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由PCB得到原理圖
各位如何由PCB得到原理圖呀?
全部回復(15)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haolingling
有PCB轉原理圖的軟件嗎,發來看看,要用,謝謝!
PCB板轉原理圖對于無器件的空板是無法實現的.根據我長期測繪仿制/改進產品的經驗,無捷徑可走,只有老老實實第一步按1:1尺寸測繪原版PCB圖,雙面版和緊密排列的有器件PCB板更要用放大鏡在臺燈照射下細辨走線,一般有一定設計PCB板經驗的工程師1-3天即可完成,復雜的大板如A4雙面板需1星期到10天.其間對于非標準或PCB庫中沒有的封裝器件還必須按實物尺寸測繪后入庫,再調出來放置于測繪板上.因此測繪板是一項繁瑣而細致的工作,但對測繪者技術要求不高,這項按尺寸放置器件及連線工作,動作很簡單,建議可以在工程師指導下由一位剛會操作電腦的初中生來完成.以降低測繪成本,最好是女性有耐性/細心/細致.測繪好后由另一位細心的女性審核一遍.然后專職工程師開始在草圖紙上從進線開始連線畫原理圖,草圖畫好后,局部電路再整理后再畫入電腦原理圖,當然也可以在電腦中靈活編輯更改原理圖.
注意點:畫出原理圖出來遠比測板/設計板水平高,沒有良好電路集錦知識和長期涉獵豐富電子電路積累經驗是無法完成的,雖然幾乎個個都會連線畫成蜘蛛網式原理圖,但只能結果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一知半解,原理圖道不出個"原理"出來.等于無用.尤其對于多功能,涉及數字/模擬/遙控/自控/開關電源/線性穩壓/開關穩壓/溫控/傳感器件/音響報警/……等等典型電路知識都要較深的了解.這樣易溝通原作者設計思想和意圖,每一個電路設計師都有其專長與愛好一面.測出原理圖對自已也是一個很好學習機會.
其次原理圖畫法應符合國家公布的標準化,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同一塊PCB板經測繪后每人畫的原理圖差別很大,只有符合標準化的畫法才是最清晰,線條最少,流向分明,容易被人讀懂.
第一次 原理圖畫出后,有經驗的工程師可以判斷出個別地方走線不應該如此連線.懷疑測繪有錯誤,再復查原PCB板果然如此.也就是說整理原理圖的過程也是糾正側繪錯誤的最好辦法.但先決條件,必須有深厚的電路基楚功底,否則無法糾正. 個別穩壓管數值只能拆下實測電壓值.
原理圖畫好后,為進一步深化了解電路在線工作狀態,還必須通電后測出有關級的電壓值,頻率、波形.乃至加載后動態參數.都要標注在原理圖中,這樣一張活的原理圖就出來了.
通過活的原理圖引導,有豐富經驗的電路工程師,根據自己經驗,結合手頭常用器件,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容易調試等多方面考慮,大膽改進.會采取編輯方式,進一步優化原理圖,變原作為己作,尤其可避涉嫌抄板管司糾紛.搭在別人肩膀上再上一個臺階,這個不甘心保守的設計師非一般專業圈人士可作為的.至少要有10年以上經驗的電路設計師才敢此決斷.
注意點:畫出原理圖出來遠比測板/設計板水平高,沒有良好電路集錦知識和長期涉獵豐富電子電路積累經驗是無法完成的,雖然幾乎個個都會連線畫成蜘蛛網式原理圖,但只能結果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一知半解,原理圖道不出個"原理"出來.等于無用.尤其對于多功能,涉及數字/模擬/遙控/自控/開關電源/線性穩壓/開關穩壓/溫控/傳感器件/音響報警/……等等典型電路知識都要較深的了解.這樣易溝通原作者設計思想和意圖,每一個電路設計師都有其專長與愛好一面.測出原理圖對自已也是一個很好學習機會.
其次原理圖畫法應符合國家公布的標準化,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同一塊PCB板經測繪后每人畫的原理圖差別很大,只有符合標準化的畫法才是最清晰,線條最少,流向分明,容易被人讀懂.
第一次 原理圖畫出后,有經驗的工程師可以判斷出個別地方走線不應該如此連線.懷疑測繪有錯誤,再復查原PCB板果然如此.也就是說整理原理圖的過程也是糾正側繪錯誤的最好辦法.但先決條件,必須有深厚的電路基楚功底,否則無法糾正. 個別穩壓管數值只能拆下實測電壓值.
原理圖畫好后,為進一步深化了解電路在線工作狀態,還必須通電后測出有關級的電壓值,頻率、波形.乃至加載后動態參數.都要標注在原理圖中,這樣一張活的原理圖就出來了.
通過活的原理圖引導,有豐富經驗的電路工程師,根據自己經驗,結合手頭常用器件,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容易調試等多方面考慮,大膽改進.會采取編輯方式,進一步優化原理圖,變原作為己作,尤其可避涉嫌抄板管司糾紛.搭在別人肩膀上再上一個臺階,這個不甘心保守的設計師非一般專業圈人士可作為的.至少要有10年以上經驗的電路設計師才敢此決斷.
