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通過合理設計充放電過程,或許能有效改善正極板軟化,延長電池壽命,正在做試驗,也想向專家和同行們討教一下,
比如充放電時的電流大小,電池溫度,放電時長等
歡迎交流
通過什么樣的充放電訓練可以改善極板軟化
全部回復(13)
正序查看
倒序查看
@zhgzh19750811
學習一下電池極板的化成過程對您的實驗會有較好的幫助.在電池狀態下,有部分條件能夠盡量接近化成時的條件.主要是酸度、溫度、電流大小、化成時間等等.但另一方面,反應初始物是肯定不一樣的.我個人對此仍然持較悲觀看法.
網上能找到的關于蓄電池生產和修復的論文和文章都看過了,書也下載了幾本,確實有用.
張兄所說的正是盛傳的活化修復的癥結---初始物不同!我曾經也把活化帶來的容量提升看作再化成,而事實上絕非如此.不太明白一個問題,一般說充電生成阿而發氧化鉛要求堿性環境,那么是弱堿還是強堿?還是是堿性就可以呢?在堿性條件下反映效率如何?對溫度和雜質影響的要求是什么?
還有一個很久以來的想法,就是能生產一種不同容量的單格雙格三格電池就好了,這樣可以把一組中失效單格短路使用,使電池能盡量做到物盡其用.
張兄所說的正是盛傳的活化修復的癥結---初始物不同!我曾經也把活化帶來的容量提升看作再化成,而事實上絕非如此.不太明白一個問題,一般說充電生成阿而發氧化鉛要求堿性環境,那么是弱堿還是強堿?還是是堿性就可以呢?在堿性條件下反映效率如何?對溫度和雜質影響的要求是什么?
還有一個很久以來的想法,就是能生產一種不同容量的單格雙格三格電池就好了,這樣可以把一組中失效單格短路使用,使電池能盡量做到物盡其用.
0
回復
@zotefg
網上能找到的關于蓄電池生產和修復的論文和文章都看過了,書也下載了幾本,確實有用.張兄所說的正是盛傳的活化修復的癥結---初始物不同!我曾經也把活化帶來的容量提升看作再化成,而事實上絕非如此.不太明白一個問題,一般說充電生成阿而發氧化鉛要求堿性環境,那么是弱堿還是強堿?還是是堿性就可以呢?在堿性條件下反映效率如何?對溫度和雜質影響的要求是什么?還有一個很久以來的想法,就是能生產一種不同容量的單格雙格三格電池就好了,這樣可以把一組中失效單格短路使用,使電池能盡量做到物盡其用.
化成時,極板上的物質為PbO\Pb\PbSO4等等,高溫、中性或堿性條件下有利于阿爾法二氧化鉛生成,主要在化成前期由堿式硫酸鉛反應生成.而化成后期由硫酸鉛生成的主要是貝塔二氧化鉛.
關于生產不同容量的單格雙格電池,主要牽涉到小蓄電池做出來的單格,其成本會較高.比如,12V10AH的蓄電池,可能也就是100元,但是六個2V10AH的單體,加上接頭等等,價格很可能要超過150元.串聯組的內阻通常還會更大,壽命期內的可靠性(對于非內行來講)遠小于一個12V10AH的電池.
而對于很大的電池組,則就是像你講的那樣,是一個一個的單格的.250AH以上的蓄電池通常就是一個單體就是一個單格(CELL).
關于生產不同容量的單格雙格電池,主要牽涉到小蓄電池做出來的單格,其成本會較高.比如,12V10AH的蓄電池,可能也就是100元,但是六個2V10AH的單體,加上接頭等等,價格很可能要超過150元.串聯組的內阻通常還會更大,壽命期內的可靠性(對于非內行來講)遠小于一個12V10AH的電池.
而對于很大的電池組,則就是像你講的那樣,是一個一個的單格的.250AH以上的蓄電池通常就是一個單體就是一個單格(CELL).
0
回復
@zhgzh19750811
化成時,極板上的物質為PbO\Pb\PbSO4等等,高溫、中性或堿性條件下有利于阿爾法二氧化鉛生成,主要在化成前期由堿式硫酸鉛反應生成.而化成后期由硫酸鉛生成的主要是貝塔二氧化鉛.關于生產不同容量的單格雙格電池,主要牽涉到小蓄電池做出來的單格,其成本會較高.比如,12V10AH的蓄電池,可能也就是100元,但是六個2V10AH的單體,加上接頭等等,價格很可能要超過150元.串聯組的內阻通常還會更大,壽命期內的可靠性(對于非內行來講)遠小于一個12V10AH的電池.而對于很大的電池組,則就是像你講的那樣,是一個一個的單格的.250AH以上的蓄電池通常就是一個單體就是一個單格(CELL).
看過以前您與趙鐵良老師以前的討論,少走了彎路.
我說的單格電池是用來頂替壞了的單格電池使用的,短路失效者,將新的容量基本匹配的單格電池串進去.買新電池還是要整組買,跟現在一樣.
我說的單格電池是用來頂替壞了的單格電池使用的,短路失效者,將新的容量基本匹配的單格電池串進去.買新電池還是要整組買,跟現在一樣.
0
回復