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正式頒布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與此早之前國家能源局面就召集了能源局相關各司及江、浙、滬發改委和能源局領導均有出席的高規格座談會,并在隨后的意見稿中明確提出了“將在2014年新建總量達12GW的光伏發電項目,其中8GW屬于分布式,4GW為地面電站。這無疑都反映了***主管部門力推分布式光伏發電,以壓制地面電站的無序擴張的決心。在蘇州歐姆尼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磊看來,選擇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方向是十分準確的,其抓住了光伏發電的本質。西部地面電站發展過程出現了太多問題。實際上,地面電站不應是、也絕不會是今后光伏發電的主要發展方向。然后這種產業形態的實質性轉變,反應到光伏逆變器領域,則是產品與市場的雙重角力。“雖然大型逆變器在成本上有一定的優勢,但隨著分布式光伏政策及細則的不斷發布,傳統大型逆變器的體積大、不便搬運、直流電纜多、需加入匯流箱和直流配電柜,雖然逆變器本身效率很高,相對整個電站效率偏低等缺點將暴露地更加明顯”。從技術角度,對于相同容量的光伏電站,采用大型逆變器時MPPT較少,MPPT集中監測,精確度較低;若采用組串式逆變器時,針對不同的安裝方式或每一串電池板都有一個MPPT精確監測,組串間影響小,整體發電效率高;從商務角度:就以前的市場來看,因為采用金太陽一次性補貼的商務運作方式,所以很多人在設計電站的時候只是考慮一次性的投資成本,所以選用大型逆變器,因為僅僅從逆變器本身是最便宜的。組串式逆變器的單瓦價格高于大型逆變器,因此業主往往會考慮使用大型逆變器;但是隨著技術成熟和市場變化,目前隨著新的補貼政策(度電補貼按照0.42元每千瓦時)的推出,綜合考慮組串型機型的價格有相當的優勢,因此組串式逆變器與大型逆變器的市場格局正悄然發生著變化,隨著分布式電站的逐步興起,以組串型逆變器為主,微型逆變器為輔(在屋頂局部陰影附近或者局部電池板角度不一致選用)結合,將是未來分布式從整體電站考慮的最佳選擇了。
大型荒漠光伏電站的建設大概從2010年開始爆發,直到今天仍是光伏電站的主流形式,不僅組件大廠風起云涌,倒閉、重組、轉型。。。。。。逆變器行業也是令人如此,全球逆變器老大SMA的裁員、西門子退出光伏業務、ABB收購Power-One,而國內則形成以陽光電源為龍頭的眾多逆變器廠家、山億新能源、古瑞瓦特,還有資金相比雄厚的正泰電源和中興也開始進軍光伏逆變器行業。而古瑞瓦特短短3年時間已經形成以中功率為主要機型的明星企業,浙江昱能的微逆產品也幾乎能與Enphase并駕齊驅。
光伏逆變器的類型形成了以500kW大功率電站型、10-30K中功率和3-5K小功率組串逆變器為主流的產品,還有匯流箱、電站監控軟件等設備,而大型荒漠電站的監控系統則大多被紫光、南瑞等繼保大廠統一打包。
光伏電站從今年開始分布式的建設步伐開始加大,而市場上對中功率的需求以及光伏發電單元整體解決方案的需求明顯加大。微網在國內比較大的成熟案例還是比較少一點。
在新能源行業中,大量的分布式電源對智能電網的需求也日漸緊迫,對將來輸電網的架構要求也會更高,在現有的基礎上,光伏發電還能走多遠?或者說各種設備廠家的方向又該如何?大家都有什么高見,不妨拿出來討論討論。
各位業界同仁對光伏發電的未來市場和設備預研方向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