0
回復
@lrx924
PCB板轉原理圖對于無器件的空板是無法實現的.根據我長期測繪仿制/改進產品的經驗,無捷徑可走,只有老老實實第一步按1:1尺寸測繪原版PCB圖,雙面版和緊密排列的有器件PCB板更要用放大鏡在臺燈照射下細辨走線,一般有一定設計PCB板經驗的工程師1-3天即可完成,復雜的大板如A4雙面板需1星期到10天.其間對于非標準或PCB庫中沒有的封裝器件還必須按實物尺寸測繪后入庫,再調出來放置于測繪板上.因此測繪板是一項繁瑣而細致的工作,但對測繪者技術要求不高,這項按尺寸放置器件及連線工作,動作很簡單,建議可以在工程師指導下由一位剛會操作電腦的初中生來完成.以降低測繪成本,最好是女性有耐性/細心/細致.測繪好后由另一位細心的女性審核一遍.然后專職工程師開始在草圖紙上從進線開始連線畫原理圖,草圖畫好后,局部電路再整理后再畫入電腦原理圖,當然也可以在電腦中靈活編輯更改原理圖. 注意點:畫出原理圖出來遠比測板/設計板水平高,沒有良好電路集錦知識和長期涉獵豐富電子電路積累經驗是無法完成的,雖然幾乎個個都會連線畫成蜘蛛網式原理圖,但只能結果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一知半解,原理圖道不出個"原理"出來.等于無用.尤其對于多功能,涉及數字/模擬/遙控/自控/開關電源/線性穩壓/開關穩壓/溫控/傳感器件/音響報警/……等等典型電路知識都要較深的了解.這樣易溝通原作者設計思想和意圖,每一個電路設計師都有其專長與愛好一面.測出原理圖對自已也是一個很好學習機會. 其次原理圖畫法應符合國家公布的標準化,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同一塊PCB板經測繪后每人畫的原理圖差別很大,只有符合標準化的畫法才是最清晰,線條最少,流向分明,容易被人讀懂. 第一次原理圖畫出后,有經驗的工程師可以判斷出個別地方走線不應該如此連線.懷疑測繪有錯誤,再復查原PCB板果然如此.也就是說整理原理圖的過程也是糾正側繪錯誤的最好辦法.但先決條件,必須有深厚的電路基楚功底,否則無法糾正.個別穩壓管數值只能拆下實測電壓值. 原理圖畫好后,為進一步深化了解電路在線工作狀態,還必須通電后測出有關級的電壓值,頻率、波形.乃至加載后動態參數.都要標注在原理圖中,這樣一張活的原理圖就出來了. 通過活的原理圖引導,有豐富經驗的電路工程師,根據自己經驗,結合手頭常用器件,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容易調試等多方面考慮,大膽改進.會采取編輯方式,進一步優化原理圖,變原作為己作,尤其可避涉嫌抄板管司糾紛.搭在別人肩膀上再上一個臺階,這個不甘心保守的設計師非一般專業圈人士可作為的.至少要有10年以上經驗的電路設計師才敢此決斷.
說的非常對,只有這條路可行
0
回復
@lrx924
PCB板轉原理圖對于無器件的空板是無法實現的.根據我長期測繪仿制/改進產品的經驗,無捷徑可走,只有老老實實第一步按1:1尺寸測繪原版PCB圖,雙面版和緊密排列的有器件PCB板更要用放大鏡在臺燈照射下細辨走線,一般有一定設計PCB板經驗的工程師1-3天即可完成,復雜的大板如A4雙面板需1星期到10天.其間對于非標準或PCB庫中沒有的封裝器件還必須按實物尺寸測繪后入庫,再調出來放置于測繪板上.因此測繪板是一項繁瑣而細致的工作,但對測繪者技術要求不高,這項按尺寸放置器件及連線工作,動作很簡單,建議可以在工程師指導下由一位剛會操作電腦的初中生來完成.以降低測繪成本,最好是女性有耐性/細心/細致.測繪好后由另一位細心的女性審核一遍.然后專職工程師開始在草圖紙上從進線開始連線畫原理圖,草圖畫好后,局部電路再整理后再畫入電腦原理圖,當然也可以在電腦中靈活編輯更改原理圖. 注意點:畫出原理圖出來遠比測板/設計板水平高,沒有良好電路集錦知識和長期涉獵豐富電子電路積累經驗是無法完成的,雖然幾乎個個都會連線畫成蜘蛛網式原理圖,但只能結果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一知半解,原理圖道不出個"原理"出來.等于無用.尤其對于多功能,涉及數字/模擬/遙控/自控/開關電源/線性穩壓/開關穩壓/溫控/傳感器件/音響報警/……等等典型電路知識都要較深的了解.這樣易溝通原作者設計思想和意圖,每一個電路設計師都有其專長與愛好一面.測出原理圖對自已也是一個很好學習機會. 其次原理圖畫法應符合國家公布的標準化,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同一塊PCB板經測繪后每人畫的原理圖差別很大,只有符合標準化的畫法才是最清晰,線條最少,流向分明,容易被人讀懂. 第一次原理圖畫出后,有經驗的工程師可以判斷出個別地方走線不應該如此連線.懷疑測繪有錯誤,再復查原PCB板果然如此.也就是說整理原理圖的過程也是糾正側繪錯誤的最好辦法.但先決條件,必須有深厚的電路基楚功底,否則無法糾正.個別穩壓管數值只能拆下實測電壓值. 原理圖畫好后,為進一步深化了解電路在線工作狀態,還必須通電后測出有關級的電壓值,頻率、波形.乃至加載后動態參數.都要標注在原理圖中,這樣一張活的原理圖就出來了. 通過活的原理圖引導,有豐富經驗的電路工程師,根據自己經驗,結合手頭常用器件,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容易調試等多方面考慮,大膽改進.會采取編輯方式,進一步優化原理圖,變原作為己作,尤其可避涉嫌抄板管司糾紛.搭在別人肩膀上再上一個臺階,這個不甘心保守的設計師非一般專業圈人士可作為的.至少要有10年以上經驗的電路設計師才敢此決斷.
十年?電路有這高深?!區區小板逆推費這大力氣,最終發現設計者原理圖水平不可恭維。遠沒有這么復雜,設計理念不斷進步,技術難度通過設計者的亂序設計往往是達不到的。做原創者才是最有意義的。
0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