾問題;更復雜的EMI/EMC問題;

第一節(jié):設計任務受理

A PCB設計申請流程 當硬件項目人員需要進行PCB設計時,須在《PCB設計投板申請表》中提出投板申請,并經(jīng)其項目經(jīng)理和計劃處批準后,流程狀態(tài)到達指定的PCB設計部門審批,此時硬件項目人員須準備好以下資料:

l 經(jīng)過評審的,完全正確的原理圖,包括紙面文件和電子件;

l 帶有MRPII元件編碼的正式的BOM;

l PCB結構圖,應標明外形尺寸、安裝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線區(qū)等相關尺寸;

l 對于新器件,即無MRPII編碼的器件,需要提供封裝資料;

l 以上資料經(jīng)指定的PCB設計部門審批合格并指定PCB設計者后方可開始PCB設計。

B. 理解設計要求并制定設計計劃

l 仔細審讀原理圖,理解電路的工作條件。如模擬電路的工作頻率,數(shù)字電路的工作速度等與布線要求相關的要素。理解電路的基本功能、在系統(tǒng)中的作用等相關問題。

l 在與原理圖設計者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確認板上的關鍵網(wǎng)絡,如電源、時鐘、高速總線等,了解其布線要求。理解板上的高速器件及其布線要求。

l 根據(jù)《硬件原理圖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對原理圖進行規(guī)范性審查。

l 對于原理圖中不符合硬件原理圖設計規(guī)范的地方,要明確指出,并積極協(xié)助原理圖設計者進行修改。

l 在與原理圖設計者交流的基礎上制定出單板的PCB設計計劃,填寫設計記錄表,計劃要包含設計過程中原理圖輸入、布局完成、布線完成、信號完整性分析、光繪完成等關鍵檢查點的時間要求。設計計劃應由PCB設計者和原理圖設計者雙方簽字認可。

l 必要時,設計計劃應征得上級主管的批準。

第二節(jié):設計過程

A. 創(chuàng)建網(wǎng)絡表

l 網(wǎng)絡表是原理圖與PCB的接口文件,PCB設計人員應根據(jù)所用的原理圖和PCB設計工具的特性,選用正確的網(wǎng)絡表格式,創(chuàng)建符合要求的網(wǎng)絡表。

l 創(chuàng)建網(wǎng)絡表的過程中,應根據(jù)原理圖設計工具的特性,積極協(xié)助原理圖設計者排除錯誤。保證網(wǎng)絡表的正確性和完整性。

l 確定器件的封裝(PCB FOOTPRINT).

l 創(chuàng)建PCB板 根據(jù)單板結構圖或對應的標準板框, 創(chuàng)建PCB設計文件;

注意正確選定單板坐標原點的位置,原點的設置原則:

1. 單板左邊和下邊的延長線交匯點。

2. 單板左下角的第一個焊盤。

板框四周倒圓角,倒角半徑5mm。特殊情況參考結構設計要求。

B. 布局

l 根據(jù)結構圖設置板框尺寸,按結構要素布置安裝孔、接插件等需要定位的器件,并給這些器件賦予不可移動屬性。 按工藝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尺寸標注。

l 根據(jù)結構圖和生產加工時所須的夾持邊設置印制板的禁止布線區(qū)、禁止布局區(qū)域。根據(jù)某些元件的特殊要求,設置禁止布線區(qū)。

l 綜合考慮PCB性能和加工的效率選擇加工流程。

加工工藝的優(yōu)選順序為:元件面單面貼裝——元件面貼、插混裝(元件面插裝焊接面貼裝一次波峰成型)——雙面貼裝——元件面貼插混裝、焊接面貼裝。

但對手機小而薄的特點,手機單板的組裝形式通常為雙面全SMD。

1-4

 

全部回復(11)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add222
LV.4
2
2014-01-07 16:06

l 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則

1. 遵照“先大后小,先難后易”的布置原則,即重要的單元電路、核心元器件應當優(yōu)先布局.

2. 布局中應參考原理框圖,根據(jù)單板的主信號流向規(guī)律安排主要元器件.

3. 布局應盡量滿足以下要求:總的連線盡可能短,關鍵信號線最短;高電壓、大電流信號與小電流,低電壓的弱信號完全分開;模擬信號與數(shù)字信號分開;高頻信號與低頻信號分開;高頻元器件的間隔要充分.

