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51花了3-4年,實際上由于斷斷續續的學,真正有效的學習時間也就有半年左右,
stc 51轉到arm cm3花了大半年時間,實際上也是斷斷續續的學,ARM的入門很難,直到某個拐點,此時一腳踏進了ARM的門檻;
這個拐點是什么,就是一份好的庫,拿到一份好的庫比想破腦袋都重要。
arm CM3比stc 51是有優點的,像我這種喜歡用軟件去實現功能的人,運算速度是很重要的,ARM用軟件生成的SPWM ,SVPWM波形失真要小很多,因為乘除法只占用很少的時間。
CM3的編程比51的KAIL的編程要精細一些,有些溢出查表之類的東西,要多多注意,否則就會跑死,反觀51kail的編程就粗獷很多,會寫就能跑。
另外,用軟件為主的編程,51的程序移植到ARM CM3里面,并不需要大改,一般需要改IO口的設置,定時器的設置等,還有CM3里面的TIK定時器和51里面的標準定時器相似度很高。stc 51的定時器容易沖突,兩個定時器同時工作的話,有時候會莫名其妙的跑死,優先級也調了,無解,是不是中斷時間間隔太短了。
在學習CM3的時候意外的把CPLD也學會了,CPLD是低檔芯片,主要是不能算乘除法,不過真的好用,對信號的處理移相,編解碼,同步計數等都不錯,跑SPWM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正在玩CM3的定時器,看看能玩出什么花樣。
STC 51+3525做的逆變器PCB已經畫好了,
單cm3做的逆變器pcb也畫好了,不知道兩個一起打樣還是只打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