4. 相同結構電路部分,盡可能采用“對稱式”標準布局;

5. 按照均勻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觀的標準優(yōu)化布局;

6. 器件布局柵格的設置,一般IC器件布局時,柵格應為50--100 mil,小型表面安裝器件,如表面貼裝元件布局時,柵格設置應不少于25mil。

7. 如有特殊布局要求,應雙方溝通后確定。

8. 同類型插裝元器件在X或Y方向上應朝一個方向放置。同一種類型的有極性分立元件也要力爭在X或Y方向上保持一致,便于生產和檢驗。

9. 發(fā)熱元件要一般應均勻分布,以利于單板和整機的散熱,除溫度檢測元件以外的溫度敏感器件應遠離發(fā)熱量大的元器件。

10. 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調試和維修,亦即小元件周圍不能放置大元件、需調試的元、器件周圍要有足夠的空間。

11. 需用波峰焊工藝生產的單板,其緊固件安裝孔和定位孔都應為非金屬化孔。當安裝孔需要接地時, 應采用分布接地小孔的方式與地平面連接。

焊接面的貼裝元件采用波峰焊接生產工藝時,阻、容件軸向要與波峰焊傳送方向垂直, 阻排及SOP(PIN間距大于等于1.27mm)元器件軸向與傳送方向平行;PIN間距小于1.27mm(50mil)的IC、SOJ、PLCC、QFP等有源元件避免用波峰焊焊接。對于手機板元器件的間距建議按照以下原則設計(其中間隙指不同元器件最小間隙含焊盤間的間隙或元件體間隙)。

a) PLCC、QFP、SOP各自之間和相互之間間隙≥0.5mm(20 mil)。

b) PLCC、QFP、SOP與Chip 、SOT之間間隙≥0.3mm(12 mil)。

c) Chip、SOT各自之間和相互之間的間隙≥0.3mm(12 mil)。

d) BGA外形與其他元器件的間隙≥0.45mm(17.7 mil)。如果考慮要Underfill,BGA外形(至少是一邊)與其他元器件的間隙≥0.7mm(28 mil)。0.7mm的間隙作為點膠邊. 如果有位置相鄰的多個BGA元件, 則點膠邊的位置應一致。

e) PLCC表面貼轉接插座與其他元器件的間隙≥0.5mm(20 mil)。

f) 表面貼片連接器與連接器之間的間隙≥0.5mm(20 mil)。

g) 元件到金邊距離應該在0. 5mm(20mil)以上。

h) 元件到拼板分離邊需大于1mm(40mil)以上。(特殊元件除外,如耳機,底部連接器等)

i) 后備電池如需手工焊接,其引腳周圍應留出可以用電烙鐵手工焊接的空間,一般

引腳一側應至少留出2mm的空白區(qū)域,同時旁邊不能有較高的元器件,見圖。

 

12. IC去偶電容的布局要盡量靠近IC的電源管腳,并使之與電源和地之間形成的回路最短。

13. 元件布局時,應適當考慮使用同一種電源的器件盡量放在一起, 以便于將來的電源分隔。

14. 用于阻抗匹配目的阻容器件的布局,要根據(jù)其屬性合理布置。

15. 串聯(lián)匹配電阻的布局要靠近該信號的驅動端,距離一般不超過500mil。

16. 匹配電阻、電容的布局一定要分清信號的源端與終端,對于多負載的終端匹配一定要在信號的最遠端匹配。

17. 布局完成后打印出裝配圖供原理圖設計者檢查器件封裝的正確性,并且確認單板、主板和接插件的信號對應關系,經(jīng)確認無誤后方可開始布線。

手機PCB設計布局原則:

l 器件集中/隔離原則

l 保持不同部分信號的回路的通暢和相對獨立

l 器件布局與信號走向考慮

以電路板及器件外形輪廓為設計出發(fā)點,有如下兩種自然的信號走向:

a. 從天線開始,經(jīng)由接收機到基帶器件,此為接收通路;

b. 從基帶器件開始,經(jīng)由發(fā)射機再到天線,此為發(fā)射通路。

根據(jù)這兩種自然的信號流向來確定初始的器件布局,可以粗略地將主要的RF器件沿著代表著RX和TX的兩條信號走向線 擺放,以便之后的布線更清楚直接。 各大主要器件之間要留有足夠的空間來擺放周邊輔助之用的小器件(諸如電阻、電容、電感、二三極管等) 及相關走線之用。如果板上增加了周邊器件或者出于保護最高優(yōu)先級的走線考慮,可能需要對主要器件的擺放作一些輕微的挪動, 要不斷調整器件位置、方向及RF連接位置以避免RF走線的交叉。如果交叉走線確實無法避免,最好是讓它們90度垂直交叉,并且這些射頻走線一定要用微帶線或者帶狀線。在增加走線細節(jié)的同時,要持續(xù)地微調器件布局,直到獲得一種比較合適的布局安排,所有的元件都在指定的空間內,關鍵信號線有個很好的安排,敏感線路與其它可能的干擾源或者干擾線路有足夠大的隔離等等。圖1.1是MTK的一個參考布局安排。

 

0
回復
add222
LV.4
3
2014-01-07 16:07

RF:

l RF部分的器件擺放請參考提供的參考設計。尤其注意濾波器、開關、隔離器等器件的位置。將收發(fā)電路功能塊電路分開,并采用屏蔽蓋屏蔽。

l 布局保證RF走線盡量短,而且不要有交叉;大功率線(PA輸出和從開關到天線的連線)優(yōu)先級更高;

l RF 電路集中在一個區(qū)域內并采用屏蔽結構,減小對外輻射和加強抗干擾能力,在手機里,用以加強隔離保護的屏蔽區(qū)域通常包括Rx, Tx, 及基帶 (包含數(shù)字IC,電源管理IC)等部分。屏蔽框的焊接走線要求在PCB板外層上,沿著屏蔽框的輪廓走,線寬大約是框壁厚的數(shù)倍,并且要有足夠多的接地孔直接接到主地。另外,屏蔽框焊接走線要與被屏蔽區(qū)域內的器件及走線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l FEM要和天線端、PA靠近,保證比較小的插入損耗

l 13MHz TCXO 遠離天線口和接收前端匹配電路。

l 濾波電路要緊靠需濾波的IC引腳

 

 

2 BB

l flash(MCP)同BB,以及其他總線設備的相對位置盡量按推薦的,保證BB到flash(MCP)的走線最順暢;

l 晶振必須放在離芯片最近的地方,但不要放在靠近板邊的地方,包括13M(26M)、32.768K。

l 基帶處理芯片及外部MEMORY盡量靠近,并采用屏蔽蓋屏蔽。屏蔽蓋的焊接線的寬度視屏蔽蓋厚度而定,但至少0.8mm,元器件距離屏蔽蓋的焊接線距離至少0.3mm,同時要考慮器件的高度是否超出屏蔽蓋。

3 電源(VBAT、LDO)

l 電源VBAT和LDO輸出線上的電容盡量靠近相應的管腿;

l 芯片電源的濾波電容必須放在芯片PIN 旁邊, 比如AVDDVBO 、AVDDVB、AVDDBB、AVDDAUX、AVDD36、VBAT、VDD、VDDIO、VMEM、DVDD3V、V28、VDDNF、VLCD等等。

4 EMI/ESD

l BB 周圍器件(特別是模擬部分)要嚴格按照參考設計

l FPC的EMI器件盡量靠近connector;

l ESD器件要就近擺放

l 元器件與元器件外框邊緣的距離大于0.25mm,一般最少為0.3mm,元器件距板邊的距離至少0.3mm以上,結構定位器件除外

l 升壓電路,音頻電路、FPC遠離天線,充電電路遠離RF、Audio以及其它敏感電路。

l AUDIO部分濾波電路的輸入輸出級應該相互隔離,不能有耦合

0
回復
add222
LV.4
4
2014-01-07 16:09

C. 設置布線約束條件

1. 報告設計參數(shù)

布局基本確定后,應用PCB設計工具的統(tǒng)計功能,報告網(wǎng)絡數(shù)量,網(wǎng)絡密度,平均管腳密度等基本參數(shù),以便確定所需要的信號布線層數(shù)。

信號層數(shù)的確定可參考以下經(jīng)驗數(shù)據(jù)

 

注:PIN密度的定義為: 板面積(平方英寸)/(板上管腳總數(shù)/14)

布線層數(shù)的具體確定還要考慮單板的可靠性要求,信號的工作速度,制造成本和交貨期等因素。

2 布線層設置

l PCB 的疊層安排需要考慮如下幾個內容:

l 介質材料(介電常數(shù))

l 整個PCB板厚

l 金屬層數(shù)

l 每層金屬層的厚度

l 金屬層之間的介質厚度

l 賦于各金屬層的電氣功能分配

MTK 的參考疊層設計如圖1.2所示:

 

MTK射頻走線: 阻抗控制傳輸線

連接射頻信號源與負載的走線,其特性阻抗標稱值為50歐。在手機PCB中,50Ω的傳輸線用如下兩種技術實現(xiàn):

微帶線 :走線布在PCB最外層,以其下面整個地平面為參考地,并且周邊被大面積的地所包圍。

帶狀線: 走線布在PCB內層,相鄰的上下地平面均為其參考地,并且周邊被大面積的地所包圍。

50Ω 走線參考設計如下:

線寬由PCB的疊層結構決定(一些參考值如下圖所示)

至少有兩倍線寬的安全間距

沿著其走線的周圍要有足夠多的接地孔。

 

展訊Impedance Control阻抗控制(八層)

 

展訊常用手機疊層方法:分配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依功能要求和所須繞線層要求有所適當修改,所注意的一點是關鍵走線層必須靠近一個完整參考平層

0
回復
add222
LV.4
5
2014-01-07 16:11

布線層常用的布線規(guī)劃

 

 

一個典型的展訊8層板結構(H=1mm)

 

 

一個典型的6層板結構(H=1mm)

 

 

1OZ=1.4mil=35μm

0
回復
add222
LV.4
6
2014-01-07 16:16

3 線寬和線間距的設置

線寬和線間距的設置要考慮的因素

A. 單板的密度。板的密度越高,傾向于使用更細的線寬和更窄的間隙。

B. 信號的電流強度。當信號的平均電流較大時,應考慮布線寬度所能承載的的電流,線寬可參考以下數(shù)據(jù):

PCB設計時銅箔厚度,走線寬度和電流的關系

不同厚度,不同寬度的銅箔的載流量見下表:

銅皮厚度35um 銅皮厚度50um 銅皮厚度70um

 

注: 用銅皮作導線通過大電流時,銅箔寬度的載流量應參考表中的數(shù)值降額50%去選擇考慮。

在PCB設計加工中,常用OZ(盎司)作為銅皮厚度的單位,1 OZ銅厚的定義為1 平方英尺面積內銅箔的重量為一盎,對應的物理厚度為35um;2OZ銅厚為70um

C. 電路工作電壓:線間距的設置應考慮其介電強度。

輸入150V-300V電源最小空氣間隙及爬電距離

 

 

D. 可靠性要求。可靠性要求高時,傾向于使用較寬的布線和較大的間距。

E. PCB加工技術限制

國內 國際先進水平

推薦使用最小線寬/間距 6mil/6mil 4mil/4mil

極限最小線寬/間距 4mil/6mil 2mil/2mil

下列為某國內電路板的制板加工能力:

 

0
回復
add222
LV.4
7
2014-01-07 16:17

4 孔的設置

l 過線孔

制成板的最小孔徑定義取決于板厚度,板厚孔徑比應小于 5--8。

l 孔徑優(yōu)選系列如下:

孔徑: 24mil 20mil 16mil 12mil 8mil

焊盤直徑: 40mil 35mil 28mil 25mil 20mil

內層熱焊盤尺寸: 50mil 45mil 40mil 35mil 30mil

l 板厚度與最小孔徑的關系:

板厚: 3.0mm 2.5mm 2.0mm 1.6mm 1.0mm

最小孔徑: 24mil 20mil 16mil 12mil 8mil

盲孔和埋孔

盲孔是連接表層和內層而不貫通整板的導通孔,埋孔是連接內層之間而在成

品板表層不可見的導通孔,這兩類過孔尺寸設置可參考過線孔。

應用盲孔和埋孔設計時應對PCB加工流程有充分的認識,避免給PCB加工帶

來不必要的問題,必要時要與PCB供應商協(xié)商。

測試孔

測試孔是指用于ICT測試目的的過孔,可以兼做導通孔,原則上孔徑不限,焊盤直徑應不小于25mil,測試孔之間中心距不小于50mil。

不推薦用元件焊接孔作為測試孔。

5 特殊布線區(qū)間的設定

特殊布線區(qū)間是指單板上某些特殊區(qū)域需要用到不同于一般設置的布線參數(shù),如某些高密度器件需要用到較細的線寬、較小的間距和較小的過孔等,或某些網(wǎng)絡的布線參數(shù)的調整等,需要在布線前加以確認和設置。

6 定義和分割平面層

l 平面層一般用于電路的電源和地層(參考層),由于電路中可能用到不同的電源和地層,需要對電源層和地層進行分隔,其分隔寬度要考慮不同電源之間的電位差,電位差大于12V時,分隔寬度為50mil,反之,可選20--25mil 。

l 平面分隔要考慮高速信號回流路徑的完整性。

l 當由于高速信號的回流路徑遭到破壞時,應當在其他布線層給予補嘗。例如可用接地的銅箔將該信號網(wǎng)絡包圍,以提供信號的地回路。

綜上所述手機常用的約束條件設置設置如下:

八層板規(guī)則:

走線WIDTH/SPACE 為0.1mm/0.1mm

Copper與Trace、Via、Pad、Board Line等的距離應大于0.2mm以上

同一NET上的兩個VIA的距離為0,不允許出現(xiàn)外環(huán)重疊的情況,最壞情況為邊緣相切。

過孔的類型有1-2、2-7、7-8、1-8四種,其中1-2、7-8的標準為0.3/0.1mm,2-7的為0.5/0.25mm,1-8的VIA根據(jù)需要確定,一般為0.6/0.3mm,根據(jù)板廠的能力設置。

0
回復
2014-02-07 17:48
@add222
4孔的設置l過線孔制成板的最小孔徑定義取決于板厚度,板厚孔徑比應小于5--8。l孔徑優(yōu)選系列如下:孔徑:24mil20mil16mil12mil8mil焊盤直徑:40mil35mil28mil25mil20mil內層熱焊盤尺寸:50mil45mil40mil35mil30mill板厚度與最小孔徑的關系:板厚:3.0mm2.5mm2.0mm1.6mm1.0mm最小孔徑:24mil20mil16mil12mil8mil盲孔和埋孔盲孔是連接表層和內層而不貫通整板的導通孔,埋孔是連接內層之間而在成品板表層不可見的導通孔,這兩類過孔尺寸設置可參考過線孔。應用盲孔和埋孔設計時應對PCB加工流程有充分的認識,避免給PCB加工帶來不必要的問題,必要時要與PCB供應商協(xié)商。測試孔測試孔是指用于ICT測試目的的過孔,可以兼做導通孔,原則上孔徑不限,焊盤直徑應不小于25mil,測試孔之間中心距不小于50mil。不推薦用元件焊接孔作為測試孔。5特殊布線區(qū)間的設定特殊布線區(qū)間是指單板上某些特殊區(qū)域需要用到不同于一般設置的布線參數(shù),如某些高密度器件需要用到較細的線寬、較小的間距和較小的過孔等,或某些網(wǎng)絡的布線參數(shù)的調整等,需要在布線前加以確認和設置。6定義和分割平面層l平面層一般用于電路的電源和地層(參考層),由于電路中可能用到不同的電源和地層,需要對電源層和地層進行分隔,其分隔寬度要考慮不同電源之間的電位差,電位差大于12V時,分隔寬度為50mil,反之,可選20--25mil。l平面分隔要考慮高速信號回流路徑的完整性。l當由于高速信號的回流路徑遭到破壞時,應當在其他布線層給予補嘗。例如可用接地的銅箔將該信號網(wǎng)絡包圍,以提供信號的地回路。綜上所述手機常用的約束條件設置設置如下:八層板規(guī)則:走線WIDTH/SPACE為0.1mm/0.1mmCopper與Trace、Via、Pad、BoardLine等的距離應大于0.2mm以上同一NET上的兩個VIA的距離為0,不允許出現(xiàn)外環(huán)重疊的情況,最壞情況為邊緣相切。過孔的類型有1-2、2-7、7-8、1-8四種,其中1-2、7-8的標準為0.3/0.1mm,2-7的為0.5/0.25mm,1-8的VIA根據(jù)需要確定,一般為0.6/0.3mm,根據(jù)板廠的能力設置。
好長 先留名 漫漫看
0
回復
xinyun266
LV.2
9
2014-02-10 15:39
@add222
4孔的設置l過線孔制成板的最小孔徑定義取決于板厚度,板厚孔徑比應小于5--8。l孔徑優(yōu)選系列如下:孔徑:24mil20mil16mil12mil8mil焊盤直徑:40mil35mil28mil25mil20mil內層熱焊盤尺寸:50mil45mil40mil35mil30mill板厚度與最小孔徑的關系:板厚:3.0mm2.5mm2.0mm1.6mm1.0mm最小孔徑:24mil20mil16mil12mil8mil盲孔和埋孔盲孔是連接表層和內層而不貫通整板的導通孔,埋孔是連接內層之間而在成品板表層不可見的導通孔,這兩類過孔尺寸設置可參考過線孔。應用盲孔和埋孔設計時應對PCB加工流程有充分的認識,避免給PCB加工帶來不必要的問題,必要時要與PCB供應商協(xié)商。測試孔測試孔是指用于ICT測試目的的過孔,可以兼做導通孔,原則上孔徑不限,焊盤直徑應不小于25mil,測試孔之間中心距不小于50mil。不推薦用元件焊接孔作為測試孔。5特殊布線區(qū)間的設定特殊布線區(qū)間是指單板上某些特殊區(qū)域需要用到不同于一般設置的布線參數(shù),如某些高密度器件需要用到較細的線寬、較小的間距和較小的過孔等,或某些網(wǎng)絡的布線參數(shù)的調整等,需要在布線前加以確認和設置。6定義和分割平面層l平面層一般用于電路的電源和地層(參考層),由于電路中可能用到不同的電源和地層,需要對電源層和地層進行分隔,其分隔寬度要考慮不同電源之間的電位差,電位差大于12V時,分隔寬度為50mil,反之,可選20--25mil。l平面分隔要考慮高速信號回流路徑的完整性。l當由于高速信號的回流路徑遭到破壞時,應當在其他布線層給予補嘗。例如可用接地的銅箔將該信號網(wǎng)絡包圍,以提供信號的地回路。綜上所述手機常用的約束條件設置設置如下:八層板規(guī)則:走線WIDTH/SPACE為0.1mm/0.1mmCopper與Trace、Via、Pad、BoardLine等的距離應大于0.2mm以上同一NET上的兩個VIA的距離為0,不允許出現(xiàn)外環(huán)重疊的情況,最壞情況為邊緣相切。過孔的類型有1-2、2-7、7-8、1-8四種,其中1-2、7-8的標準為0.3/0.1mm,2-7的為0.5/0.25mm,1-8的VIA根據(jù)需要確定,一般為0.6/0.3mm,根據(jù)板廠的能力設置。

拜讀了~~~高手

另外有些疑問想詢問下,

1:手機作為手持終端,無可避免的就是和外部接觸,在接觸中無可避免的是要引入靜電的傳到,在電路的設計中如何考慮靜電的泄放和防護呢?

2:在整個手機的電路板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的是做包地處理,包地除了常見的作為噪聲吸收,熱量傳導、減小環(huán)路路徑外還有別的嗎?另外大面積的地會不會造成環(huán)路等效面積過大呢?

3: 在手機中如和處理系統(tǒng)地和機殼的關系(金屬殼手機);

4:在不同模塊的連接之間隔離通信是否會被考慮呢?為什么呢?

5:另外在多層板子的設計中,如何處理板層之間的厚度問題,按照默認嗎?在整體板厚確定的時候,如何分配每層之間的距離,根據(jù)什么來分配呢?

本人入門菜鳥  期待高手指點;

0
回復
2014-02-10 15:59
高手啊
0
回復
2014-02-23 12:21
拜讀中...
0
回復
山東大漢
LV.10
12
2014-02-26 23:36
@xinyun266
拜讀了~~~高手另外有些疑問想詢問下,1:手機作為手持終端,無可避免的就是和外部接觸,在接觸中無可避免的是要引入靜電的傳到,在電路的設計中如何考慮靜電的泄放和防護呢?2:在整個手機的電路板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的是做包地處理,包地除了常見的作為噪聲吸收,熱量傳導、減小環(huán)路路徑外還有別的嗎?另外大面積的地會不會造成環(huán)路等效面積過大呢?3:在手機中如和處理系統(tǒng)地和機殼的關系(金屬殼手機);4:在不同模塊的連接之間隔離通信是否會被考慮呢?為什么呢?5:另外在多層板子的設計中,如何處理板層之間的厚度問題,按照默認嗎?在整體板厚確定的時候,如何分配每層之間的距離,根據(jù)什么來分配呢?本人入門菜鳥 期待高手指點;
外殼和接地始終在設計中是重點
0
回復
發(f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冈县| 安化县| 凌源市| 满城县| 武陟县| 宜昌市| 建瓯市| 卢湾区| 靖江市| 洪洞县| 常州市| 夏河县| 金阳县| 银川市| 阜新市| 扬中市| 长兴县| 昌平区| 离岛区| 宜宾县| 政和县| 南木林县| 德阳市| 兴隆县| 渝北区| 吉木乃县| 望城县| 工布江达县| 子洲县| 清水河县| 栾川县| 霍邱县| 彭水| 伊金霍洛旗| 白银市| 日土县| 新昌县| 罗定市| 唐河县| 大新县|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